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杰
-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8-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2021年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情况,为加强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及北京市石景山区生物制品报表,收集2018-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数据,并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非免疫规划疫苗共25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报告完整率为100%。接种量逐年递增,接种剂次前三位的疫苗为狂犬病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各街道4年的接种数量呈递增趋势,接种数量前三位的地区为八角街道、苹果园街道、八宝山街道;可替代疫苗替代率从2018年的13.23%上升到2021年的30.11%,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18-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量呈增长趋势,但接种剂次仍较少。
- 史曼丽郭伟杰孙立昆白云
- 关键词:疫苗预防接种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特征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征。方法对石景山区201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与2015—2017年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201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603.43/10万,比2015—2017年均值上升20.9%;死亡率0.98/10万,下降7.4%。发病率居前5位者依次为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痢疾和肺结核,流感的发病率(186.60/10万)增幅最大,+327.9%。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3倍,年龄以0~4岁、5~9岁和10~14岁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前5位依次为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占总病例数82.5%(3 047/3 693);地区分布前5位街道依次为苹果园、八角、八宝山、鲁谷和金顶街;发病高峰为1月、7~8月和12月;传播途径分布:肠道占52.2%(1 926/3 693)、呼吸道39.3%(1 453/3 693)、经血及性传播8.4%(312/3 693)、动物源性及虫媒0.1%(2/3 693);共发生流感暴发疫情10起、聚集性疫情6起,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和A(H3N2)流感病毒为主;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暴发疫情2起、聚集性疫情13起,以诺如病毒为主;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0起。结论石景山区201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高于2015—2017年,以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为重点病种,<15岁儿童为防控重点人群,学校和幼儿园发生多起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暴发或聚集性疫情,应重点关注。
- 任丽君白云郭伟杰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 201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1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所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报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9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抽查医疗机构2014年1-5月门诊日志、住院病历,二级及以上医院至少抽查20个传染病病例,其他医院至少抽查10个传染病病例。计算传染病漏报率、报告及时率、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网络录入一致率。结果 2014年石景山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3.36%,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漏报率为2.94%,二级以下医疗机构漏报率为1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4.88%和3.1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报告及时率为100.00%,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0.05%,填写准确率为98.58%,网络录入一致率为87.68%。结论石景山区传染病报告工作依然存在不足,报告质量亟需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培训、督导,推进信息化建设。
- 任丽君郭舫茹吴劲郭伟杰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 2012—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12—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北京市石景山区猩红热病例进行分析,使用WPS Office 2016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12—2022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共报告猩红热病例85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44/10万。2015年报告病例数(155例)及发病率(23.17/10万)最高,2020年报告病例数(5例)及发病率(0.88/10万)最低。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4至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3~8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为769例,占90.47%。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54.00%)和学生(36.00%)为主。报告病例数最多的3个街道分别为苹果园街道(167例,占19.65%),八角街道(140例,占16.47%)和鲁谷街道(126例,占14.82%)。结论2012—2022年石景山区猩红热发病率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3~8岁年龄段的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猩红热主要发病人群,在高发季节应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的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防止暴发流行。
- 周琳朱一民郭伟杰白云任丽君
- 关键词:猩红热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 北京市石景山区流动人口传染病就医情况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居住的流动人口对传染病的认知和态度及就医的方式、习惯和环境等情况,使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方法整群抽样,面对面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3.1%的人患病后不采取措施等待自愈、24.09%的人自我治疗、71.9%的人患病后虽去就医,但其中19.4%的人到基层卫生机构和私人诊所进行治疗。只有在疾病严重时,才会去高层级医疗机构。结论流动人口是社区的弱势人群,应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注,尽早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使他们的利益和健康得到保护。
- 郭舫茹王志荣杨娜郭伟杰李东艳
- 关键词:流动人口传染病就医行为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202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2020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北京市石景山区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2020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2020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738例,各年度报告发病率总体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91,P<0.01)。发病类型以乙型肝炎为主,占总病例的67.07%。各类型病毒性肝炎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全年呈散发状态。报告病例男女比例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P<0.01)。报告病例最多年龄段为50≤n<60年龄段,为188例(占25.47%)。前3位的职业人群为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干部职员。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202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总体较低,应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尤其加强40~70年龄段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还应做好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
- 孙立昆郭伟杰史曼丽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 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被引量:2
- 2009年
- 郭伟杰郭舫茹史曼丽任丽君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 2014—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了解2014—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报告发病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4—202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石景山区报告的乙肝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共报告乙肝病例552例,年均发病率为11.06/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22.03/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报告乙肝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全年呈散发状态,3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5例(11.78%)。病例数男女比例1.80∶1,年平均发病率男性(15.86/10万)高于女性(9.02/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年龄为50~60岁年龄段,占25.91%;病例数前3位的职业人群为离退人员(40.049%)、家务及待业人员(17.39%)、干部职员(12.86%);不同街道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4—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成效显著,无15岁以下病例,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尤其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并且应做好50~60岁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
- 孙立昆郭伟杰史曼丽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流行病学
- 2014-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6~15岁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2014-201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6~15岁儿童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和整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石景山区法定传染病监测数据,使用EpiInfo3.3.2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法定传染病8种1670例,年均发病率为965.28/10万,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均为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猩红热,均以6岁组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手足口病隔年高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8月为发病高峰;流行性感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月和1月为发病高峰;猩红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4~6月为发病高峰,11~12月为次高峰。共发生52起传染病聚集和暴发疫情,以发热/流感疫情和急性胃肠炎疫情为主,多发生于12月(占44.23%)和小学1~3年级(占46.15%)。结论石景山区6~15岁学龄儿童传染病防控应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防控重点人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学校出现法定传染病散发病例,或聚集和暴发疫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家庭和学校造成负担,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进行防控。
- 任丽君蔡旺林周琳郭伟杰白云
- 关键词:儿童法定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