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健 作品数:48 被引量:168 H指数:8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胱抑素C及炎症标志物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胱抑素C与肌酐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胱抑素C及C反应蛋白(CRP)、B型利尿钠肽(BNP)及脓毒症相关主要炎症因子IL-6、TNF-α对脓毒症A... 万小健 陈辉 朱科明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脓毒症 肌酐 胱抑素C B型尿钠肽 文献传递 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豚鼠气道平滑肌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PKC活性的影响.方法:①10只雄性豚鼠用整体引喘法分别测定雾化吸入1%~5%氯胺酮10 min后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②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哮喘组(A组)、3%和5%氯胺酮雾化吸入组(K1组和K2组,n=10).A组、K1组和K2组均在激发哮喘发作后,分别给予0.9%NaCl、3%或5%氯胺酮雾化吸入10 min.1周后,取所有豚鼠的气管测定PKC活性.结果:①2%~5%氯胺酮雾化吸入10 min后有明显的气道舒张作用(P>0.05).②气道平滑肌内PKC活性A组较N组明显升高(P<0.05).K1和K2组气道平滑肌内PKC活性均比N组高,但较A组低(P<0.05),而K1组和K2组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①2%~5%氯胺酮雾化吸入5 min以上有良好的平喘作用.②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的PKC活性较正常豚鼠明显增加.3%和5%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豚鼠气道平滑肌的PKC活化有抑制作用. 万小健 傅诚章 周钦海 钱燕宁关键词:雾化吸入 氯胺酮 PKC 气道平滑肌 活性 雄性 蛋白激酶C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医院住院的7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早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物化学、电解质、超敏肌钙蛋白T、凝血功能、脑钠肽前体、肺部CT表现、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以及治疗方式和早期治疗转归等资料。根据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分为临床改善组和临床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分析影响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缓解组患者43例,经治疗后均转为普通型;临床进展组患者28例,10例死亡,15例进展至危重型,3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发病前均存在武汉疫区居住史。临床进展组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75.0%,21/28)高于临床缓解组患者(46.5%,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与临床缓解组患者相比,临床进展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80(0.70,0.90)×10^9/L vs 0.70(0.60,0.70)×10^9/L]、血小板计数[222(174,310)×10^9/L vs 193(152,232)×10^9/L]、纤维蛋白原水平[4.22(3.71,4.80)g/L vs 3.81(2.96,4.38)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生命体征、静息状态下脉搏氧饱和度、其余实验室检查指标、SOFA评分、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4.88,95%CI 1.33~25.00,P=0.020)、白细胞计数≤3.5×10^9/L(OR=10.00,95%CI 1.47~100.00,P=0.008)、淋巴细胞计数<0.1×10^9/L(OR=16.67,95%CI 3.33~100.00,P<0.001)是影响患者早期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吸烟史、白细胞计数≤3.5×109/L及淋巴细胞计数<0.1×10^9/L的重型COVID-19患者早期治疗效果不佳的风险较高,建议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 郑楷炼 郑楷炼 徐莹 徐莹 赵志越 陈怡 董宇超 赵峰 孔祥毓关键词:重型肺炎 脓毒症IL10诱导M1巨噬细胞cFLIP泛素化降解的病理机制与意义 目的 巨噬细胞M1/M2极化在脓毒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脓毒症由高炎症进入免疫抑制状态过程中,多种生物学机制促进巨噬细胞由M1表型向M2转换.研究表明M1细胞对自身释放的TNF-α诱导的细胞凋亡不敏感.我们前期研究工作发现... 卞金俊 万小健 金培培 朱科明 邓小明重症胰腺炎大鼠血液的核磁共振谱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NMK)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大鼠全身代谢状况,为临床SAP患者的诊断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SAP组和假手术组,术后3 d取血2 mL,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NMR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特征,进而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处理NMR数据,获得SAP的代谢标志物,继而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RBFNN)构建SAP的诊断模型。结果SPA组与假手术组间代谢谱差异显著。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大鼠血清中与糖代谢(葡萄糖、乳酸、丙酮酸)、氨基酸代谢(丙氨酸、肌酐、尿素氮)、脂肪代谢(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三酰甘油)以及核酸代谢(腺嘌呤)有关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浓度显著增加(P值分别<0.05、0.01),而甲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采用所有代谢物信息构建的SAP诊断模型,其敏感度为(98.1±1.9)%,特异度为(97.9±1.1)%。结论SAP后,机体发生严重的糖、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的代谢紊乱,采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能很好地反映上述改变,有效识别SAP。 江来 万小健 卞金俊 尤新民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代谢组学 核磁共振 颈部术后早期并发上呼吸道梗阻18例的临床观察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颈部手术后早期并发上呼吸道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18例颈部术后早期并发上呼吸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颈部术后早期并发上呼吸道梗阻的18例患者中,17例出现上呼吸道梗阻症状均在术后6h以内,1例在7~24h内;9例接受了二次插管,8例保守治疗,1例接受了紧急气管切开。仅有1例患者因明确手术部位血肿而接受了血肿清除手术。18例患者均预后良好,ICU停留时间为48h~7d。结论颈部手术后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对于需再次插管的患者应做好困难气道的准备,必要时应及时行紧急气管切开。 孟岩 王嘉峰 陈辉 万小健 朱科明 邓小明关键词:颈部 术后 呼吸道梗阻 气管插管 参附针合维生素B_1对肠梗阻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与维生素B1注射液对肠梗阻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肠梗阻术后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试验组24例术后给予参附注射液和维生素B1注射液,对照组24例术后给予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与维生素B1注射液联合使用,能促进肠梗阻患者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陈辉 朱科明 邓小明 万小健 江来关键词:肠梗阻术后 参附注射液 维生素B1注射液 胃肠功能 高流量湿化氧对危重患者脱机后呼吸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高流量湿化氧治疗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脱离呼吸机后的呼吸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入我院重症医学科需呼吸机支持48 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后分别给予高流量湿化氧治疗(HFM组)和常规鼻导管或面罩吸氧(TO组)治疗。其中,HFM组共236例,男116例,女120例,平均年龄(55.3±21.1)岁;TO组共251例,男12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58.4±19.3)岁。监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自主呼吸时间,计算氧合指数、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在拔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FM组拔管后2、4、8、24、48 h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TO组(P<0.05),PaCO_2及呼吸频率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组需要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明显低于TO组(4.2%比10.4%,P<0.05),自主呼吸天数明显高于TO组[(5.4±3.2)d比(3.5±2.5)d,P<0.05]。尽管两组患者在总住院天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5±6.5)d比(27.8±5.8)d,P>0.05],而HFM组ICU滞留天数明显低于TO组[(10.5±6.1)d比(14.3±8.5)d,P<0.05]。结论使用高流量湿化氧治疗可以降低ICU危重患者脱机拔管后再次插管率,改善氧合功能,对呼吸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陈元杰 孙莉 彭琳 丁宁 费苗苗 严姝姝 万小健 朱科明关键词:危重患者 血必净对脓毒症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胰岛素抵抗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将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检测患者入组后第1天、第7天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HNS)和C反应蛋白(CRP),行APACHE... 吉晓丽 朱科明 万小健 卞金俊 邓小明 唐文红关键词:脓毒症 胰岛素抵抗 血必净 药理机制 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ALI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SIMV模式),随机分为传统通气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各20例。记录ALI患者机械通气后即刻2、h6、h2、4 h及48 h的动脉血气结果、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平台压(PPlat)、吸入峰值压(PPeak)、呼吸系统顺应性(Crs)、呼气末正压(PEEP)、内源性PEEP(PEEPi)及28 d死亡率。结果肺保护性通气组在机械通气48 h后PaCO2明显增加[(48.6±3.5)mm Hg比(37.7±3.1)mm Hg,P<0.05],同时伴pH值明显下降[(7.25±0.16)比(7.33±0.23),P<0.05];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后PaO2/FiO2均有改善,且肺保护性通气组在通气后6 h明显优于传统通气组[(156±12)比(146±15),P<0.05];传统通气组的PPlat和PPeak均明显高于肺保护性通气组[通气24 h后分别为:(22.1±1.3)cm H2O比(16.6±2.1)cm H2O,(28.3±3.7)cm H2O比(24.6±2.1)cm H2O;通气48 h后分别为:(24.4±1.6)cm H2O比(16.5±1.7)cm H2O,(31.7±3.5)cm H2O比(25.3±2.3)cm H2O;P均<0.05];肺保护性通气组的PEEPi略高于传统通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的28 d死亡率小于传统通气组(10%比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可改善ALI患者的氧合而不增加死亡率。 万小健 江来 朱科明 邓小明关键词:肺保护性通气 急性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