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杨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中国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模拟分析
- 小麦是中国第三大粮食作物,2009到2011年连续三年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20%以上,其中冬小麦占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给我国农业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
- 赵杨
- 关键词:冬小麦作物模型光温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
- 灌浆期弱光逆境对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模拟模型被引量:28
- 2013年
- 【目的】定量研究灌浆期弱光逆境对弱筋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弱光天气事件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号、扬麦13号和宁麦9号为试材,通过设定灌浆期4个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强的100%、50%、34%和16%)和4个弱光持续时间(2 d、4 d、6 d和8 d)的遮阴处理试验,模拟连阴雨天气导致的弱光逆境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定量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弱光逆境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叶面积指数和经济系数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将上述影响因子计算公式与SUCROS模型结合,建立灌浆期弱光逆境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模拟模型,并使用独立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小麦灌浆期日总光合有效辐射低于3.71 MJ.m-2且持续2 d以上对叶片净光合速率产生显著影响;日总光合有效辐射低于3.71 MJ.m-2且持续4 d以上对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和产量产生显著影响。用独立试验资料对模型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对叶片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总干重和产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8、0.88、0.96、0.96,相对均方根差(rRMSE)分别为5.69%、12.46%、3.32%、5.2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弱光逆境对小麦灌浆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弱光天气事件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模型工具。
- 顾蕴倩刘雪张巍亓春杰汤开磊赵杨张岩李刚王斌赵春江罗卫红
- 关键词:小麦弱光逆境光合作用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 花后弱光逆境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建立花后弱光逆境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为弱光天气事件对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灾损评估提供模型工具。【方法】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号为试材,通过设定花后3个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分别为自然光强的50%、34%和16%)和4个弱光持续时间(2 d、4 d、6 d和8 d)的遮阴处理试验,模拟连阴雨天气诱发的弱光逆境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定量分析弱光逆境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氮素累积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其与籽粒品质指标的函数关系,将这些函数关系与笔者前期建立的弱光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影响模拟模型相结合,建立花后弱光逆境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并使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确定了花后对弱筋小麦每穗结实粒数和籽粒氮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的临界弱光阈值和持续时间。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每穗结实粒数、千粒重、籽粒容重、面粉降落数值、籽粒粗蛋白含量和面粉湿面筋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0.75、0.72、0.73、0.93、0.84,相对均方根差(rRMSE)分别为2.86%、3.41%、1.01%、2.50%、2.64%、5.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花后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弱光逆境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的影响,模型的建立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弱光天气事件对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模型工具。
- 顾蕴倩刘雪张巍亓春杰汤开磊赵杨张岩李刚王斌赵春江周剑敏罗卫红
- 关键词:弱筋小麦弱光逆境产量构成因素籽粒品质
- 基于银校合作的收费流程再造及评价研究
-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普及,在互联网模式下,“大数据”和“大合作”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就高校收费问题而言,传统的人工收费银校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如何利用互联网提高收费效率,怎...
- 赵杨
- 关键词:收费管理银校合作
- 促进干部退休角色适应的实务研究--以S机关医院Y干部为例
- 赵杨
- 中国社会工作硕士学位论文现状与问题辨析——以49所试点院校3385篇论文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对49所试点院校社会工作硕士3385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选题以"本土社工实践梳理"为主且论文形式相对趋同,问题意识缺乏且研究问题与文献回顾关联少,研究设计部分以方法与技术描述为主且较少体现设计过程,主体部分呈现类实务报告状态,结论与讨论多为对策建议,大部分结论未有效回应研究问题且实务反思的学科贡献少。文章认为,有必要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应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包括问题意识、设计意识、开展能力和规范技巧等科研素养。
- 祝西冰赵杨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