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菊芬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血管
  • 4篇血小板
  • 4篇血小板活化
  • 4篇凝血
  • 4篇活化
  • 3篇血小板活化因...
  • 3篇阳性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自身抗体
  • 3篇抗体
  • 3篇活化因子
  • 3篇病患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危险
  • 2篇心血管危险因...
  • 2篇血管危险因素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机构

  • 16篇佛山市第二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郑菊芬
  • 11篇周少雄
  • 8篇余永卫
  • 5篇方咏红
  • 4篇张继平
  • 4篇张小青
  • 3篇邵虹
  • 2篇彭健
  • 2篇陈志城
  • 2篇范文奎
  • 2篇姚晖
  • 2篇汪宝珍
  • 2篇谢伟贤
  • 2篇陈月崧
  • 2篇邱晓敏
  • 2篇晏世刚
  • 1篇黄泽棋
  • 1篇郑迅凤
  • 1篇上官辉
  • 1篇汪宝贞

传媒

  • 5篇医学检验与临...
  • 2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新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诊断和积极预防DIC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并发DIC 46例,将确诊DIC前3~5 d可能相关的17个因素与未发生DIC患者比较.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3在两组中所在比例差异显著(P<0.01),D-二聚体含量、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个因素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小板、血脂、血糖、肌酐、血清乳酸脱氢酶及年龄、性别和体温等因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白细胞计数升高及D-二聚体、血浆组织因子、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M3)患者应注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
汪宝贞余永卫周少雄郑菊芬童秀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糖尿病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组段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率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在不同年龄组段糖尿病患者的阳性率。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三个年龄组(5~25岁52例、26~49岁135例及50~80岁250例)共437例糖尿病患者ICA、IAA及GAD抗体。结果IAA阳性率5~25岁组明显高于26~49岁组和50~80岁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CA和IAA+ICA阳性率在5~25岁组明显高于26~49岁组和50~80岁组(P<0.01),26~49岁组和50~80岁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GAD和ICA+GAD阳性率在26~49岁组和50~80岁组明显高于5~25岁组(P<0.01),26~49岁组和50~89岁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5~25岁)ICA、IAA抗体阳性率较高,较高年龄组糖尿病患者(>25岁)GAD抗体阳性率较高。
郑菊芬周少雄邵虹余永卫
关键词: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糖尿病自身抗体
5例获得性血友病临床病因和治疗被引量:2
2007年
余永卫汪宝珍上官辉郑菊芬
关键词:血友病
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清PAF含量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消栓肠溶胶囊对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随机分为消栓肠溶胶囊组30例和阿司匹林组30例,另选3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AF含量的变化。结果: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血清PAF含量消栓肠溶胶囊组和阿司匹林组治疗前分别为(28.05±7.40)ng/mL和(27.51±7.61)ng/mL,经治疗后分别为(8.67±3.93)ng/mL和(11.36±3.03)ng/mL,消栓肠溶胶囊治疗后其降低PAF含量的作用明显优于拜阿司匹林(P<0.01)。结论:临床抗栓治疗均可明显降低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血清PAF含量,而消栓肠溶胶囊组下降更为明显,体现了中药复方消栓肠溶胶囊多途径、多靶点降低患者血清PAF含量的优势。
邱晓敏张继平彭健姚晖郑菊芬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疗法阿司匹林血小板活化因子
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治疗后其自身抗体随时间的变化
2007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其自身抗体治疗后随时间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87例治疗前(第一次)和治疗半年后至一年内(第二次)及其中23例治疗一年后至两年内(第三次)糖尿病患者GADI、CAI、AA抗体。结果受检患者中,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三次GAD阳性率分别为69.0%、52.9%、47.8%,三次GAD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ICA阳性率分别为63.2%、47.1%、39.1%,三次ICA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IAA阳性率分别为24.1%、11.5%、8.7%,三次IAA阳性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GADI、CAI、AA阳性率在治疗后随时间逐渐降低。
郑菊芬周少雄邵虹谢伟贤陈志城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糖尿病
血红蛋白琼脂糖凝胶片电泳用于地中海贫血筛查的价值
2010年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琼脂糖凝胶片电泳用于地中海贫血筛查的价值.方法 选取124例疑似地贫(小细胞低色素或红细胞脆性〈63%)的标本,进行血红蛋白琼脂糖凝胶片电泳,对α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HbA2〈2.5%或出现异常血红蛋白快带(HbH、HbBart's)]或者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HbA2〉3.5%或HbF〉3.2%)的标本,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 124例中α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60例,占48.4%,基因检测确诊51例,符合率85%,Χ2检验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36例,占29.0%,基因检测确诊30例,符合率83.3%,Χ2检验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红蛋白琼脂糖凝胶片电泳用于地中海贫血筛查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郑菊芬周少雄简咏芬黄泽棋
关键词:Α-地贫Β-地贫血红蛋白电泳基因分型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含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30例(A组),并与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者(B组)、糖耐量受损(IGT)者(C组)作比较;同时选择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健康人(D组)和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健康人(E组)各3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UM、E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其他4组比较,UM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B、C、D、E组间UM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ET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E组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展,合并肾病并发症与内皮功能损伤,两者变化同步,提示血管内皮损伤与肾病并发症有关,同糖尿病病程进展相关。
方咏红张继平周少雄郑菊芬余永卫晏世刚范文奎陈月崧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内皮素尿微量白蛋白
妊娠糖尿病孕妇部分凝血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的部分凝血相关因子及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对GDM孕妇合并高凝状态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4例GDM、43例正常晚孕及44例正常非孕妇女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活性(t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PAI)、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凝血酶原断片(F1+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伽'140)水平。结果 GDM组PAI、DD、vWF:Ag、F1+2和GMP140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GDM组、正常晚孕组各指标水平均比正常非孕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GDM孕妇血浆F1+2、GMP140、DD与血浆vWF:A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63,0.597,0.394,均p<0.01);GDM孕妇血浆tPA、PAI、ATⅢ与血浆vWF:Ag水平无显著相关(r分别为0.182,0.191,-0.117,均p>0.05)。结论 GDM孕妇存在较正常晚期妊娠更严重的血液高凝状态。
周少雄方咏红郑迅凤郑菊芬张小青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妊娠并发症高凝状态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活化因子在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332例,男134例,女198例,年龄(61.4±8.7)岁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按伴危险因素分层分为4组:Ⅰ组无其他危险因素者50例、Ⅱ组伴1~2个危险因素者134例、Ⅲ组≥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合并糖尿病者103例、Ⅳ组并存的临床情况者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清PAF浓度进行检测,按PAF不同浓度进行分级,PAF<1ng/mL,5ng/mL
邱晓敏彭健张继平姚晖郑菊芬
关键词:高血压血小板活化因子心血管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正常一级亲属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试验组:A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血小板活化状况。方法检测A组、健康对照组(B组)和葡萄糖耐量受损组(IGT组:C组)各30例的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ET,vWF,PAF 3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同时也高于C组,说明A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活化先于血糖升高,而且可能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大。结论内皮功能损伤存在于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但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以及IGT患者中。ET,vWF,PAF 3项指标的变化出现在糖代谢异常之前,提示糖尿病一级亲属在未发生糖尿病之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已启动,除了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外,遗传因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中启动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在ET,vWF水平升高的同时,PAF水平也伴随升高,即不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也高于IGT对照组,提示血小板活化共同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方咏红张继平周少雄郑菊芬余永卫晏世刚范文奎陈月崧
关键词:一级亲属内皮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