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学成
  • 6篇化学成分
  • 4篇黄酮
  • 3篇报春
  • 3篇报春花
  • 3篇报春花科
  • 2篇液质联用
  • 2篇有机化学
  • 2篇酮类
  • 2篇荨麻科
  • 2篇微量元素
  • 2篇化合物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化学实验
  • 2篇光谱
  • 1篇大学生
  • 1篇毒素
  • 1篇新化合物
  • 1篇液态
  • 1篇液相

机构

  • 12篇绵阳师范学院
  • 6篇四川大学
  • 3篇云南中医学院

作者

  • 16篇雷军
  • 6篇黄静
  • 5篇肖云川
  • 3篇冉坚
  • 3篇席贞
  • 3篇罗娅君
  • 3篇王文静
  • 3篇刘淼
  • 2篇唐敏
  • 2篇胡杨
  • 2篇杜军良
  • 2篇唐思群
  • 2篇胡彩虹
  • 2篇余敏
  • 1篇李娟
  • 1篇田祥琴
  • 1篇胡晓黎
  • 1篇胡小兵
  • 1篇邹萍
  • 1篇陈小芳

传媒

  • 3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成药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教师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点地梅中双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点地梅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聚酰胺和葡聚糖凝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点地梅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Ⅰ)、山奈酚(Ⅱ)、槲皮素(Ⅲ)、长叶世界爷双黄酮(Ⅳ)、扁柏双黄酮(Ⅴ)、穗花杉双黄酮(Ⅵ)、罗波斯塔双黄酮(Ⅶ)、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Ⅷa)、3β-O-5,25-豆甾二烯β-D-葡萄糖苷(Ⅷb)。结论化合物Ⅰ、Ⅳ、Ⅴ、Ⅵ、Ⅶ、Ⅷb为首次从点地梅中分离得到。
王文静雷军肖云川席贞余敏黄静
关键词:报春花科双黄酮化学成分
糯米藤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糯米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糯米藤全草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的乙酸乙酯部分再运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糯米藤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β-香树素(3),α-香树素(4),羽扇豆醇(5),β-谷甾醇(6),豆甾醇(7),齐墩果酸(8),熊果酸(9),坡模酸(10),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和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雷军肖云川刘淼冉坚黄静
关键词:荨麻科化学成分
斑叶紫金牛地下部分中的两个新化合物
<正>斑叶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l.)为紫金牛科(Myrsinaceae)紫金牛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地,以根、叶入药。斑叶紫金牛为瑶医常用药材,具有活血调经, 祛风止痛之...
田祥琴黄静邹萍胡小兵雷军
牡荆叶茎中Zn Fe Cu Mn微量元素测定
2013年
目的:了解牡荆叶、茎中Zn、Fe、Cu、Mn4种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硝酸和高氯酸(体积比为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牡荆叶、茎中微量元素Zn、Fe、Cu、Mn的含量。对各元素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5.00%~103.70%之间,RSD〈4.9%。结果:相关微量元素在牡荆叶、茎中均含量丰富。结论:牡荆茎、叶中Zn、Fe含量差异较大,Cu、Mn含量差异相对较小。
胡彩虹唐思群胡杨高才健唐敏雷军
关键词:牡荆ZNFECU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分析中草药黄酮类化学成分方面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门新技术,它具有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和极强的专属性等特点。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和环境分析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该文仅对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中草药黄酮类化学成分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雷军边清泉罗娅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黄酮中草药
点地梅中的黄酮苷成分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对点地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点地梅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签定为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山柰酚3-O-(2-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3-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3-O-(4-O-乙酰基)-α-L-吡喃鼠李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雷军肖云川王文静席贞余敏黄静
关键词:报春花科黄酮化学成分
大、小飞扬草中锌铁锰微量元素的测定
2013年
目的:测定大、小飞扬草中Zn、Fe、Mn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硝酸和高氯酸(4+1)分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结果:大、小飞扬草中三种微量元素存在差异,其中大飞扬草中元素含量大小为:Fe〉Mn〉Zn,小飞扬草中上述元素含量为;Fe〉Zn〉Mn.回收率在97.0%-106.0%之间,RSD〈2.1%。结论:大、小飞扬草中三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测定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与有关微量元素关系提供一定参考。
唐思群胡彩虹胡杨唐敏陈小芳苟建军雷军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法飞扬草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同时测定酱油中4种甜味剂LC-MS/MS法的建立
2022年
建立了液质联用同时测定酱油中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方法。方法经提取溶剂和提取次数优化后,采用液质联用进行检测。试验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 mm×150 mm 3.5μm为液相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质谱中正负模式同时扫描。试验表明: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为正模式扫描;甘草酸、甘草次酸为负模式扫描;提取溶剂为甲醇,提取次数为2次;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在0~40.0 ng/mL范围内r值均为0.999;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在50.0,200和400μg/kg回收率分别在90.5%~94.9%,87.7%~94.6%,86.9%~97.3%和87.1%~96.5%之间;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精密度(n=6)分别为2.21%,2.00%,1.88%和2.72%。该方法操作方便、定性能力强、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适合酱油中甜菊糖苷、甜菊双糖苷、甘草酸、甘草次酸的检测。
雷军
关键词:甜菊糖苷甘草次酸液质联用
点地梅中的两个化学成分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点地梅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点地梅全草粉碎后用95%乙醇提取,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的正丁醇部分再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点地梅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签定为2,3-二羟基呋喃(1)和2,4-二羟基-6-(4-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2)。结论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并补充了相关波谱数据。
雷军肖云川刘淼冉坚黄静
关键词:报春花科化学成分
液质联用快速测定玉米粉中常见的10种真菌毒素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法同时、快速测定玉米粉中常见的10种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伏马毒素B1、伏马毒素B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方法:样品经提取液(乙腈:水:甲酸=85:14.9:0.1)提取,Cleanert MC真菌毒素专用柱一步过滤净化,试验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以甲醇、0.1%甲酸(含5 m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采用液质联用仪进行检测,正负模式同时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试验显示Cleanert MC真菌毒素专用柱比实验室常用的免疫亲和柱和Qu ECh ERs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10种真菌毒素分别在1~10、10~100 ng/mL线性良好,r值均大于0.997;各真菌毒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2~4.30μg/kg;各真菌毒素分别在2、4、8μg/kg和20、40、80μg/kg 3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0%~120%。结论:该方法不仅具有缩短样品制备时间、节约成本的优点,与现有国标相比还具有高通量、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等特点,适用于玉米粉中10种真菌毒素的快速、可靠检测。
雷军
关键词:玉米粉真菌毒素液质联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