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琳
-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灶中Cdk2、C-myc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生...
- 郭琳琳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内膜增生
- 文献传递
- 大剂量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微量蛋白尿效果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微量蛋白尿的效果。方法 160例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病人,给予奥美沙坦酯20mg/d,2周后监测血压。将血压未达标病人122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60例,给予奥美沙坦酯20mg/d+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Ⅱ组62例,给予奥美沙坦酯40mg/d。两组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压变化及微量蛋白尿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微量蛋白尿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13.306~42.183,P〈0.05);治疗后Ⅱ组与Ⅰ组相比,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但微量蛋白尿降低更明显(t=18.039,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奥美沙坦酯40mg/d较奥美沙坦酯20mg/d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5mg/d降低微量蛋白尿效果更好。
- 郭琳琳李海沛林培林李天东
- 关键词:奥美沙坦酯高血压蛋白尿
- 山东省胶州地区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及干预方法的探索
- 目的 了解山东省胶州地区冠心病流行病学特点及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力求寻找一条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的途径,并为区域医疗协同机制下心血管疾病管理路径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采取调查问卷的方...
- 于华许丰强杨斌刘正科邢柯安毅李丹宋同勋冯会新姜少燕王涛林培林郭琳琳
-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myc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TR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2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myc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myc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myc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myc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my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TRA可通过抑制C-myc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 郭琳琳董果雄张社华王国栋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内膜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Cdk2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血管内膜的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表达规律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手术组、ARTA治疗组,每组12只。手术组和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两周后用空气干燥法制作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术前3d开始给予ATRA灌胃。于术后1、4周处死动物,取病变血管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PCNA和Cdk2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①正常动脉壁未见PCNA及Cdk2表达。②手术组在术后第1周时内膜开始增生,第4周增生明显,且出现泡沫细胞、脂质核心形成、管腔狭窄;增生内膜中Cdk2表达水平增高。③治疗组Cdk2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VSMCs的迁移、增殖、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显著减轻(P<0.05)。④PCNA表达与Cdk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RTA可通过抑制Cdk2表达,抑制VSMCs的迁移和增殖,从而抑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过度增生和管腔狭窄。
- 郭琳琳董果雄张社华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内膜增生血管平滑肌
- 丹红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手术,后转入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治疗的患者118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Ⅰ组(n=38)、Ⅱ组(n=40)、Ⅲ组(n=40)。三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Ⅰ组给予常规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250 ml或5%葡萄糖250 ml+丹红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日,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250 ml或5%葡萄糖250 ml+丹红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日及体外反搏治疗(1h/次,1/日),连续治疗14d。PCI术前1d、PCI术后1天(24h±2h)、治疗14d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结果Ⅰ组有2例、Ⅱ组有1例、Ⅲ组有3例由于不能耐受体外反搏或病情加重中途退出试验。与PCI术前1d比较,PCI术后1d三组hs CRP、ICAM-1和VCAM-1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4d时,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hs CRP、ICAM-1、VCAM-1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hs CRP、ICAM-1、VCAM-1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联合体外反博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 郭琳琳安毅孙冰褚现明李天东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急性冠脉综合征
- 不同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长疗程体外反搏及短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短疗程反搏组)及Ⅲ组(长疗程反搏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常规治疗及15 d体外反搏治疗,Ⅲ组接受常规治疗及35 d体外反搏治疗.治疗35 d后对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RP水平.结果 Ⅰ组有效率55.2%,Ⅱ组有效率90.0%,Ⅲ组有效率93.1%.Ⅰ组治疗前后对比,CR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对比,Ⅱ组、Ⅲ组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疗程体外反搏与短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疗效相近,均优于单药治疗.
- 郭琳琳李盛楠曹广智王涛卜晓翠
- 关键词:体外反搏冠状动脉疾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
- 全反式维A酸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NF-κB和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内膜增生、核因子κB(NF-κB)及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方法选择新西兰雄性大白兔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A、B、C组,n=6)、对照组(A、B、C组,n=6,)、治疗组(A、B、C组,n=6)。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饮食并分离暴露颈动脉但不损伤内膜;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行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损伤颈动脉内膜;治疗组给予ATRA灌胃,其余操作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28 d处死A、B、C组动物,取病变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及测定,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及P-选择素表达水平。结果 (1)假手术组未见内膜增生,NF-κB及P-选择素仅有微量表达;(2)对照组术后7 d内膜开始增生,14、28 d时内膜增生明显,管腔狭窄,管壁有粥样斑块形成,NF-κB及P-选择素有多量表达;(3)治疗组内膜增生较轻,142、8 d时内膜面积及斑块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F-κB及P-选择素阳性表达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TRA能明显减轻动脉内膜损伤后病灶区域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和表达,下调NF-κB的靶基因P-选择素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过程。
- 张玉保董果雄郭琳琳张社华姚如永冯培青
- 关键词:维A酸再狭窄核因子ΚBP-选择素
- 丹红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hs-CRP、ICAM-1和VCAM-1水平的影响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体外反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hs-CRP、ICAM-1和VCAM-1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
- 郭琳琳
- 关键词:冠脉综合征丹红注射液
- 左卡尼汀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体内卡尼汀群的代谢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注射液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体内的代谢情况。方法:将100例DCM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左卡尼汀注射液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中稀释后静脉推注,bid,疗程为14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心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柱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体内卡尼汀群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给药14d后的LVEF为(59.9±5.2)%、CO为(5.9±0.5)L/min、SV为(62.30±4.80)ml/be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给药14d后治疗组的血浆左卡尼汀、乙酰左卡尼汀、丙酰左卡尼汀浓度分别为(146.64±6.71)、(21.40±3.11)、(9.72±2.05)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LVEF、CO、SV等心功能指标,并可显著提高患者体内卡尼汀群的血药浓度。
- 李盛楠荆凡波夏蕴秋郭琳琳孙振龙韩志武隋忠国王春波
- 关键词:左卡尼汀扩张型心肌病高效液相色谱血药浓度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