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庆龙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虚
  • 3篇四物
  • 3篇四物汤
  • 3篇微循环
  • 3篇物汤
  • 2篇色谱
  • 2篇大鼠肠系膜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虚证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变
  • 1篇血虚证
  • 1篇药理
  • 1篇药理研究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机构

  • 7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彭欣
  • 7篇郎庆龙
  • 3篇秦林
  • 3篇李伟
  • 2篇王冰
  • 2篇郭俊国
  • 1篇张加余
  • 1篇郝涛
  • 1篇李伟

传媒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与血流变及其四物汤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乙酰苯肼致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以及血流变的特点,以及四物汤对血虚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正常、四物大剂量、四物小剂量组。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制备血虚模型,并观察其一...
彭欣李伟郎庆龙
四物汤调节血虚大鼠微循环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四物汤对血虚大鼠肠系膜及足底微循环的机制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制备血虚模型大鼠,用BI2000医学分析系统重点观察微循环动静脉流速(BFVA、BFVV)、微动静脉管径(DA、DV)及其DA/DV的变化,同时进行足底微循环的相关检测。结果: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色暗淡,网点数减少,流态呈粒线流甚至聚集流,动静脉流速明显减慢;DV明显增大,而DA/DV极其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05),有明显的渗出反应。足底微循环量明显降低。四物汤能明显改善上述微循环的异常改变,尤其能明显提高肠系膜DA/DV(P<0.01或P<0.005),明显提高肠系膜和足底血流速度(P<0.005),减少肠系膜渗出。结论:四物汤对大鼠血虚、血瘀、出血状况有改善作用,尤其是在血流速度以及血管管径的调节作用明显;四物汤在补血活血的同时具有改善血虚证微循环的功能。
李伟彭欣王冰秦林郎庆龙
现代光谱及色谱在中药复方化学研究中的展望
2007年
本研究概述了光声光谱、褶合光谱、近红外光谱、胶束色谱、高速逆流色谱等的原理、特点,及其在中药现代研究领域的应用。
郭俊国彭欣张加余郎庆龙
关键词:高速逆流色谱
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与四物汤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乙酰苯肼致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以及四物汤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制备血虚模型大鼠,用BI2000医学分析系统观察大鼠肠系膜一般体征,重点观察微循环动、静脉流速(BFVA、BFVV)、微动、静脉管径(DA、DV)及其DA/DV的变化。同时进行足底微循环的相关检测。结果①血虚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色暗淡,网点数减少,流态呈粒线流甚至聚集流,动、静脉流速明显减慢;DV明显增大,而DA/DV极其显著性降低(P<0.01或P<0.005),有明显的渗出反应。足底微循环量明显降低。②四物汤能明显改善上述微循环的异常改变,尤其能明显提高肠系膜DA/DV(P<0.01或P<0.005),明显提高肠系膜和足底血流速度(P<0.005),减少肠系膜微循环渗出。结论血虚大鼠存在微循环管壁损伤、血流淤滞以及渗出反应,四物汤能修复缺血损伤、改善瘀血和渗出,呈现补血调血功能。
李伟彭欣郎庆龙王冰秦林
关键词:血虚证四物汤微循环
二陈汤不同提取方法的HPLC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郭俊国彭欣郎庆龙郝涛
关键词:二陈汤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率
传感器技术在镇静安神药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传感器技术作为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可以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对动物自主活动进行综合观察。近年来,以传感器为主要观测手段的中药药理实验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本文根据已有的文献报导,针对镇静安神类中药对动物自主活动影响中所采用的一些传感器技术进行论述与分析,为更好地探讨此项研究技术的应用特点提供帮助。
李伟彭欣郎庆龙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药理研究
贫血与瘀血关系的研究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综合分析近10年中西医临床研究资料,发现贫血症与中医瘀血证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且与传统中医理论基本一致,即瘀血日久易并发贫血症,而活血化瘀是治疗贫血症的有效方法。贫血与瘀血的关系不仅表现在妇科和伤科疾病中,而且也反映在内科各种贫血症中,成为血液系统病症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
郎庆龙宋月芹秦林彭欣
关键词:贫血瘀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