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广松
-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扬州市江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研究Ⅱ钉螺和血吸虫病监测被引量:34
- 2010年
-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区螺情和血吸虫病病情现状,为建立该工程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宝应及金宝航道以南的输水河道及影响区为监测范围,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监测和人畜血吸虫病监测调查,同时选择里运河高邮界首渡口、金宝航道和宜陵河口为监测点,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水体钉螺监测。结果 2006-2009年南水北调东线钉螺面积70%以上分布在水源区,并呈下降趋势;17%~28%分布在相邻的湖区;输水河道钉螺面积占0.36%以下,分布于原历史有螺区域。3个监测点网捞法打捞漂浮物2 824kg,未发现钉螺;投放稻草帘880块,在宜陵河口诱获钉螺456只;居民查病血吸虫阳性率由0.19%下降至0,未发现病畜。结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区的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输水河道钉螺未发生北移扩散,主要风险是水源区及相邻的湖区尚有较多钉螺孳生,仍需对工程区加强监测和控制。
- 左引萍孙道宽黄轶昕高扬郭加宏佘广松高金彬杭德荣马玉才郑波李伟张键锋周红卫汤洪萍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血吸虫病钉螺
- 扬州市江都区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及防控对策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及探讨可行性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疫情统计、流行病学调查、随访调查等方法,对扬州市江都区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和劳务输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江都区共网络直报输入性恶性疟46例,均为赴非洲劳务输出人员,年龄多在30~49岁,其中28例在国外发病,29例集中于某劳务输出公司。调查各类回国人员444人,确诊恶性疟24例。结论要做好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必须加强劳务输出市场规范管理和对劳务输出人员开展健康教育。
- 朱锡广佘广松
-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分析防控对策
- 江苏省江都区沿江洲滩吸沙填埋消除钉螺效果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长江下游江滩吸沙填埋灭螺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江都区沿江吸沙填埋项目为调查对象,采用资料回顾和现场调查方法,观察吸沙填埋后钉螺面积变化。结果共调查江都区沿江吸沙填埋项目11个,吸沙填埋后钉螺面积下降了93.73%。结论沿江地区吸沙填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钉螺控制方法,可结合经济建设和开发项目推广应用。
- 黄永军汤洪萍杭德荣佘广松朱锡广黄轶昕
-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江滩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钉螺随水扩散可能性进一步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漂浮物漂流规律和水体钉螺扩散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打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水体钉螺进行监测,并通过GPS定位漂流试验对输水河道中钉螺随水扩散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结果 2006-2013年汛期,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里运河及金宝航道打捞漂浮物8 338.0 kg,投放稻草帘2 100块,均未发现钉螺。漂浮物定位漂流试验表明,东线工程通水前高水河段表层北向水面流速为0.45 m/s时,搭载GPS定位器的漂浮物(GPS漂浮物)平均漂流速度为0.56-0.60 m/s,平均每次漂流999.70-1 995.50 m;金宝航道段则无明显漂流。试通水期高水河水面流速为0.45 m/s时,GPS漂浮物平均漂流速度为0.35-0.41 m/s,平均每次漂流1 248.06-1 289.44 m;金宝航道段水面流速为0.28 m/s时,平均漂流速度为0.25-0.27 m/s,平均每次漂流477.76-496.38 m。漂流试验显示GPS漂浮物在水流、风向、船行波作用下,逐渐向岸边靠拢,在受到芦苇、水草或其他障碍阻滞时则停止不前,如无外力帮助则不能继续漂流。结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水体监测未发现钉螺,GPS定位漂流试验显示漂浮物随水漂流距离受流速和岸边环境限制。
- 黄轶昕杭德荣汤洪萍孙道宽周灿华高金彬郑波胡桂全李倩黄永军佘广松任志远
- 关键词:钉螺血吸虫病漂流全球定位系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江都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查螺模式探索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对内陆地区查螺模式进行探索,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查螺效率与质量。方法建立查螺环境数据库,以镇为单位组建专业队伍,采用普查与轮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查螺。结果查螺模式改进后,查螺队伍数、人员数和用工量,以及村级负担的费用等有了明显下降,而查螺质量未受影响。结论对查螺方式进行探索和改进,可提高查螺效率和质量,减轻农民负担,但需精心组织,加强管理,规范操作。
- 朱锡广朱霞章汤洪萍佘广松
- 关键词:血吸虫病江都市
- 综合措施控制水产养殖区血吸虫病效果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综合措施控制水产养殖区血吸虫病的效果,为控制特殊环境血吸虫病流行提供方法。方法选择扬州市江都区渌洋湖水产养殖区,2003年开始实施钉螺与传染源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观察人群病情和螺情变化,评价综合治理措施效果。结果 2003-2012年共投入12.54万元修缮了码头护坡和根须晒场540 m2,处理杨树或松树根须620 t,治疗血吸虫病人19例,预防性治疗接触疫水人员49人次,设立血防警示与宣传牌4块。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未再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例,2007年后未查到钉螺。结论钉螺与传染源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是水产养殖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汤洪萍黄永军佘广松谢杨高扬
- 关键词:血吸虫病水产养殖区
- 江滩地区翻耕结合喷粉灭螺效果
- 2010年
- 江滩翻耕结合喷粉灭螺效果较单一翻耕和单一喷粉灭螺的效果更为明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朱霞章朱锡广佘广松
- 关键词:钉螺翻耕灭螺江滩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防止钉螺扩散技术研究Ⅱ水源区保芦沙埋灭螺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评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保芦"沙埋灭螺效果。方法于钉螺产卵期将成螺置于不同含沙量的环境饲养7 d,观察产卵情况。将钉螺置于采用江沙制成的饲养盘,在实验室观察其生存情况。水源区现场试验观察沙埋灭螺前后钉螺密度变化和芦苇生长情况。结果钉螺在纯江沙环境不产卵,江沙含量10%~100%各组产卵数与江沙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965,P=0.008)。钉螺在江沙环境的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上升,25℃左右3、6个月钉螺死亡率分别达96.00%和100%。现场灭螺沙埋后、次年春季、汛期后、第3年春季均未发现钉螺;对照组采用药物灭螺后2周,活螺密度下降93.65%,经过汛期,活螺密度较灭螺前上升100%,至第3年春季活螺密度仍为0.37只/0.1 m2。沙埋后次年春季芦草生长良好。结论江沙环境不利于钉螺产卵和生存;现场应用沙埋法具有"保芦"灭螺效果,似还具有防止汛期钉螺扩散作用;沙埋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可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和沿江滩涂湿地钉螺控制。
- 佘广松黄轶昕杭德荣汤洪萍李伟黄永军朱锡广奚伟萍熊春蓉
- 关键词:钉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扬州市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的建立与运用被引量:17
- 2013年
- 扬州市针对由赴境外劳务而引起的输入性恶性疟逐年增多的疫情特点,建立了一套基于"以劳务输出回归人员管理为抓手,以主动开展医学提醒服务为措施,提高诊治能力,强化健康教育,实现医患协同,避免延误就诊和误诊,及时治疗患者,减少重症病例发生率,防止发生死亡病例"的输入性恶性疟防控体系。该体系自2010年实施以来,全市在赴境外劳务回归人员中发现输入性恶性疟病例164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从实施前的6.8 d缩短为2.7 d天,重症病例发生率降为1.8%,未再出现死亡病例。
- 高扬尹亮施建军马玉才王福彪郑波佘广松徐玉慧左引萍杨军
- 关键词:恶性疟输入性病例防控体系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监测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分布及其对调水安全的影响。方法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东线工程源头地区进行钉螺分布调查,同时选择江都水利枢纽泵站消力池滩地定点监测钉螺扩散。结果2006-2009年东线工程源头地区查出钉螺面积分别为256.11、184.55、164.92hm2和121.16hm2;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为8.3、1.0、1.0hm2和0hm2;活螺密度也呈逐年下降趋势。GoogleEarth地图显示东线工程源头地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夹江和芒稻河。对江都泵站消力池滩地定点监测发现局限性低密度扩散钉螺,分析原因为引河疏浚工程建筑垃圾携带所致。结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存在钉螺扩散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长期开展监测和控制。
- 汤洪萍马玉才黄轶昕张键锋杭德荣高扬郭加宏朱锡广佘广松薛在泉
- 关键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