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志明

作品数:71 被引量:59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青藏
  • 18篇青藏高原
  • 17篇土壤
  • 11篇草原
  • 10篇高寒草原
  • 9篇青稞
  • 6篇影响因素
  • 6篇有机碳
  • 6篇植被
  • 5篇施氮
  • 5篇气候
  • 5篇牧业
  • 5篇表层土
  • 5篇表层土壤
  • 5篇层土
  • 4篇氮效应
  • 4篇性状
  • 4篇栽培
  • 4篇施氮效应
  • 4篇农艺

机构

  • 66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西藏农牧学院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柏林自由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70篇钟志明
  • 21篇张宪洲
  • 20篇王建林
  • 18篇沈振西
  • 15篇余成群
  • 15篇王忠红
  • 12篇付刚
  • 9篇大次卓嘎
  • 8篇成升魁
  • 8篇常天军
  • 8篇欧阳华
  • 7篇李鹏
  • 6篇胡兴祥
  • 6篇石培礼
  • 5篇孙维
  • 4篇李少伟
  • 4篇何永涛
  • 4篇冯西博
  • 4篇高旺盛
  • 4篇侯维海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4篇草地学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资源科学
  • 3篇草业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现代农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打捆装置和秸秆打捆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秸秆打捆装置和秸秆打捆系统,涉及收割机技术领域。该秸秆打捆装置包括秸秆转向机构、顶推机构、打捆机构和机架;秸秆转向机构、顶推机构和打捆机构均设置在机架上,其中,秸秆转向机构通过机架能够与脱谷粒的秸秆输出端...
张毅钟志明冯西博侯维海王建林昌西洪大伟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被引量:79
2014年
利用67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碳磷比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4.45,变化幅度为1.05~177.69。在水平方向上,土壤碳磷比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总体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腹地和喜马拉雅北麓湖盆区,不同草地型和不同自然地带土壤磷含量差异显著;2)19个草地型不同土层(0~10cm,10~20cm,20~30cm,30~40cm)碳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6.15,33.59,30.33和22.76,表土层(10~20cm)与底土层(30~40cm)碳磷比差异显著。土壤剖面自上而下,碳磷比可分为低-高-低-高型、低-高-低型、高-低-高-低型、高-低- 高型和由高到低型等5个类型;3)土壤碳磷比与植被盖度、植被高度、20~30cm土壤容重、10~20cm土壤含水量、30~40cm土壤含水量、HCO3-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10℃年积温、年均相对湿度、10~20cm地下生物量、0~10cm土壤容重、0~10cm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有机质、总有机碳、水解性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王建林钟志明王忠红余成群沈振西张宪洲胡兴祥大次卓嘎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
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龙仁乡牧户草畜供求及经济状况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在西藏自治区当雄县龙仁乡选择101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调查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草地资源以及牧户的家畜养殖、草畜供求和家庭收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人工草地建设、草地载畜量、草畜配置以及牧户的饲草收贮、家畜饲养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从提高人工饲草产量和质量、优先发展季节畜牧业、引导新型种草和养殖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陈功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牧户载畜量经济收入
西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C/N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以西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4个自然地带(高山草原、高山灌丛草甸、山地半荒漠与荒漠以及山地灌丛草原)的19个草地型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C/N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高原高寒草原植被C/N值总体上呈现出东西部低而中间高的态势以及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不同自然地带间和不同草地型间植被地上部分和根系的C/N值有明显差异,且地上部分的C/N值均大于根系。19个草地型植被地上部分的平均C/N值为34.17,变异系数为35.87%;根系的平均C/N值为29.58,变异系数为40.02%。4个自然地带植被地上部分的平均C/N值为31.98,变异系数为13.82%;根系的平均C/N值为31.86,变异系数为16.9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被地上部分C/N值与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土壤全N和全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高度呈显著负相关;根系C/N值与海拔和20~30em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这些因子均为影响西藏高原高寒草原植被C/N值的关键环境因子。总体上看,地理因子、气候因子和土壤物理因子对西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C/N值的影响不显著,而植被因子和土壤化学因子则对其有显著影响。
王建林钟志明王忠红张宪洲沈振西胡兴祥
关键词:高寒草原影响因素
西藏部分地区紫花苜蓿病毒病病原鉴定
2023年
对西藏自治区扎囊县、达孜县和林芝市部分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病毒病进行调查,发现病毒病在以上地区均有发生,症状表现为花叶、小叶、斑驳、皱缩、红化、黄化等。利用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对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采自扎囊县、达孜县和林芝市的211份疑似病毒病的紫花苜蓿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侵染西藏紫花苜蓿的病毒有苜蓿花叶病毒(AMV)、苜蓿混合病毒1(MsAV1)、苜蓿暂时性线条病毒(LTS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4种,病毒总检出率为31.8%,AMV、MsAV1、LTSV和CMV的检出率分别为17.1%、10.4%、3.3%和5.7%。存在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的现象,检出率分别为AMV+MsAV11.4%、AMV+LSTV 2.4%、CMV+MsAV10.5%、AMV+CMV0.5%。这是MsAV1、AMV和LTSV在西藏地区的首次报道,也是CMV在中国苜蓿上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将为西藏地区紫花苜蓿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常峰华钟志明李凡朱新强王明涛陈功兰平秀
关键词:病害调查病毒鉴定苜蓿花叶病毒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分布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根据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以降水量为主要驱动力的东西样带和以气温为主要驱动力的南北样带内植被土壤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这一区域植被碳密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北样带内(北纬28°46′-31°40′),植被碳密度首先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纬度达到约北纬30°16′处,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0.8731 kg·m^-2,之后,则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植被碳密度总体上呈现出南北低、中间高的分布特征;在东西样带内(东经80°02′-91°50′),植被碳密度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在南北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在东西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也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南北样带内植被碳密度先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年均气温达到约-1.5℃、年均降水量达到约497.0 mm时,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1.329 6 kg·m^-2,之后,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在东西样带内植被碳密度也先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年均气温达到约0.7℃、年均降水量达到约409.0 mm时,植被碳密度达到最大值1.208 3 kg·m^-2,之后,随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南北样带和东西样带内的植被碳密度分布均是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年均降水量的作用大于年均气温。
王建林欧阳华王忠红常天军沈振西钟志明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气候因子
西藏高原低大气压下冬小麦表观光合量子产额及其对温度和胞间CO_2浓度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
2004年
西藏高原海拔高,大气压低,气温低且日较差变幅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显著的影响.单叶表观光合量子产额(αA)是反映植物光能利用和光合物质生产效率的基本参数,准确确定西藏高原的αA在研究高原C3植物光合作用和全球变化建模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海拔3688m,大气压为654×10^2Pa的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利用Li-Cor 6400光合仪测定了冬小麦旗叶在不同温度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响应曲线.利用0~150μmolm^-2·s^-1光量子通量密度下与净光合速率的初始斜率为αA指标,分析了高原稀薄大气环境下C3作物冬小麦的αA随叶温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在30℃下,西藏高原冬小麦旗叶αA为0.0476±0.0038,与低海拔地区C3植物相比相差不大.αA主要受到温度和[CO2]/[O2]分压比的综合影响,以往测得αA可能由于仪器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系统误差而低估了西藏高原真实值.αA随温度升高呈线性降低,温度每升高1℃,αA降低0.0007,随温度降低的梯度与低海拔地区相似.αA受到[O2]的显著影响,在一定[O2]下,随胞间CO2浓度增加而升高,呈双曲线关系.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原αA对CO2升高反应更敏感.
石培礼张宪洲钟志明
关键词:冬小麦低海拔地区温度旗叶表观产额
西藏高海拔河谷农区不同秋眠型苜蓿品种适应性研究
2023年
苜蓿秋眠级是评判苜蓿品种抗寒性和适应性的指标之一。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主要是苜蓿,推广品种选择中一般对其抗寒性和生产性能的关注度较高。为评价不同秋眠型苜蓿在西藏高海拔河谷农区的适应性,在海拔4000 m以下的拉萨达孜区和日喀则拉孜县,比较了秋眠级1~11的11个品种的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可安全越冬,小区域气象条件相对适宜的情况下能够结荚成熟,品种的秋眠级高低与其生产性能间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结论,在西藏海拔4000 m以下的河谷农区种植苜蓿时,品种的抗寒性不是必须优先选择的指标。
李锦华朱新强余成群孙维王晓力张茜钟志明吴芳
关键词:苜蓿秋眠性适应性
西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磷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揭示西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磷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西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植被碳磷比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高原高寒草原19个草地型植物叶片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04.53,变异系数为35.72%,植物根系碳磷比的平均值为226.29,变异系数为27.93%,总体呈现出东西部低、中间高的态势和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影响植物叶片碳磷比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年均气温、最冷月均气温、≥10℃积温、6—9月降水率、0~10 cm土壤容重、10~2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速效钾、水溶性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而影响根系碳磷比的关键环境因子则是最冷月均气温、≥10℃积温、年均降水量、地上生物量、土壤pH、有机质、全钾、全磷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
王建林钟志明王忠红张宪洲沈振西胡兴祥大次卓嘎
关键词:高寒草原影响因素
有机无机复合肥在西藏粮草复种模式中应用的效应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一年两收粮草复种模式是西藏农牧结合的一条重要发展途径,本研究以冬青稞-箭舌豌豆(青饲玉米)复种模式为例,通过田间小区对比施肥试验,探讨了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对高原地区复种模式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使农田土壤温度在冬青稞越冬期和返青期升高0.5~0.8℃,并促进冬青稞根系生长,使其能更好地从土壤中获取营养成分,从而提高产量;同时,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还可使冬青稞的生育期提前3~4 d,为第2季牧草的生长赢得宝贵时间;而从鲜草产量来看,豆科植物的牧草更适宜于在当地复种;另一方面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能更有效地保持农田土壤肥力,使有限土壤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总之,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可有效提高冬青稞-箭舌豌豆(青饲玉米)复种模式的产出和效益。
何永涛孙维张宪洲石培礼余成群钟志明胡军赵海珍
关键词:有机无机复合肥冬青稞土壤温度生育期土壤肥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