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鹏辉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养分
  • 4篇土壤硝态氮
  • 4篇硝态氮
  • 4篇小麦
  • 3篇玉米
  • 3篇栽培
  • 3篇不同栽培
  • 2篇冬小麦
  • 2篇轮作
  • 1篇氮累积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率
  • 1篇低产田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养分积累
  • 1篇养分利用
  • 1篇养分特征
  • 1篇养分吸收

机构

  • 7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重庆工商职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韩鹏辉
  • 5篇张丽娟
  • 3篇高宁大
  • 2篇刘文菊
  • 2篇吉艳芝
  • 1篇赵全利
  • 1篇彭正萍
  • 1篇马峙英
  • 1篇倪玉雪
  • 1篇耿丽平
  • 1篇郝晓然
  • 1篇刘楠
  • 1篇冯万忠
  • 1篇王西志
  • 1篇李迎春
  • 1篇彭亚静
  • 1篇杨志新
  • 1篇王探魁
  • 1篇钟茜
  • 1篇王斌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目前冬小麦种植中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情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冬小麦的产量构成、作物养分和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情况,以期对不同栽培模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管理模式(模式A)下6.4 t/hm2的产量水平相比,养分投入优化模式(模式B)、高产模式(模式C)、高产养分再优化模式(模式D)均能够大幅度提高冬小麦产量,产量分别达到了7.3、7.7、7.5 t/hm2。养分利用效率结果与产量结果类似,B、C、D模式均高于农民传统的管理模式,其中D模式的籽粒生产效率较C模式有显著提高,氮、磷、钾的生产效率分别达到了29、160、16 kg/kg,表明目前的高产栽培模式仍有较大的养分利用效率提升空间。在冬小麦收获后,农户习惯模式A和模式C的土壤残留硝态氮积累量较高,而模式B、D的积累较少。综合比较发现,兼顾高产与环境友好的模式D的冬小麦保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而且养分利用效率高,同时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硝态氮的累积量较低,实现了冬小麦高产与环境的协调。
钟茜韩鹏辉高宁大倪玉雪张丽娟
关键词:冬小麦养分利用土壤硝态氮
不同施肥模式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23
2014年
为了探索培育高产粮田的施肥模式,实现氮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效益,以华北平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 L.)轮作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007─2011年4个轮作季,探讨不同的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试验以处理A(当地传统管理)作为对照,从测土确定施肥量、按作物生长发育明确施肥时期、合理分配各时期的养分配比及增施有机肥等方面改变传统施肥模式,设置3种高产施肥培育模式,分别为处理B(现有高产田推荐管理)、处理C(高肥料投入管理)和处理D(水肥高效管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4个轮作季的总产量以处理D为最高,达75430 kg·hm-2,其次是处理C为75166 kg·hm-2,当地传统的产量最低。冬小麦季的吸氮量为处理C和D显著高于A处理,分别高出444.78 kg·hm-2和310.20 kg·hm-2,但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D在夏玉米季的吸氮量为776.75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的氮肥偏生产力值最高为38.21,处理D为36.71,处理A和C均为28.33。各处理经过4个轮作季后,土壤硝态氮均在120-160 cm出现累积峰,A、B、C和D的硝态氮峰值分别为58.65、28.98、105.89、45.29 mg·kg-1。在0-100cm土层,处理B的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44.22 kg·hm-2,显著高于处理A、C、D;所有处理在100-200 cm土层均出现较高的硝态氮累积,处理C高达1021.19 kg·hm-2;0-400 cm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分别为724.27、711-92、1324.30、730.70 kg·hm-2。处理A、B、C、D在耕层土壤氮素的表观损失分别为1298.95、653.18、1236.39和718.43 kg·hm-2,处理B、D显著低于处理A、C,D和B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处理D是培育高产的理想施肥模式,合理的施肥量、科学的施肥时期以及有机无机的合理配比是达到高产、提高肥效和环境友好的关键。
吉艳芝冯万忠郝晓然彭亚静韩鹏辉马峙英张丽娟
关键词:施肥模式土壤硝态氮小麦-玉米轮作华北平原
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作物养分特征研究
本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冲击平原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栽培管理模式(A,农民习惯种植方案,简称农户习惯;B,当地农业部门的优化方案,简称模式B;c,在B处理基础上再高产、土壤生产力提高方案,简...
韩鹏辉
关键词:栽培模式土壤养分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文献传递
中低产田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00、200、250、300 kg/hm2)对河北山前平原区低产田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呈上升趋势,当氮素水平分别为200、30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较高,分别达8 039.1、8 429.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19.5%、25.3%。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对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且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氮素利用率以100、200 kg/hm2处理较高,分别为68.2%、66.0%。在0~180 cm的土层中,各施氮水平土壤硝态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当施氮量为200 kg/hm2时累积量最小,比300 kg/hm2处理低630 kg/hm2。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区域中低产田冬小麦的施氮量不宜超过200 kg/hm2。
高宁大韩鹏辉赵全利耿丽平张丽娟刘文菊
关键词:中低产田冬小麦氮素利用率硝态氮累积
不同钾营养效率玉米品种的筛选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营养液培养和土壤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40个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典型钾营养效率的筛选,同时综合考虑品种的吸收和利用特性,以生物量、吸钾量、钾利用指数、钾敏感度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品种稳定性,筛选出典型钾营养效率玉米品种。结果表明,蠡玉18、永研4号、冀单31为高效敏感型,豫玉23为高效不敏感型,纪元1号、兴农998为低效敏感型,这为后续深层钾素高效吸收和利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也对实际生产中因地制宜选择玉米种植品种有一定指导意义。
王西志王斌李迎春韩鹏辉彭正萍
关键词:玉米品种聚类分析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夏玉米产量、产量构成、作物养分吸收动态和土壤硝态氮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再高产、水肥高效、环境友好集成方案的夏玉米产量和生物量最高,分别达到11 032 kg/hm2和20 628 kg/hm2;对作物养分吸收和积累促进效果明显,氮磷钾在花后表现出较高的积累,成熟期作物氮磷钾养分累积比模式A分别高出39、36、42 kg/hm2,植株氮、磷、钾的养分吸收率比模式A分别高出13.6、12.2、7.5百分点;该模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低,在关键生育期30~9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其他2种优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粮食高产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实现了高产与环境二者兼顾。
韩鹏辉刘楠高宁大张丽娟刘文菊
关键词:高产高效养分积累硝态氮
不同产量水平葡萄园水肥投入特点及其土壤-树体养分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选择河北省葡萄主产区张家口怀来县鲜食和酿酒葡萄典型高低产园为研究对象,连续2a跟踪剖析其水肥投入特点,比对分析树体营养与土壤养分协调供应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总灌溉量高产园<低产园,灌溉水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低产园;酿酒葡萄高产园灌溉量为1 822m3/hm2较为适宜。(2)当地高低产园养分投入均偏高且盈余严重,鲜食果园氮、磷、钾盈余量分别为693.3,663.9,705.3kg/hm2,酿酒果园则为145.9,353.3,246.4kg/hm2;高产园较为关注生长季全程及需钾关键生育期钾肥追施补充。(3)鲜食高产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性Vc显著高于低产园;酿酒高产园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明显高于低产园,实现了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4)树体氮素含量叶片>叶柄、果穗,生长季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硝态氮与树体氮素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叶片磷素变化剧烈,鲜食和酿酒分别呈现"高-低-高"和"M"状动态变化,叶柄和果穗波动较小,土壤速效磷与叶片磷素含量呈负相关趋势;整个生长季植株钾含量表现出叶柄>果穗>叶片的趋势,叶柄中钾素变化波动较大,高产园花后始终维持较高的土壤供钾水平。(5)建议葡萄植株氮磷营养诊断应选取花后叶片,钾则以花后叶柄为宜。
王探魁吉艳芝张丽娟韩鹏辉杨志新
关键词:葡萄养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