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战伟

作品数:21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4篇创伤
  • 3篇蛋白
  • 3篇地塞米松
  • 3篇血性
  • 3篇肾功能
  • 3篇肾功能衰竭
  • 3篇脓毒症大鼠
  • 3篇急性肾功能
  • 3篇急性肾功能衰...
  • 3篇功能衰竭
  • 2篇休克
  • 2篇血清TNF-...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重症
  • 2篇危重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机构

  • 14篇温州医学院附...
  • 6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 1篇温州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21篇阮战伟
  • 8篇郑旭东
  • 4篇陈纯白
  • 4篇钱松泉
  • 3篇苏群
  • 3篇何国鑫
  • 3篇罗文朝
  • 3篇胡永启
  • 2篇方强
  • 2篇潘景业
  • 2篇王晓峰
  • 1篇匡永东
  • 1篇季宪晚
  • 1篇李章平
  • 1篇金可可
  • 1篇叶向阳
  • 1篇陈洁
  • 1篇林则明
  • 1篇陈杰
  • 1篇娄晓辉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6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其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A组)、脂多糖(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h和6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变化。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状、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与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h时点,B、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但在4、6h时点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平均荧光道数)和血清TNF—α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阮战伟郑旭东何国鑫罗文朝苏群方强
关键词:地塞米松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CD18
E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1日-12月30日EICU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55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24例E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5例,发生率为24.55%;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送检痰标本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1株占78.46%,革兰阳性菌9株占13.84%,真菌5株占7.7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较低,均为28.57%;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耐药率较低,均为16.67%。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构成及药敏分析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阮战伟郑旭东陈纯白
关键词: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
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传播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收集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分子机制和克隆流行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临床菌株克隆分型,滤膜接合法进行质粒接合实验,PCR扩增筛选菌株的常见耐药基因和其周围序列结构。结果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含抑制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均显示出很强的多重耐药性,MLST分型显示耐药克隆具有明显的流行特征,13株携带blaKPC-2基因的流行克隆均为ST11型。这13株细菌亚胺培南耐药性均由可接合性质粒介导,并且同时介导和转移了编码CTX-M型、TEM型或DHA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Tn4401-Tn3复合转座子或其变体2介导了blaKPC-2基因的转移。结论临床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KPC-2酶菌株的克隆播散,同时可接合质粒造成的耐药基因快速水平转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步补阮战伟项小婵洪亮王晓峰李强
关键词:亚胺培南耐药多位点序列分型
血浆YKL-40浓度对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预测作用
2012年
目的:揭示危重症患者血浆YKL-40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对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危重症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98例。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体检时获得,危重症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YKL-40浓度。结果:危重症患者血浆YKL-40浓度(146.8±79.5)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39.4±12.5)ng/ml(t=8.749,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591,P<0.01)。28例(28.6%)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YKL-40浓度(OR=1.492,95%CI=1.231~2.116,P<0.01)是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YKL-40浓度预测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42,95%CI=0.791~0.914,P<0.001),且判定血浆YKL-40浓度>172.4 ng/ml,对预测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有82.1%的灵敏度和78.6%的特异度。结论: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后,血浆YKL-40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YKL-40作为有预报价值的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判断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
叶瑞管霞飞钱松泉阮战伟
关键词:危重症腹腔间隙综合征
完善严重创伤救治原则对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严重创伤具有伤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残、病死率高等特点〔1〕。做好严重创伤救治规范工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减少严重创伤并发症,降低致残、病死率,成为急救中心的重要任务。本文拟观察完善严重创伤救治原则对老年患者严重创伤救治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老年严重创伤患者68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1~89岁。
阮战伟郑旭东陈纯白
关键词:创伤
重症创伤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相关性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对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陛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瑞安市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55例重症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来瑞安市人民医院EICU体检的5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重症创伤患者根据其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其中包括FIB、PLT、APTT及PT,且分析各项指标相关性,主要包括D-D、PLT、TNF-α、TT、PAF、PLA2、LPS。结果①入院后1小时,死亡组患者FIB、PLT及PT水平与非死亡组患者均无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APTT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后6小时,死亡组患者FIB与PLT水平显著低于非死亡组,而APTT与PT均高于非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FIB、PLT、APTT及PT水平入院6小时后均发生显著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死亡组患者入院6小时后仅APTT水平发生显著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分析检验结果得出:D-D及TT与TNF-α、PAF、PLA2、LPS呈正相关性;PLT与TNF-α、PAF、PLA2、LPS呈负相关性。结论重症创伤可能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其凝血功能障碍情况与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其中TNF-α、PAF、PLA2、LPS与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相关,早期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能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叶瑞潘景业阮战伟叶应建莫晓杰
关键词:重症创伤凝血功能障碍
危重病患者动脉与静脉血钾水平的比较被引量:10
2002年
罗文朝阮战伟
关键词:动脉静脉血钾
失血性休克大鼠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的变化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变化对创伤及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方法:大鼠剪尾取血作为正常对照,颈部去皮颈动脉结扎剪断插管作为实验对照,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创伤组)和实验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每组均为8只。用单克隆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失血性休克急性期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的动态表达,以及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平均荧光道数)以及血清TNF-α水平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创伤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以及血清TNF-α水平均上调,3h达峰值,4、5h持续高水平;失血性休克组两者亦均上调;但与创伤组比较,3h后则呈下调趋势。结论:创伤后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上调,增强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反应,有助于局部创伤愈合、修复并抵抗感染。失血性休克组CD18表达下调,可减少白细胞-内皮细胞过度黏附及嵌塞毛细血管,有助于机体疏通微循环,改善灌流量。
阮战伟潘景业沈志坚王晓蓉全世超金可可陈洁
关键词:休克出血性CD18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肺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监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浆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SHI并发ALI患者42例(观察组);动态观察48 h,入院后6 h存活37例(6 h存活组)、12 h存活33例(12 h存活组)、24 h存活30例(24 h存活组)、48 h存活29例(48 h存活组),死亡13例(48 h死亡组);并选择30例SHI患者作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患者入院时、入院后6 h、12 h、24 h、48 h血浆SP-D、CRP、IL-6、TNF-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入院时血浆SP-D、CRP、IL-6、TNF-值均高于对照组(均<0.05);48 h死亡组入院时各观察指标高于48 h存活组(均<0.05);48 h动态观察发现各观察指标,观察组<6 h存活组<12 h存活组<24 h存活组>48 h存活组,各指标前后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血浆SP-D、CRP、IL-6、TNF-值对SHI并发ALI的病情评估及早期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陈盛陈金春涂小燕娄晓辉阮战伟钱定良
关键词:肺损伤颅脑损伤重型C-反应蛋白
温州地区开展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推广亚低温治疗(HT)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温州地区成立1家推广示范基地及10家推广基地,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记录所有患者亚低温治疗相关信息,比较推广期间3年患者ICU出院存活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严重致残率。结果推广期间共对133例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为28、46、59例。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达到目标体温时间[8.0(3.0,18.8)、10.0(4.8,20.0)、6.0(2.0,12.0)h]、药物使用率[17(60.7%)、43(93.5%)、42(71.2%)]及肌松剂使用率[0(0%)、1(2.2%)、13(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10.475,P=0.005;χ~2=12.250,P=0.002;χ~2=17.647,P <0.001)。推广期间ICU出院存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致残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3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37,P=0.281;χ~2=0.308,P=0.857)。推广3年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2,P=0.002),且推广第3年较第1年及第2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更高[16 (27.1%)、1 (3.6%)、3(6.5%),P均<0.017]。结论规范化的HT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雷远丽卢颖如陈寿权李章平李惠萍许华清孙来芳尤荣开陈新国阮战伟刘晓金细众陈朴徐良志黄增峰吴小明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昏迷亚低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