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伟 作品数:12 被引量:131 H指数:7 供职机构: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辽宁省成人超重肥胖现况调查 被引量:15 2006年 李绥晶 金旭伟 李辉 刘钟梅 李欣关键词:超重 肥胖 成人 城乡居民 居民营养 辽宁省居民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贫血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3780户家庭,共12095人。采用询问调查方式获得18岁及以上居民个人基本情况,医学体检获取血红蛋白数据。结果辽宁省居民血红蛋白为(137.0±16.0)g/L,其中城市居民为(138.2±16.1)g/L,农村居民为(135.0±15.7)g/L;男性(142.9±16.4)g/L,女性(130.4±13.5)g/L;贫血患病率11.2%,标化患病率为11.6%,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为10.5%,农村13.4%,城乡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贫血患病率(14.1%)高于男性(7.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岁内的婴幼儿(25.1%)、老年人(16.4%)和生育期妇女(18.0%)患病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地区、婚姻状况、民族的OR分别为1.100,1.590,1.375,1.128,1.287。结论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年人和生育期妇女是贫血的高危人群;贫血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较高人群患病率较低,年龄、性别、地区、民族、婚姻状况是贫血的危险因素。 李辉 金旭伟 李绥晶 李欣 刘钟梅关键词:贫血 血红蛋白 患病率 辽宁省居民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性别、地区、年龄和收入水平居民的奶类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利用2002年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年份辽宁省居民饮奶率、饮奶量及奶类所提供钙的变化。结果:辽宁省居民饮奶率为22.5%,城市是农村的7倍(35.8%VS 5.1%),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和收入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为34.10±81.4g/d,城市是农村9.6倍(55.8±99.1g/d VS 5.8±32.0g/d),高收入组是低收入组的2倍(53.4±85.7g/d VS 26.2±70.8g/d);饮奶者饮奶量平均为151.9±107.8g/d,其中农村饮奶者奶类摄入量最低,为114.6±89.2g/d;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为160.9±116.1g/d。同2002年相比,居民饮奶率增长了21.6%(18.5%VS 22.5%)。其中农村和低收入组增长幅度较大,饮奶率分别增加了1.7倍(1.9%VS 5.1%)和1.1倍(8.7%VS 18.0%);平均每日奶类摄入量基本持平,农村奶类摄入量虽然增加了近1倍(5.8±32.0g/d VS 2.9±23.9g/d),但仍处于最低水平。居民膳食钙平均每日摄入量为357.3±207.6mg/d,饮奶者钙的摄入量为非饮奶者1.6倍(506.8±224.1mg/d VS 313.9±180.8mg/d),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收入水平中饮奶者钙的摄入量是非饮奶者1.5~2.0倍。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小于EAR人群,比例分别为89.2%和96.3%,非饮奶者钙摄入不足的风险是饮奶者的1.1倍。同时,居民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仅为2.2%,饮奶者和非饮奶者钙摄入量达到和超过RNI人群,比例分别为4.4%和1.6%,饮奶者是非饮奶者的2.8倍。结论:10年间辽宁省居民饮奶率虽然上升,但饮奶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影响了居民膳食钙的供给,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饮奶状况亟待解决。 李欣 栾德春 刘鈡梅 金旭伟 石铁跃 刘向军 王瑞珊 李卓芳 李绥晶关键词:钙 EAR 辽宁地区居民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居民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体重指数(kg/m^2)〈18.5,18.5-23.9,24-27.9,≥28,血压均值分别为116.4/73.9mmHg、122.0/76.5mmHg、130.5/81.4mmHg、138.4/85.9mmHg,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6%、20.4%、35.2%和53.9%;腰围从正常到腹部肥胖,血压均值从121.7/76.6mmHg上升到133.6/82.9mmHg,高血压患病率从19.8%上升到42.8%。当体重指数≥24(kg/m^2)或腰围进入腹部肥胖时,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压值与体重指数和腰围呈正相关,而且腰围对血压均值的影响大于体重指数对血压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与正常组相比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5、2.6和2.0倍。结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两个危险因素,保持理想的体重和腰围对控制高血压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李欣 李绥晶 金旭伟 舒鹏 李光 李卓芳关键词:高血压 体重指数 腰围 患病率 腹部肥胖 辽宁地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 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我省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居住在辽宁省7个地区15岁及以上的居民,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职业性体力活动等以及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WC),并进行分析。结果居民血压均值为(126±22/79±12)mmHg,男性(128±21/80±12)mmHg,女性(125±23/78±11)mmHg,男性SBP与DBP均大于女性,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127±11/80±11)mmHg,农村居民(125±21/78±12)mmHg,城市SBP与DBP均大于农村,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和DBP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2484人,患病率为29.4%,标化率为22.5%。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1.5%,27.7%,男性高于女性(χ2=14.9,P<0.01);城市、农村患病率分别为32.3%,25.4%,城市高于农村(χ2=46.7,P<0.01)。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5,P<0.01)。不同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职业和体质指数(BMI)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家族史、饮酒、体力活动较低和腹部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无家族史、不饮酒、体力活动较重和WC正常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3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占61.2%,24.4%,14.4%。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的8452人中有63人问答缺失,居民曾经测过血压的有4003人,占47.7%。无论地区、性别测过血压的比例均为城市大于农村,女性大于男性,经χ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7.7%,20.6%和4.2%。其中前2项指标中城市大于农村,女性大于男性,经χ2检验,差� 李欣 李绥晶 金旭伟 刘钟梅 李辉关键词:高血压 患病率 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体质指数分布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社区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9、1991、1993、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6次追踪资料,选取辽宁地区18~4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1989—2006年辽宁省18~45岁成年居民BMI均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89年BMI均值为(22.1±2.4)kg/m2,而2006年上升到(24.0±5.2)kg/m2。其中男性BMI均值从(22.1±2.1)kg/m2上升到(24.6±5.1)kg/m2,女性BMI均值从(22.1±2.6)kg/m2上升到(23.9±4.3)kg/m2,男性增长幅度大于女性。3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到2006年BMI均值已超过24.0kg/m2;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BMI均值1989年分别为(21.8±2.4)kg/m2、(21.8±2.6)kg/m2、(22.1±2.7)kg/m2和(21.1±2.2)kg/m2,到2006年分别增长为(24.0±4.2)kg/m2、(23.9±4.0)kg/m2、(24.2±4.2)kg/m2和(22.6±3.5)kg/m2。城市、郊区和县城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农村居民BMI均值增长较慢。随着BMI水平的提高,成年居民低体重率逐年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89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低体重率为6.9%,超重肥胖率为10.3%,到2006年该人群低体重率为4.5%,超重肥胖率为31.9%,17a间居民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1.6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为209.7%,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9%。结论辽宁省成年居民BMI逐年增长,应加以控制。 李欣 李绥晶 栾德春 刘钟梅 金旭伟 李光 李卓芳关键词:体质指数 低体重 超重 肥胖 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分析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地区膳食结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1989、1991、1993、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选取辽宁省沈阳市、营口市、瓦房店市、抚顺市清原县、本溪市桓仁县和朝阳县共480户居民中18~65岁的健康成年人(6213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析不同食物摄入量变化情况;以不同营养素的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或适宜摄入量(AI)的百分比,以及谷类、动物性食物和豆类及其制品提供能量和蛋白质占总能量和蛋白质的百分比作为营养素摄入和膳食状况评价的指标,分析辽宁省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成年居民谷类摄入量由1989年的601.9g/d下降到2006年的372.5 g/d,薯类由75.6 g/d下降到60.1 g/d,豆类及其制品由38.7g/d下降到29.0 g/d.2006年同1989年相比,谷类下降最为明显,降幅为38.1%,豆类和薯类分别下降25.1%和20.5%,蔬菜摄入量从296.1 g/d上升到316.3g/d,水果由70.7 g/d上升到104.4g/d,增加了47.7%.畜禽类由65.6 g/d上升到89.8 g/d,增长了36.9%,鱼虾类由25 g/d上升到44.3 g/d,增加了77.2%,蛋类从17.3 g/d上升到35.7 g/d,奶类由5.8 g/d上升到21.3 g/d;谷类提供的能量和蛋白质的百分比分别从67.5%(每天8.7 MJ/12.8 MJ)和72%(每天66.2g/91.9 g)降至51.5%(每天5.0 MJ/9.6 MJ)和59.7%(每天45.3g/75.9 g),动物性食物提供能量和蛋白质的百分比由8.9%(每天1.1 MJ/12.8 MJ)和15.9%(每天14.6 g/91.9 g)升至14.8%(每天1.4 MJ/9.6 MJ)和27.9%(每天21. 2/g75.9 g);2006年,维生素A摄人量(508.9μg/d)达到RNI的67.6%、维生素B2(0.9 mg/d)达到RNI的64.6%、钙摄入量(453.7 ms/d)仅达到AI的52.5%.结论 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植物性食物摄入量下降,动物性食物上升,居民膳食中钙及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人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李欣 李绥晶 李辉 刘钟梅 金旭伟 栾德春 李卓芳 刘向军 石铁跃 王瑞珊关键词:营养调查 膳食 食品 辽宁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006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居民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制定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城市、农村的7个市(区)县540户,共8227人,用询问调查获得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既往史和个人基本情况,其中2808人检测血糖、血脂。结果2808名≥18岁居民测量血糖,其中糖尿病(DM)患者153人,DM患病率为5.4%,DM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性别之间没有差异。空腹血糖受损(IFG)者137人,患病率为4.9%。≥18岁居民曾经测过血糖的为1185人,占14.4%。同时采取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药物治疗3种措施者仅占42.8%。年龄、地区、家族史、腰围、高甘油三酯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57,0.486,2.815,2.336。结论辽宁省DM患病现状和趋势不容乐观;多种危险因素与DM相关。 刘钟梅 李绥晶 李欣 李辉 李光 金旭伟 舒鹏关键词:糖尿病 患病率 LOGISTIC回归分析 纸片法快速测定水发产品中甲醛 被引量:9 2004年 李辉 成志超 金旭伟关键词:纸片法 水发产品 甲醛 辽宁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业卫生状况调查 2007年 舒鹏 李绥晶 石铁跃 刘向军 刘伯涛 姜英田 刘钟梅 李欣 金旭伟 李辉 徐品良关键词:高速公路 卫生状况调查 餐饮业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卫生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