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骏
- 作品数:26 被引量:177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资金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908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2005~2008年杭州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10
- 2010年
- 利用2008年4月(春季)和8月(夏季)在杭州湾生态监测区调查海域获得的浮游植物样本,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度、丰度及多样性、均匀度的变化趋势,并将分析结果与该海域2005~2007年春、夏季的浮游植物各数据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8年春、夏季调查区鉴定出的浮游植物数量达61种,隶属于5个门29属,以硅藻门为最多,有21属49种;其次是甲藻门,4属7种;蓝藻门,2属2种;绿藻门,1属2种;金藻门,1属1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为调查区主要的浮游植物优势种。以S13和S36站位的连线为界,将调查海域划分为南、北两个观测区,2008年春季,南观测区内的浮游植物丰度高于北观测区,夏季情况则恰好相反,表明浮游植物的丰度分布受季节变化影响。该海域中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偏低,2008年4月和8月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1和1.58,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24和0.413。2005~2008年春、夏季,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稳定,单优藻类优势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生物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生态风险有加大趋势。
- 周燕赵聪蛟高元森龙华余骏
- 关键词:浮游植物
- 赤潮预报和防治方法被引量:6
- 2006年
- 张晓辉胡建华周燕余骏
- 关键词:赤潮预报水产养殖业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赤潮灾害海洋勘探
- 浙江省2000—2010年海洋生态灾害概况及防灾对策被引量:4
- 2012年
- 文章对2000年以来浙江沿海发生的海洋生态灾害概况进行了梳理。浙江沿海的主要海洋生态灾害有赤潮、海洋污损、溢油和生物入侵。2000—2010年的11年间浙江沿海共记录到赤潮、海洋污损(含溢油)灾害820次,累计受灾面积超过91410km2,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200万元,溢油量超过2500t。主要入侵生物为互花米草,到2010年,其分布面积已经扩大到6924hm2,主要分布于苍南沿海、温州湾、乐清湾西门岛、台州湾、三门湾、象山港和杭州湾南岸沿海滩涂。此外,文章还回顾了11年来浙江省在省市县三级海洋监测体系建设和赤潮灾害防范措施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从政策、技术、宣传3个层面指出了今后的防灾对策。
- 赵聪蛟宋琍琍余骏龙华
- 关键词:赤潮溢油互花米草
- 杭州湾滨海滩涂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2
- 2009年
- 在介绍杭州湾的地理特征、动植物资源现状、滩涂湿地资源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污染控制与治理、生态修复以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 周燕赵聪蛟余骏龙华
- 关键词:滩涂湿地
- 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需求调查研究
- 2017年
- 为充分认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需求,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突破传统的监测方式和评价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2014年,面向浙江沿海进行了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需求调查,分析了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环境评价、海洋环境监管、海洋监测机构发展模式的认识和需求情况等,给出了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建议。
- 陈思杨宋琍琍余骏刘希真刘瑞娟许欣
- 关键词:海洋环境调查问卷
- 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赤潮预测新方法研究——以浙江海域为例被引量:7
- 2020年
- 根据1989—201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及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提供的1981—2019年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浙江海域赤潮的发生次数长期变化和季月波动特征。基于月发生次数的时间序列,建立了一种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简易实用的赤潮预测模型,并对2019年进行后报检验。结果表明:(1)近40 a浙江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呈"低频发生-爆发增长-缓降波动"3段式年际变化规律,同时97.5%集中爆发在春夏季,其中5月爆发次数最多;(2)通过数据差分处理和参数检验,最终确定的最优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为ARIMA(1,1,1)(1,1,0)12,且残差通过白噪声检验,拟合优度系数为0.68,绝对误差控制在两次以内的样本占总数的84%,具有可预测性;(3)模型经浙江海域2019年逐月赤潮后报预测检验,其年相对误差为14%,月绝对误差在两次以内,预测结果理想。在目前赤潮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利用ARIMA模型进行赤潮发生次数的年际和季节特征预测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途径,也是赤潮灾害年度趋势预测方法和业务化预警技术的新尝试和有效补充。
- 徐丽丽余骏余骏高鑫鑫何雯邱婷
- 关键词:ARIMA模型
- 不同光照条件下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被引量:4
- 2018年
- 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赤潮的主要优势种。为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温度生态幅,根据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条件下4个温度水平(18,22,25,28℃)对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特性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并结合Shelford耐受性定律建立了基于温度的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比生长率的耐受性模型,最后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分别获取了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最适温度、适温范围及耐受温度范围。结果表明,无论是米氏凯伦藻还是东海原甲藻,在相同培养光照条件下,在设定的温度水平范围内,分别存在一个适宜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的最适生长温度T_(opt),且当T≤T_(opt)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当T≥T_(opt)时,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减小。随着培养光照强度的升高,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率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建立的藻类生长温度耐受性模型与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较为吻合,定量获取米氏凯伦藻在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下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48,22.37,22.33℃;适温范围分别为17.93—27.03,17.82—26.92,17.78—26.88℃;耐受温度范围分别为13.38—31.58,13.27—31.47,13.23—31.43℃;东海原甲藻在3个光照水平(28.32,75.06,111.66μmol m^(-2)s^(-1))下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10,21.99,21.93℃;适温范围分别为17.59—26.61,17.48—26.5,17.42—26.44℃;耐受温度范围分别为13.08—31.12,12.97—31.01,12.91—30.95℃。
- 文世勇刘希真王紫竹余骏张丰收刘永健宋琍琍
-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
- 浙江海洋浮标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设计
- 2022年
- 准确有效的数据是开展各项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与传统采样监测流程不同,海洋浮标在线监测从样品采集到数据结果完全实现自动化,数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不再聚焦于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阶段。文章选用浙江近年的浮标监测数据,结合浮标监测特点,从浮体稳定性、仪器设备校准、系统运行维护、数据传输接收、比对监测和异常值判定等关键环节,对浙江近岸海洋浮标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设计,重点聚焦异常值判定和比对监测;建立质量控制方法库,提出浮标数据质量控制的有效、可信和相对准确3个层级的异常值判定规则,具有首创性,其中第一层为去除明显的故障值、异常值和离群值等无效数据后得到的有效数据集,第二层是经方法库选取合适的质控方法处理后得到的可信数据集,第三层是根据现场比对监测结果验证后的相对准确数据集。以浙江海洋浮标监测数据为基础提出的浮标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将有助于整体提升浙江近岸海域浮标在线监测数据质量,可为全国海洋浮标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数据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赵聪蛟宋琍琍余骏刘希真陈思杨张晓辉刘瑞娟
- 关键词:海洋浮标在线监测异常值
- 浙江近岸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溶解氧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源要素,其含量及分布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海洋生命活动。文章以2014—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溶解氧及其饱和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该海域内低氧现象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溶解氧及其饱和度时空变化特征明显。空间跨度分析显示,溶解氧及其饱和度平面分布为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表底层差异在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主要与表层光合作用和季节性温盐跃层有关。时间跨度分析显示,表层溶解氧含量最高出现在冬季,最低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受水温和表层光合作用的影响;夏季表层溶解氧含量最高出现在2018年,最低出现在2015年,这可能主要是受海表温度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近岸海域外侧少量区域出现低氧现象,其潜在风险正在进一步跟踪监测中。
- 刘瑞娟陈思杨余骏刘希真赵聪蛟张晓辉
- 关键词:溶解氧低氧
- 海藻总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采用湿法对海带标准样进行消化,并利用碘离子和汞离子在强碱性条件下与氨反应生成红棕色胶态化合物的原理,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60 nm处进行了测定。试验同时研究了实验用水、试剂、玻璃器皿、消解过程等多因素对总氮含量测定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消解过程及测定方法对海藻总氮含量测定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纳氏法比传统的凯式定氮法耗时短,相比于海水调查中使用的过硫酸钾氧化法也更为稳定,是一种准确的、操作简便的快速测定方法。
- 彭建平曾淦宁周燕龙华余骏陈委黄城
- 关键词:海藻总氮纳氏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