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复垣

作品数:2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地震
  • 9篇震前
  • 5篇低频
  • 5篇超低频
  • 4篇应力波
  • 4篇微破裂
  • 3篇地震预测
  • 3篇天文
  • 2篇地心
  • 2篇地心说
  • 2篇地震前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岩石破裂
  • 2篇宇宙
  • 2篇天体
  • 2篇天体测量
  • 2篇天体测量学
  • 2篇天文观测
  • 2篇强震
  • 2篇超新星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天文台
  • 1篇故宫博物院

作者

  • 21篇赵复垣
  • 8篇张国栋
  • 4篇韩延本
  • 3篇王泽之
  • 3篇张承民
  • 1篇陈东平
  • 1篇蒋世仰
  • 1篇李勇
  • 1篇张国栋
  • 1篇徐琳

传媒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走近科学
  • 1篇华夏星火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生命世界
  • 1篇2000中国...
  • 1篇2006天灾...
  • 1篇2007天灾...
  • 1篇2009年天...
  • 1篇2011年全...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滇地区几次大于7级强震与固体潮极值区
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地球的固体地壳也和海水一样会发生周期性的涨落,地壳的这种周期性变形称为地球的"固体潮".在川滇地区的1949年至2003年间尚有9次强震,见表现,其中有7次强震发生于固体潮极值区中...
赵复垣张承民
关键词:强地震
关于“局域地应力活动指数” 的建议
一次构造地震的孕育和破裂的中心往往位于数千米至数十千米的地下,这一过程显然是不能直接观测的,能观测的只是某些次级效应。即使是造成巨大破坏的地震波,其实也属于主破裂的次生效应。这一点有些像现代宇宙学中的'黑洞',人们不能直...
赵复垣
微破裂弹性回跳模型和一次地震的三种波被引量:1
2009年
经典弹性回跳模型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地震模型之一,热力学弹性回跳模型对经典弹性回跳模型进行了合理的补充。根据存在着震前超低频应力—密度波和临震微破裂波的设想,进一步补充了热力学弹性回跳模型,新模型或可称为"微破裂弹性回跳模型"。这个模型与很多实测结果符合得很好。因为大多数地震都要经历应变累积、微破裂和主破裂三个阶段,所以,一次地震一般都会先后出现三种不同类型的波,即:超低频应力—密度波(应变波)、微破裂波以及普通地震波。这一认识对深入理解地震现象以及对地震的监测和预警都是有意义的。
赵复垣张国栋王泽之
关键词:岩石破裂
微破裂弹性回跳模型——发生一次构造地震的“路线图”
基于对19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8.3级大地震的观测结果,Reid于1911年提出了'弹性回跳模型',认为地下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后,岩层突然错动和破裂,发生'弹性回跳',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
赵复垣
从汶川地震看震前的“微破裂波”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对包括汶川大地震等一些实测资料的分析,并借用断裂力学和断裂物理的概念,可以认为存在一种震前出现的"微破裂波"。即,震前地层中发生的"微破裂"过程可以产生"微破裂波"。由于破裂过程的微观复杂性,微破裂波中有电磁波、声波和重力波等不同成分,而且有频率覆盖范围宽、信号相对较弱等特点。微破裂波一般都产生于主破裂之前约1~10天之内。只要有合适的有着足够高灵敏度和足够宽的频率响应能力的仪器系统,就可能探测到微破裂波,也就获取了一种重要的有临震预警意义的信息。
赵复垣张国栋
关键词:地震岩石破裂微破裂
天圆地方话宇宙
2005年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是有智慧的高等生物.既然我们有智慧,我们要经常思考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从何而来的?它将来又会怎么样?这是我们人类经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在我们中国,在远古的时候就有"盘古开天地"的说法.那么在西方,当然大家知道,就有"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人类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一些看法,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
赵复垣
关键词:宇宙天文学望远镜地心说银河系
建议开展“天文测震”预报研究
2008年
为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须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尽量做到提前防范。针对地震监测预报问题,“用天文时纬残差预报浅源强震的方法”(简称天文测震法),可为地震预报提供震前信息。
张国栋王泽之赵复垣
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测震监测预警系统地震预报强震震前
“赤方气”:古代超新星的光环?
2005年
发现了三国时代魏国学者孟康为司马迁<史记>中关于景星的记叙所作的一则注解: '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黄星, 青方中一黄星'.在后来唐代人所撰的<晋书>和<隋书>等史籍中,也发现了几乎相同的记载.这种'赤方气'记载所描绘的天象, 与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的带有光环结构的超新星1987A 的图像很相似.考虑古代人虽然对一些天象的意义有错误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所看到过天象的描述一般地是客观的, 他们不大可能凭空臆造出'赤方气'这种天象.因此, 推测古代观察者很可能目睹过其遗迹中带有环结构的暴发时非常亮的超新星, 从而留下了'赤方气'的记载.孟康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赤方气'说的学者, 而且他大约生活于公元180~250年, 出生时间很接近于公元185年.考虑这两个条件, '赤方气'记载或许与暴发于公元185年的超新星(SN185)有关.这一推测与部分现代研究者测得的SN185可能的遗迹G315.4-2.3的距离参数相符合.如果'赤方气'之说与超新星遗迹中光环结构的关系能够被进一步证实, 这一结果将再次表明, 在超新星暴发一段时间之后显示出环结构应是很普遍的现象.这将是对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检验.
赵复垣蒋世仰
关键词:超新星光环《晋书》HST古代人哈勃
值得重视的震前超低频密度一应力波
通过对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研究,我们发现,存在着一种重要的震前由孕震区发出的地下构造中的超低频密度一应力波。而且,这种波的性质,与国外学者提出的'热力学弹性回跳'理论符合得很好。本文强调这种震前超低频密度一应力波的存在...
赵复垣张国栋韩延本
关键词:天体测量学应力波地震预测
文献传递
说不尽的宇宙
2005年
宇宙观是人类经常要思考的一个命题。在中国远古的时候就有“盘古开天地”的说法,在西方,则有“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那么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从何而来?将来又会怎样?
赵复垣
关键词:宇宙观天文观测地心说仙女座宇宙膨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