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惠珍

作品数:10 被引量:164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6篇震源
  • 5篇震源机制
  • 4篇震源参数
  • 2篇地震序列
  • 2篇应力
  • 2篇余震
  • 2篇震群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子序列
  • 1篇地震带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图像
  • 1篇地震趋势
  • 1篇地震实验场
  • 1篇地震危险
  • 1篇地震危险性
  • 1篇应力分布
  • 1篇应力状态
  • 1篇则木河

机构

  • 10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0篇乔惠珍
  • 9篇程万正
  • 7篇陈天长
  • 6篇李桂芳
  • 3篇张致伟
  • 2篇阮祥
  • 1篇梁明剑
  • 1篇吕弋培
  • 1篇张会平
  • 1篇易桂喜
  • 1篇宫悦
  • 1篇王思维
  • 1篇苏金蓉
  • 1篇邱桂兰
  • 1篇杜方
  • 1篇龙锋
  • 1篇官致君
  • 1篇祁玉萍
  • 1篇付虹
  • 1篇傅莺

传媒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地震研究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中国八级大震...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9年四川绵竹5级双震的体破裂特征
1999年 9月14日四川省绵竹县发生 5.0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 31°30',东经 104°13',震源深度 5km。经四川省地震局和德阳市地震局现场工作组调查结果,震中烈度Ⅵ度,极震区呈现为长 15km,宽约 5 ...
乔惠珍程万正李桂芳陈天长
文献传递
川滇西部流动地震实验场:数字地震、前兆场动态与强震机理及预测研究
程万正秦嘉政钱晓东陈天长蔡静观吕弋培苏由锦官致君黄甫岗李桂芳付虹杜方叶建庆乔惠珍李永莉
该课题深入开展了川滇活动地块与震源力学机制、数字地震与强震机理、前兆场动态分析与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根据川滇442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区域台网地震波资料,采用理论地震图拟合直达波最大振幅比的方法反演川滇771次3级...
关键词:
关键词:数字地震前兆场强震预测
1997年重庆荣昌5.2级地震的震源物理过程
1997年 8月 13日在重庆市荣昌县发生5.2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 29°26',东经 105°31',震源深度8km。据重庆市和四川省地震局现场调查,震中烈度Ⅶ度。极震区呈近北北东向的椭圆型,面积8km。宏观震中位...
李桂芳程万正陈天长乔惠珍
文献传递
四川沐川5.7级震群子序列的震源参数变化被引量:8
2002年
1993~ 1995年发生在四川沐川县的 5 7级震群 ,由 3次 5 0级以上地震序列构成。1993年首发 5 0级地震序列频度衰减慢 ,1994年 5 7级主震序列衰减快 ,1995年 5 0级强余震序列又衰减缓慢。首发 5 0级地震前 ,区域地震活动增强显著。但在 5 7级主震和强余震前的震区地震活动不突出。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向 ,呈近走滑兼倾滑型。利用小震波形记录资料 ,研究了Pn、Pg、Sg波段拐角频率和应力降值随时间的变化。各波段计算值变化幅度大体一致 ,形态略有差异 ,首发 5 0级地震前起伏较大 ,在 5 7级主震前后变化不显著。这与此期间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
程万正李桂芳乔惠珍陈天长
关键词:震群序列震源机制震源参数余震
马边—大关构造带震源参数及应力状态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利用2000~2009年马边—大关构造带上的115次3级以上中小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地震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等震源参数。根据震源机制解分析,马边—大关构造带平均主应力方向为NWW—SEE,错动类型显示,走滑型和倾滑型的地震所占比例相当。地震活动丛集的3个区段荥经—峨边、马边—盐津、鲁甸—巧家的平均主应力方向分别为NWW—SEE、NW—SE、NWW—SEE,呈现局部构造应力场方向特征。马边—大关构造带视应力分布不均匀,高值出现在云南大关—盐津一带地下20km区域,而利店断裂及以北的地区视应力值相对较低。分析认为马边—大关构造带南段未来存在潜在的强震危险性。
阮祥程万正乔惠珍张致伟傅莺
关键词:震源机制视应力应力分布
荣昌5.2级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及震区应力状态被引量:7
2003年
分析了1997年荣昌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位为NW向,震源力学作用机制呈走滑兼有较强的倾滑分量。根据成都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研究了荣昌震区1994~1998年36次小震机制解,统计的优势压应力方位也是NW向。同时给出了小震震源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动态起伏过程稳定。在四川盆地及南缘地区,发生走滑兼有较强的倾滑分量的地震破裂的比例相对较大。这往往与震区的地腹断裂有关,也与分层滑脱的力学机制相一致。利用近场测震台测量的快S波偏振显示震区近地表浅层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
程万正陈天长乔惠珍
关键词:地震序列震源参数震源机制
1993~1995年四川沐川5.7级震群的震源特性与子序列过程
<正>1993年8月7日利店断层的中北段,即四川马边北与沐川西南交界地区发生5.0级地震,造成3人受伤,经济损失 1100万元。 1994年 12月30日震区又发生 5.7级地震,造成经济损失 3200万元;1995年 ...
程万正乔惠珍李桂芳陈天长
文献传递
2001年2月雅江6级地震及川西地震趋势的研究
给出了2001年2月在四川省雅江康定县间发生的Ms5.0级震和6.0级主震的基本参数;研究了震区地震序列的变化过程及地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一步分析了川西及邻区的动态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及演变趋势.
程万正李桂芳魏娅玲乔惠珍陈天长
关键词: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图像
文献传递
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震源参数及应力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利用2001-2008年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100次3级以上中小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力轴张量法计算给出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平均主应力方向为NW-SE,与历史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走滑错动占的比例较大,且分布集中。由小震的震源波谱参数绘制出视应力平面分布和深度分布剖面图,显示在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及其附近区域相对高视应力区出现在石棉附近地下5km和15km两个不连通区域,西昌以南的则木河断裂带地下5km左右区域,以及西昌以北地下10~20km区域。若将相对高视应力分布区作为未来强震危险性的估计指标,则安宁河断裂带北段及则木河断裂带中北段未来存在潜在的强震危险性,而在这些地段近8年也有小震活动的密度和强度的显现。
阮祥程万正乔惠珍张永久张致伟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危险性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7.0地震及余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分析被引量:127
2017年
2017年8月8日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7.0级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但无明显地表破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震构造的确定和后续地震危险性判定.本文基于截止至2017年8月14日的地震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主震及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M7.0主震与13次M_L≥4.0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进而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九寨沟M7.0地震的矩震级M_w6.4,震源矩心深度5 km,表明主震发生在上地壳浅部,与2003年伊朗巴姆(Bam)M_w6.5地震特征极为相似;12次M_L≥4.0级余震的震源矩心深度6~12 km,显示这些余震发生在主震下部,仅1次例外.重新定位后的余震震中呈NW-SE向窄带展布,位于近NS向的岷江断裂与近EW向的东昆仑断裂带东端分支塔藏断裂所夹持的区域,余震带长轴长约38 km,主震位于余震带中部.根据余震震中分布、主震及余震震源机制解等,推测本次九寨沟M7.0地震及其余震的主发震构造为位于岷江断裂与塔藏断裂之间的树正断裂.震源机制解揭示,树正断裂呈左旋走滑,走向约152°,近SE,倾向SW,倾角约70°,该断裂应属于东昆仑断裂东端的分支断裂之一,或与东南侧的虎牙断裂构成统一断裂系.
易桂喜龙锋龙锋梁明剑张会平赵敏叶有清张致伟祁玉萍王思维宫悦乔惠珍汪智邱桂兰
关键词:震源机制发震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