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军
- 作品数:53 被引量:2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河道流在体监测装置和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流在体监测装置和方法。河道流在体监测装置包括: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用于检测三维加速度和三维角速度;存储卡;控制器,与MEMS陀螺仪加速度计和存储卡连接,用于按预定间隔采集时间、三维加速度、三维角速...
- 李军郭晓军严炎崔鹏刘昌明
- 文献传递
- 泥石流沟岸堆积体侧蚀破坏的随机性被引量:1
- 2020年
- 山区小流域沟岸的崩滑堆积体是泥石流形成和补给的重要物质来源,且在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补给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研究沟岸堆积体在径流作用下的侧蚀破坏过程和规律,利用室内水槽,开展了不同上游来流流量、底床坡度以及细颗粒含量的侧蚀破坏过程研究,重点对实验中堆积体侧蚀破坏的现象、过程和其中的随机性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中,沟岸堆积体侧蚀破坏过程主要包括坡脚侵蚀阶段和失稳崩滑阶段,坡脚侵蚀阶段连续而稳定,动力条件主要为水力侵蚀;失稳崩滑阶段的主要动力为重力侵蚀,土体失稳活动在该阶段表现为间歇性和涨落性;土体失稳间歇时间和规模都可以视作随机序列,且失稳间歇时间服从Poisson分布,失稳规模服从Pareto分布。不同实验条件对土体失稳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失稳间歇时间间隔即失稳频率的改变,土体失稳频率随着底床坡度和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坡度(3°)条件下,土体失稳频率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底床坡度的增大(7°),失稳频率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在底床坡度较大时(11°),失稳频率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多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 严华郭晓军葛永刚葛永刚杜宇琛
- 关键词:泥石流侧蚀随机性
- 基于静态单目相机的土体失稳综合信息测量方法
- 一种基于静态单目相机的土体失稳综合信息测量方法,包括:利用静态单目相机获取一帧滑坡视频图像;根据所述滑坡视频图像通过高斯背景建模得到前景;去除所述前景中的噪声以得到第一图像;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得到失稳前景块;如果得到的失稳...
- 郭晓军李泳
- 文献传递
- 泥石流物源土体标度分布参数与粘聚力的关系
- 2024年
- 颗粒级配影响土体力学性质(如粘聚力)。细颗粒(尤其是粘粒)含量对粘聚力起着决定性作用。颗粒级配可用土体特殊粒径(如D50等)来表征,但并不能避免同参异效等问题。采用土体标度分布μ和Dc两个参数,可准确地描述土体颗粒组成特征,但该分布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特征参数与土体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实施室内试验测试,采用标度分布表征土体颗粒组成,研究在不同含水率和标度参数条件下土体粘聚力的变化特征,探讨土体颗粒组成、含水率和粘聚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标度分布参数μ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并呈现指数函数关系;(2)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加,粘聚力先迅速增大后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且粘聚力c与标度分布参数μ呈现对数函数关系;(3)粘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即存在一个使得土体粘聚力达到最大值的含水率阈值,在达到此阈值之前,细颗粒含量对粘聚力的影响较为显著,达到该阈值之后,含水率成为更主要的影响因素;(4)基于试验结果,得到土体粘聚力随含水率及标度参数共同影响下的二元模型。研究可为明确标度分布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确定土体力学参数提供试验依据。
- 程建毅郭晓军李泳
- 关键词:直剪试验
- 基于水文模型泥石流汇流预测——以蒋家沟一级支沟大凹子沟泥石流为例被引量:6
- 2013年
-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到山区的经济发展。合理的预报成为一项经济有效的重要减灾手段,但是对于泥石流汇流过程的预报还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利用SCS模型结合ARCGIS技术,初步探索泥石流汇流过程,对泥石流汇流过程和最大流量进行预测;并选择泥石流多发区大凹子沟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泥石流汇流过程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获得如下认识:①采用ARC-SCS模型对1999年6月16日发生的泥石流汇流过程进行初步预测,结果显示,最大清水流量为16.31 m3/s,泥石流最大流量为51.98 m3/s,计算的泥石流最大流量与实际调查结果误差仅为9.2%;②泥石流的整个汇流过程持续约为40 min,根据野外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泥石流汇流过程计算误差较小。可见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泥石流流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预测结果可以促进泥石流工程防治的开展,为泥石流防治和预报提供基础。
- 庄建琦崔鹏郭晓军
- 关键词:泥石流汇流水文模型
- 7月3日茂县棉簇沟特大泥石流成因和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通过对2011年7月3日的茂县棉簇沟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从物源、地形和水源条件入手,分析了灾害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强降雨是本次泥石流的诱发因素,沟道内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为泥石流提供了演化和规模放大条件:(1)泥石流导致堰塞湖溃决,为泥石流提供了近1×104m3的水源,增强了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增加了沿途冲刷量;(2)沟道内多处基岩卡口和跌水放大了本次泥石流的规模和速度;(3)沿途固体物质补给使泥石流容重逐步增大。此次泥石流造成沟道微地貌改变,今后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和频率将会大大增加,高频率、中小规模泥石流将是今后该沟泥石流活动的特征。
- 郭晓军苏鹏程崔鹏宋国虎
- 关键词:泥石流滑坡地震
- 我国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防治进展与未来方向
- 系统归纳了汶川地震以来次生山地灾害理论和减灾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四川省为例,总结了我国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和防灾能力方面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经过震后10年的研究,系统揭示了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区域分布规律、形成机理、...
- 崔鹏葛永刚郭晓军
- 关键词:风险评估防灾能力
- 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研究进展简介
- 本文利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数据,并利用SCS 水文模型和泥石流模型,建立了宝兴冷木沟泥石流规模评估和预报模型,得出宝兴冷木沟泥石流评估结论,即使是宝兴45 年的最大降雨以及考虑气候变化趋势的最大降雨增量也不可能发生112....
- 马力李晴璐王浪郭晓军
- 关键词:泥石流山体滑坡风险评估
- 基于SCS水文模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在四川宝兴冷木沟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后,四川省宝兴县冷木沟沟道内新增大量崩塌、滑坡物源,在强降雨的诱发下,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且沟口直面县城,直接威胁着整个县城的生命、财产安全。利用SCS水文模型,根据冷木沟流域的地貌特征将其划分成17个子流域,在子流域不同的土地利用数据及水文土壤条件下进行产流、汇流计算,最后通过叠加得到冷木沟流域出口断面的汇流过程;对2012年8月18日发生的泥石流汇流过程进行探讨预测,结果显示,本次泥石流的洪峰流量为278 m3/s,泥石流总量为20.2×104m3,计算得到的泥石流总量与实际调查结果的相对误差为7.8%;用同一方法预测2013年5月23日冷木沟支沟黑沟的泥石流汇流过程,计算的洪峰流量为38.2 m3/s,与实际监测值的相对误差为4.2%。说明此模型对于冷木沟流域具有适用性,且效果较好,可用于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的流量预测及泥石流灾害规模预测,将对宝兴县的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 王浪郭晓军马力
- 关键词:泥石流预报产汇流洪峰流量
- 降雨对泥石流源地土体活动的指数式放大效应被引量:1
- 2013年
- 多数泥石流是从坡面活动开始的。坡面的不稳定土体活动,如崩塌、滑坡等,既是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也决定着泥石流的形成方式和规模变化。四川汶川牛圈沟和北川魏家沟泥石流源地坡面人工降雨实验表明,坡面土体活动是间歇、涨落的随机过程,崩塌的时间间隔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呈指数减小,每组实验中的崩塌总数目和雨强的关系如N=CN exp(kN IR);崩塌规模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呈指数增大,每组实验中平均崩塌量与雨强的关系如M=CMexp(kM IR);坡面崩塌的总量可以表示为:V=NM=CNCM exp((kN+kM)IR);受土体颗粒粒径的影响,不同坡面崩塌量随雨强变化的参数不同,研究揭示了大规模泥石流的形成是由于源地土体活动强度随雨强的指数式增强。
- 郭晓军李泳崔鹏
- 关键词:泥石流源地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