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鑫
- 作品数:39 被引量:24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骨微结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9年
- 骨小梁是骨中最重要的结构,它由许多胶原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并在表面覆盖大量的矿物质而成,是一种由杆状和板状骨小梁组成的连续三维网状结构。骨小梁并非无序排列,而是根据主要受力状态沿主应力方向得到排列,形成最优的受力结果,用最少的材料承受最大的外部载荷(即以最少的面积承担力的最大强度)。人们发现除骨密度外,骨质量(骨微结构、骨有机基质、矿物成分、微小损伤及修复状态)也会影响骨强度。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骨组织的组成材料基本一致,因此,骨微结构成为评价骨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其检测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应用有创和相对无创方法进行骨微结构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付鑫马剑雄董宝康马信龙
-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微结构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 利用有限元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前倾角变化对股骨近端力学的影响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不同股骨颈前倾角对股骨近端力学分布的影响,为临床中内固定术解剖复位的重要性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髋关节数据,基于三维重建软件和CAD软件,分别...
- 付鑫杜长岭马信龙徐桂军张弢卢晋王树俊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前倾角有限元分析
- 文献传递
- 利用有限元分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前倾角变化对股骨近端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不同股骨颈前倾角对股骨近端力学分布的影响,为临床中内固定术解剖复位的重要性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正常成人髋关节数据,基于三维重建软件和CAD软件,分别建立Pauwells角为70°的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前倾角为0°、5°、10°、15°、20°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所有模型施加人体缓慢行走时的载荷和约束,观察不同模型间股骨近端结构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当前倾角未改变时(10°模型),股骨所受应力、产生的位移及发生的等效应变最小,股骨近端最大应力值为1.7 MPa,产生的位移为1.1 mm。随着前倾角的增大或减小,股骨近端所承受的有效应力及产生位移呈逐渐增大趋势。当前倾角为20°时,股骨近端及螺钉所受应力最大;当前倾角为0°时,股骨近端产生的位移及发生的等效应变值最大。股骨近端应力集中的部位由股骨距区域转移至头颈交界处的外上方。3枚空心螺钉承受的应力较周围骨组织高,最下方螺钉承受的应力较上方两枚螺钉明显增高。结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恢复前倾角达到解剖复位至关重要;股骨颈骨折术后生物力学因素的改变可能在术后股骨头坏死中起一定作用。
- 杜长岭马信龙马剑雄张弢付鑫卢晋赵峰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前倾角有限元分析
- 几种屈肌腱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比较几种临床常用肌腱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成年AA白羽鸡爪60只,随机分为6组。锐刀横断Ⅱ区趾深屈肌肌腱,分别用改良Kessler法、改良Kessler加腱周连续缝合法、Cruciate法、津下法,改良津下法,Tang法进行修复。缝合后立即取下肌腱进行拉伸—断裂测试。测定极限载荷、应变,计算出各组的肌腱韧度、极限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功耗,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断裂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ng法组的极限载荷、极限拉伸强度、韧度和断裂功耗均大于其他五种方法(P<0.05),改良Kessler法的各组参数均小于其他五种方法(P<0.05)。操作时间以改良Kessler法和Tsuge法最小(P<0.05)。结论改良Kessler加腱周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强度可观、生物力学特性好、吻合端光滑,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肌腱修复法。Tang法抗拉强度高,可以胜任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一种可靠的肌腱修复方法。
- 马信龙马剑雄朱少文姬树青王志钢付鑫
- 关键词:屈肌腱生物力学
- 股骨颈嵌插型骨折空间移位程度的三维重建研究
- 关于股骨颈骨折的研究很多,但关于股骨颈嵌插型骨折的研究较少。目前最常用的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中将嵌插型骨折归类为Ⅰ型,即不完全、无移位型骨折,该分型方式引起了较大的争论。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嵌插型骨折股骨头后倾的角...
- 杜长岭马信龙张弢马剑雄付鑫张清功卢晋
- 关键词:三维重建
- 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三维可视化术前计划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后路手术术前计划的三维可视化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3—6月利用Mimics软件对1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术前的螺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评估骨折程度,测量钉道参数,确定螺钉置入点并预估骨缺损大小。导入螺钉模型,模拟螺钉置入过程并观察螺钉位置。术中根据术前计划选取并置入合适的螺钉。术后行CT扫描观察骨折椎体复位及椎弓根螺钉置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1~1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术中共置入48枚螺钉,术后CT示除2个螺钉紧贴椎弓根外侧皮质外,其余螺钉均完全位于椎弓根内部。术前骨缺损平均为(2.63±0.69)cm3,术中实际填充平均为(2.57±0.65)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2,P=0.343),填充率达97.8%。术后(89.45%±9.77%)和末次随访时(88.03%±9.37%)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比值明显高于术前(68.25%±1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中央高度比值较术后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4)。4例不全瘫患者三维均有ASIA分级1级以上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均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术前计划的可视化有助于充分了解骨折情况,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可以提高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的临床效果。
- 徐桂军马信龙张晓林马剑雄张弢付鑫杜长岭卢晋
- 关键词:胸椎腰椎骨折术前计划可视化
-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 测量移位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的空间移位程度并进行三维重建,为临床评估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80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GardenⅢ型40例,GardenⅣ型40例)双侧股骨近端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生成双侧股骨近端三维模型.通过软件的三维测量技术计算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结果 GardenⅢ型、Ⅳ型股骨头小凹最深点的移位分别为(23.7±10.0)mm和(30.2±9.0) mm(P< 0.05);GardenⅢ型、Ⅳ型股骨头中心的移位分别为(14.4 ±5.6)mm和(18.8 ±5.5)mm(P <0.05);GardenⅢ型、Ⅳ型股骨头空间位移的角度分别为(29.2±15.7).和(39.1±17.1).(P<0.05).GardenⅣ型组中13% (5/40)为粉碎性骨折,而GardenⅢ型组无粉碎性骨折. 结论 三维重建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价股骨颈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Garden分型对于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医师需重新认识并制订更适宜的诊疗方案.
- 付鑫韩哲马信龙张弢徐桂军王树俊徐康卢晋姜轩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成像
- 基于螺旋CT的三维重建及数字化测量技术在评估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复位质量的应用
- 目的建立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前和术后三维模型,并进行空间移位参数的测量,评价股骨颈骨折术后复位质量,指出目前评价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一种新型评价术后空间复位质量的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
- 韩哲马剑雄王树俊张弸羽付鑫张弢马信龙
- 人股骨近端空间结构重建新方法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11年
- 在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研究中,股骨头松质骨骨内空间结构及其与生物力学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本实验中,我们应用M618型卧轴矩台平面磨床磨削股骨实体标本,吹风机清洁后,使用扫描仪扫描,获得二维断面图像。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松质骨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形,计算样本三维空间结构参数。结果提示用本方法获得的数据真实重建了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建立清晰、可靠的反映股骨近端骨内空间结构的三维模型,不失为一种研究骨内结构的方法,并为三维有限元分析提供了基础。
- 马信龙付鑫马剑雄赵永涛王涛王志钢张园董宝康杨阳
- 关键词:股骨骨结构三维重建骨小梁有限元模型
- 神经生长因子在骨关节炎疼痛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骨性关节炎(OA)发病率高,社会负担较重。但是OA的疼痛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篇综述阐述了神经生长因子(NGF)在OA疼痛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与OA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机械应力]等的相关性。由于NGF是OA疼痛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总结了当前四类靶向NGF的药物。此外,本文讨论了NGF/TrkA拮抗剂在未来治疗OA疼痛方面的前景,并强调其在缓解OA疼痛方面的潜力。
- 付鑫何锦泉马信龙
-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疼痛神经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