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彦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植被
  • 4篇潜在植被
  • 3篇气候
  • 3篇降水
  • 3篇冰川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同位素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倾向率
  • 2篇夏季
  • 2篇敏感性
  • 2篇GCM
  • 1篇东昆仑
  • 1篇演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雨强
  • 1篇植被研究
  • 1篇植被演替
  • 1篇生态敏感性
  • 1篇数据编码

机构

  • 16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宜春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兰...
  • 1篇西北区域气候...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6篇车彦军
  • 11篇张明军
  • 10篇王圣杰
  • 3篇王杰
  • 3篇赵军
  • 2篇师银芳
  • 2篇李忠勤
  • 2篇强芳
  • 2篇陈荣
  • 1篇汪宝龙
  • 1篇潘竟虎
  • 1篇王大为
  • 1篇齐月
  • 1篇刘春雨
  • 1篇曹昀
  • 1篇孙美平
  • 1篇刘英英
  • 1篇董晓峰
  • 1篇杨森
  • 1篇张富现

传媒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冰川冻土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2070—2099年中国潜在植被及其敏感性被引量:16
2016年
潜在植被作为当前气候条件、无人类干扰下,所能发育演替形成的最稳定、最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能够反映立地植被发展的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植被与气候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为区域植被恢复工程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利用A1B、A2及B1情景下2070—2099年气象数据对中国潜在植被进行了模拟,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分析了未来中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和潜在植被对不同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不同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潜在植被分布的规律具有相似性,但潜在植被类在总数和各情景下分布的面积存在差异性;(2)比较发现,中国的气候条件在20世纪和21世纪均不适宜炎热极干热带荒漠类(ⅦA)的发育;(3)中国潜在植被在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表现为敏感性的区域占到国土总面积的64.10%,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及青藏地区不同自然区敏感性地区所占各区的比例不同,分别为68.20%、70.82%、49.94%及66.59%。
车彦军赵军张明军王圣杰齐月
关键词:潜在植被敏感性情景
2008—2014年新疆夏季逐时雨强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0.1°×0.1°网格数据集以及各概率下5 min雨强资料,评估了该套格点数据集在新疆的可信度,利用概率分布、变差系数与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地区夏季逐时雨强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NCEP/NCAR 2008—2014年再分析格点资料对新疆逐时雨强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插值后的格点雨强空间分布与概率雨强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格点雨强资料具有较好的可信度。(2)全区各类逐时雨强发生频次及极值年际波动显著,降水有极端化趋势;全区逐时雨强发生频次空间分布不均衡,逐时雨强发生频次北疆大于南疆,西部大于东部;而极值分布呈现东西分布的差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3)北疆白天的逐时雨强大于夜间的,南疆则相反;雨强日变化变差系数也是北疆较小,南疆较大。(4)逐时雨强的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的大致相似,其分布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水汽的多少,而在于促成降水的动力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差异。
陈荣张明军王圣杰车彦军王杰杜铭霞杨森
关键词:变差系数
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对比研究--以天山和阿尔卑斯山典型冰川为例被引量:21
2015年
物质平衡是冰川对气候变化最直接的响应,是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发育在不同的水热环境下,它们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过程和机理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这两类不同性质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做一全面的对比研究意义重大.以东、西天山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图尤克苏冰川以及阿尔卑斯山东、中、西部的欣特雷斯冰川、Caresèr冰川和Sarennes冰川为参照冰川,在对比分析这五条参照冰川近60 a来物质平衡变化幅度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基础上,对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物质平衡阶段性变化上,阿尔卑斯山参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具有相似的阶段性,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参照冰川之间以及天山内部两条参照冰川之间物质平衡阶段性变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可见,无论不同性质冰川还是同一性质的不同冰川,其物质平衡的阶段性变化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与不同冰川所处环境水热变化的时间差异有关,而与冰川性质无关;在物质平衡变化幅度上,海洋型冰川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大陆型冰川,原因是不同性质冰川发育的水热环境及其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差异;在前人对冰川加速消融机理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也讨论了大陆型冰川与海洋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机理及其异同.
苏勃李忠勤张明军郭蓉孙美平车彦军应雪
关键词:海洋型冰川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下中国潜在植被演替及其敏感性被引量:6
2018年
潜在植被的研究能够真实反映气候条件对植被形态变化的影响,是植被-环境分类与关系研究的起点,也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关键,对区域植被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对过去30年(1986—2015年)和IPCC5发布的RCP4.5情景下未来3个时期(2030s、2050s和2080s)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进行了GIS模拟,并分析了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中国分布的潜在植被类型数量及各类在不同时期所占比例均存在差异,同时炎热极干热带荒漠类(VIIA)为各个时期共同缺失的潜在植被类型。(2)潜在植被的分布面积整体上呈现出冷干型潜在植被类型面积逐渐减少、暖湿型潜在植被类型面积逐渐增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扩展型、缩减型和波动型3类;潜在植被类组的重心发生了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移动变化。(3)中国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敏感性差异,其空间分布形态总体呈现出不同敏感性程度的区域相间分布的特点。敏感性高的区域、敏感性较高的区域和敏感性较低的区域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28%、14.39%和43.82%。
杜怀玉赵军师银芳车彦军
关键词:潜在植被气候变化敏感性
2008-2014年青冰滩72号冰川物质平衡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物质平衡是冰川与气候相互作用的关键桥梁,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基于青冰滩72号冰川2008-2014年冰面花杆和雪坑的观测资料,结合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利用零平衡线法对青冰滩72号冰川的物质平衡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冰滩72号冰川2008-2014年平均物质平衡梯度为(0.86±0.19)m w. e.?(100m)-1;平衡线高度在(4 109±23)^(4 317±92)m a. s. l.之间变化,平均为(4 167.5±33.2)m a. s. l。同时,青冰滩72号冰川年净物质平衡介于-1.23m w. e.^+0.31m w. e.,年平均为-0.38m w. e.,累积物质平衡为-2.27m w. e.。此外,与位于天山地区图尤克苏冰川、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平衡线高度和累积物质平衡的比较发现,青冰滩72号冰川平衡线高度和物质平衡的变化与图尤克苏冰川相似,而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差异相对较大。
车彦军张明军张明军李忠勤王文彬王圣杰
1961—2013年新疆雪雨比变化被引量:10
2017年
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1961—2013年全国0.5°×0.5°逐日降水量和逐日平均气温数据集以及气象站点日降水量和气温实测资料,评估了该套格点降水资料在新疆地区的可信度,并利用格点降水资料研究了新疆地区降雪量、降雨量以及雪雨比的时空变化和突变信息。结果表明:内插到气象站点的格点降水数据和气象站点实测降水数据之间的偏差普遍较小,偏差在0.2~1.0 mm的站点个数占总站点数的72.55%,在绝大多数区域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80以上;1961—2013年,新疆降雪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0.11 mm·a^(-1),但没有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降雨量以0.63 mm·a^(-1)的速率呈明显的增加趋势(P<0.000 1),突变出现在1992年左右。雪雨比呈下降趋势,幅度为0.01 a-1(P<0.05),突变出现在1991年左右;降雪量、降雨量及雪雨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降雪量和降雨量在全区普遍呈增加趋势,而雪雨比在天山山地以北呈增加趋势,在天山山地以及天山山地以南主要呈减少趋势。在新疆冰川分布区域,降雪量倾向率在新疆北部呈增加趋势,而在新疆东南部呈减少趋势;降雨量倾向率呈增加趋势,且新疆东南部降雨量倾向率大于北部;雪雨比倾向率呈现出与降雪量倾向率相似的变化趋势。
王杰张明军王圣杰任正果车彦军强芳
关键词:倾向率冰川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2070-2099年中国潜在植被研究
陆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命系统的支撑系统,植被—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植被处于陆地表层和大气圈之间,对大气和土壤的变化异常敏感,而潜在植被研究可反映立地植被与气候的真实关系,有助于人类认识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系统。通过...
车彦军
关键词:潜在植被
文献传递
东昆仑木孜塔格峰地区水汽来源分析
2024年
降水是山地冰川重要的补给,水汽来源与降水的多少密切相关。本文选取昆仑山东部木孜塔格峰现代冰川分布区,基于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SPLIT)模型和全球数据同化系统(GDAS)对木孜塔格峰地区2005—2022年水汽来源进行后向轨迹分析,并探讨其季节变化,揭示木孜塔格峰地区水汽来源及其规律。结果表明:木孜塔格峰地区的水汽源主要随着中纬度西风带向欧亚内陆延伸,在青藏高原西部分为三路,分别从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以及从高空平流层进入我国青藏高原,印度洋水汽向北翻越喜马拉雅山或者西北转向东与西风环流混合进入高原腹地。木孜塔格峰地区主要由陆源水汽控制,分别是从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进入,其水汽占总量的62.52%;海源水汽则为西风带的高空水汽(大西洋水汽)以及印度洋水汽,占总量的37.48%;且海源水汽的占比逐年上升。从多年季节平均角度分析,除了以上的水汽源以外,夏季的局地再循环水汽比重较高,占总量的22.64%。本文研究结果将为理解东昆仑木孜塔格峰地区水循环提供重要参考。
吴佳康陈丽花车彦军车彦军张明军谷来磊
关键词:水汽来源东昆仑
近50年来华北平原极端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根据华北平原35个气象站点1962—2011年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华北平原年际、年代际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影响其变化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平原近50a来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以0.013 5次/a的速率下降,春、夏季与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而秋、冬季则与其相反;研究区内,年极端干旱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零星分布。1962—1969年和20世纪80年代,华北平原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为正距平,其他年代均为负距平;空间分布上,1962—1989年极端干旱的高发区逐年代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干旱的高发区明显缩小,低发区显著扩大,2000年以后,低发区几乎覆盖了整个华北平原。近50a来,华北平原的年极端干旱频率在2003年发生突变,春、夏、秋、冬各季分别在1993,1998,1987和2002年发生突变;极端干旱发生频率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潜在蒸散量、平均气温呈正相关性,与降水量、相对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刘文莉张明军王圣杰汪宝龙马雪宁车彦军
关键词:华北平原
基于高分辨率格点数据的1961-2013年青藏高原雪雨比变化被引量:22
2016年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1961-2013年全国0.5°×0.5°逐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格点数据集以及气象站点日降水量和日平均气温实测资料,采用森斜率、M-K突变分析、IDW空间插值以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3年来青藏高原的降水量、降雨量、降雪量以及雪雨比的时空变化、突变和周期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和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0.6 mm·a^(-1)(p<0.05)和1.3 mm·a^(-1)(p<0.001);而降雪量和雪雨比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0.6 mm·a^(-1)(p<0.01)和0.5%a^(-1)(p<0.001)。2从空间分布上看,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和降雨量呈增加趋势,而降雪量却呈现减少趋势。因此,雪雨比在青藏高原相应呈现减少趋势。3突变和周期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降水量、降雨量、降雪量和雪雨比的突变时间分别出现在2005、2004、1996和1998年左右,而周期变化集中为5年、10年、16年、20年左右。4青藏高原降水量倾向率和降雨量倾向率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降雪量倾向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雪雨比倾向率随海拔的升高呈微弱的下降趋势。
王杰张明军王圣杰任正果车彦军张富现
关键词:青藏高原倾向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