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赞雄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内镜下尼龙绳圈套扎结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56例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总结肠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肠镜下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56例中无1例发生出血或穿孔,术后2个月后复查,所有息肉残蒂或残端脱落消失,治愈率为100%。结论尼龙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彻底,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出血或穿孔的发生率,提高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成功率和安全系数。
- 吴振华张国彩陈赞雄李景森
- 关键词:大肠巨大息肉内镜
- 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5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内镜确诊和切除、起源于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肿瘤基底<2cm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病理结果:间质瘤32例,脂肪瘤7例,类癌4例,血管瘤2例。术后第2、6、12个月复查内镜,病灶基底愈合好,未发现残余肿瘤。结论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少的治疗方法,术前超声内镜确诊以及根据瘤体具体情况施以相应的内镜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吴振华陈赞雄张国彩梁德芬
- 关键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
- 加温放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64例
- 2002年
- 目的通过放疗与加温、化疗的二联或三联组合,探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方法。方法64例中晚期胰腺癌随机分3组,加温放化疗组20例,先放疗,5次/周,每次DT 1.8~2.0 Gy,总剂量50~60 Gy/5~6.7周;放疗15min后同时热疗和化疗,热疗时间为60 min,间接测量瘤周温度41.5~43.5℃,每周2次,共4~10次;化疗方案采用SMD方案,5-FU 600 mg/m2,静滴,第1~3天,丝裂霉素10 mg/m2,静注,第1~2天,顺铂20 mg/m2.静滴,第1~5天。加温放疗组20例,单放组23例,后2组的加温和放疗方案同加温放化疗组。比较3组客观疗效、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症状改善,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功能状态提高率分别为加温放化疗组70%,80%,85%;热放疗组43%,81%,86%;单放组35%,39%,39%。有效率三联与二联比较P<0.05。3组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放疗、化疗、加温综合治疗中,近期疗效三联综合方案优于二联,不增加不良反应,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 陈赞雄吴振华江明
- 关键词:高温放疗化疗
- 大肠肿瘤COX-2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检测环氧化酶 (cyclooxygenase ,COX)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 gen ,PCNA)蛋白在大肠正常粘膜、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COX 2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 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大肠腺瘤PCNA表达在COX 2阳性者显著高于阴性者 (P <0 .0 5 ) ,但在大肠癌中 ,PCNA表达在COX 2阳性及阴性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OX 2的表达在大肠正常粘膜、腺瘤、腺癌中有逐渐上调趋势。在大肠腺瘤中 ,COX
- 陈赞雄吴振华许超贵林健
- 关键词:大肠肿瘤环氧化酶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细胞增殖
- 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联合治疗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250μg/h,经微泵持续静脉泵注和香丹注射液20mL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给予生长抑素250μg/h,经微泵持续静脉泵注。观察并比较两组间患者的症状,腹部体征消失的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情况以及肝、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腹部体征消失的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情况以及肝、肾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优于单用生长抑素,值得临床推广。
- 劳海忠叶建文邓丽清陈赞雄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生长抑素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55例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效果、并发症及内镜技巧。方法对55例(55处病灶)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较大病灶分期进行,间隔期2个月,术后内镜随访6~12个月,记录每次内镜结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55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均经初次或再次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肿瘤安全,彻底,不易复发;内镜黏膜切除技巧是治疗关键。
- 吴振华陈赞雄李秋仪张国彩车小梅曾智华杨成海
-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通过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评价该检查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5例溃疡性结肠炎应用日本岛津800mA数字胃肠X线诊断机进行了气钡肠道双重造影及肠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为病变自直肠逆行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正面的"靶样征";急性期:出现"锯齿征"、"纽扣征"和"鹅卵石征";慢性期:局部肠腔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和早期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病史、进展方式和典型X线征像,本病较易诊断,不难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鉴别。
- 王文尚麦远其陈赞雄崔国儒王郁豪
- 关键词: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溃疡性结肠炎X线诊断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35例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肿瘤的效果、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方法:符合大肠侧向发育肿瘤35例,为35处病灶,行内镜黏膜切除术,较大病灶分期进行,间隔期2月,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结果:35例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35例完全切除率为100%。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肿瘤安全,彻底。术中、术后护理配合是成功的关键。
- 李洁凌吴振华陈赞雄张国彩
- 关键词:内镜黏膜切除术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护理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41例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总结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LST患者41例,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1例病灶直径约11~35mm,全部病例均一次完成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半年至3a,1例复发,治愈率为97.6%。结论 LST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李景森陈赞雄吴振华
-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附190例报告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调查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 190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中 ,发热 15 4 (81.1% ) ,腹胀 16 8例 (88.4 % ) ,腹痛 80例(4 2 .1% ) ,腹部压痛 98例 (5 1.6 % ) ;12 5例 (6 5 .8% )腹水白细胞总数小于 30 0× 10 6/L ,16 9例 (88.9% )多形核白细胞 (PMN)比值等于或超过 1/ 4 ,19.5 % (37例 )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共分离出细菌 4 4株 ,大肠杆菌占菌株种类的 4 3.18% ,各菌株耐药性高 ,肝硬化并发SBP的治愈、好转率为 2 8.4 % (5 4 / 190 ) ,病死率为 6 8.9%(131/ 190 )。结论 :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不典型 ,治愈、好转率低 ,常规腹水检查可早期诊断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可靠的参数。
- 陈赞雄吴振华
-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医院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