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小龙

作品数:30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9篇药物
  • 6篇薄荷
  • 6篇薄荷醇
  • 5篇制剂
  • 5篇透皮
  • 5篇苯酞
  • 4篇氮酮
  • 4篇地平
  • 4篇人血浆
  • 4篇左旋氨氯地平
  • 4篇氨氯地平
  • 3篇体外经皮渗透
  • 3篇体外经皮渗透...
  • 3篇透皮吸收
  • 3篇贮库效应
  • 3篇经皮渗透
  • 3篇经皮渗透性
  • 2篇代谢
  • 2篇丁苯
  • 2篇丁苯酞

机构

  • 21篇石家庄制药集...
  • 1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0篇冯小龙
  • 11篇刘振涛
  • 9篇王晖
  • 8篇张宏武
  • 6篇杨汉煜
  • 5篇朱慧明
  • 5篇许卫铭
  • 5篇郭文敏
  • 4篇杨丽英
  • 4篇吴文芳
  • 4篇刘海丽
  • 4篇王荣端
  • 3篇牛占旗
  • 3篇张彦玲
  • 3篇吴铁
  • 3篇吕健
  • 2篇谢赞
  • 2篇崔燎
  • 2篇李清娟
  • 2篇罗红梅

传媒

  • 4篇中国新医药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色谱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2005年全...
  • 1篇中国药学会学...
  • 1篇中国有机质谱...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口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泰吡培南酯被引量:19
2010年
泰吡培南酯(Tebipenem Pivoxil)是日本明治制药株式会社研究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口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于2009年8月26日在日本上市。泰吡培南酯是泰吡培南的前药,对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粘膜炎莫拉菌(布兰汉氏球菌属)、流感菌敏感,对青霉素敏感或耐药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菌的疗效较好,用于儿科患者耳鼻喉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包括持续性中耳炎和细菌性肺炎,本文将该药介绍如下。
张文君吴文芳冯小龙
关键词:碳青霉烯口服儿童
头孢卡品的体外抗菌活性
2013年
目的评价头孢卡品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卡品对559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且比较各种试验条件改变后,对头孢卡品MIC值的影响。结果头孢卡品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表皮葡萄球菌(MSSE)有很强的抗菌作用,MIC90分别为1,2mg.L-1。对大部分链球菌属细菌抗菌作用显著,对青霉素敏感肺炎球菌(PSSP)MIC90为1 mg.L-1。头孢卡品对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90分别为1,2 mg.L-1。头孢卡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MIC值均小于0.03 mg.L-1。试验条件中,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值及血清含量变化对头孢卡品MIC值基本无影响。结论头孢卡品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妥仑相似,优于头孢泊肟和头孢克肟。对β溶血性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抗菌作用显著。
薛峰李耘吕媛吕健冯小龙刘健杨维维李曼宁
关键词:体外抗菌活性
氮酮对皮肤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氮酮抗皮肤癣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标准委员会公布的M27、M38方案和MTT染色法测定氮酮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FC)。结果 :氮酮对常见真菌的MIC为0 02 % ,对皮肤癣菌的MFC为0 08 %。结论 :氮酮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对皮肤癣菌有杀菌活性。
冯小龙王晖
关键词:氮酮皮肤癣菌白色念珠菌体外抑制
半边旗多糖对肺腺癌SPCA-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研究蕨类植物半边旗多糖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体外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细胞成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和凋亡率,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半边旗多糖对肺腺癌SPCA-1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具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0.09375-3μg/ml,24h-72h);作用肺腺癌SPCA-1细胞24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G2/M期细胞比例下降明显。细胞凋亡形态明显。结论半边旗提取物对肺腺癌SPCA-1细胞有强烈的杀伤作用,明显影响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可引起SPCA-1凋亡。
朱慧明吴铁崔燎冯小龙罗红梅
关键词:诱导凋亡杀伤作用多糖时相蕨类植物
左旋丁苯酞在制备治疗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左旋丁苯酞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因脑缺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药物之应用,动物或人类在脑缺血情形下,可以出现脑梗塞、神经缺失、记忆障碍、脑水肿、脑卒中、能量代谢障碍、脑血流变化等多种病症,动物实验表明:左旋丁苯酞能有效改善...
刘振涛牛占旗申东民王荣端冯小龙
文献传递
不同浓度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以甲硝唑作为模型药物 ,探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对药物透皮吸收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 ,以兔皮为屏障 ,使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作为促透剂 ,测定甲硝唑的吸光度 ,并计算出其渗透系数。结果 :0 5~ 2 %浓度的薄荷醇对甲硝唑的促透作用呈线性关系 ,随着薄荷醇浓度的增加 ,甲硝唑的渗透系数也逐渐增大 ,但 4%浓度的薄荷醇促透作用反有所降低。同时发现 2 %薄荷醇可使甲硝唑的贮库效应增加 ,扩散时滞缩短。结论 :薄荷醇对药物促透作用的强弱并非与其浓度成正比例关系。
许卫铭王晖冯小龙
关键词:薄荷醇促透剂甲硝唑
左旋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左旋氨氯地平或其可药用盐和加成盐与阿托伐他汀或其可药用盐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这种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混合型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药物中的应用。
刘振涛张宏武申东民冯小龙杨丽英梁敏刘海丽
文献传递
半边旗多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凋亡和端粒酶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研究半边旗多糖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对端粒酶活性及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形态学等方法观察半边旗多糖对SPCA-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TRAP-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RT-PCR观察端粒酶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半边旗多糖对SPCA-1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0.09375-3mg/ml,24h-72h);可使G0/G1期比例明显升高.G2/M期比例下降、S期先降后升;细胞形态变化较大,有凋亡细胞出现;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端粒酶亚单位TP1和hTRTmRNA无明显变化.hTERTmRNA表达减少。结论半边旗多糖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时相分布、诱导凋亡以及下调端粒酶hTERTmRNA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而抑制SPCA-1细胞增殖。
朱慧明吴铁崔燎冯小龙罗红梅张延娇
关键词:多糖端粒酶亚单位人肺腺癌细胞方法观
皮肤性状改变后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0
2002年
目的 :通过改变皮肤的性状 ,观察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室扩散池体外实验装置 ,以性状不同的兔皮作为屏障 ,使用薄荷醇作为促透剂 ,测定甲硝唑的吸光度 ,并计算出其渗透系数。结果 :当去除角质层后 ,薄荷醇对甲硝唑透皮吸收作用发生明显变化 ,与不含促透剂的完整皮肤组相比透皮作用非常显著 ,但与本身不含促透剂组相比透皮作用不明显 ;同时薄荷醇和氮酮均能增加在完整皮肤中甲硝唑的贮库效应 ,对去角质层皮肤中甲硝唑的贮库效应无影响。结果还表明在两种不同性状的皮肤中 ,薄荷醇和氮酮对甲硝唑的透皮作用和贮库效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薄荷醇能促进甲硝唑的透皮吸收 ,作用主要在角质层 。
许卫铭王晖冯小龙
关键词:薄荷醇甲硝唑透皮吸收药物中药
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体外促透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0
2002年
目的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对薄荷醇和氮酮的促透特性进行比较 ,并探讨两种促透剂合用时的促透效果。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试验 ,由浓度计算累计透过量、透皮速率、稳态流量、滞后时间等指标。结果 :用促透剂后 ,吲哚美辛的透皮速率均极显著增加 ,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 .2 1、4 .91和 6 .92倍 ;当两种促透剂联合应用时 ,透皮速率比单独应用时显著增加 (P <0 .0 1)。促透剂可使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的时滞均明显缩短 ;薄荷醇组对时滞的缩短作用比薄荷醇和氮酮联用组更为显著 (P <0 .0 1)。对吲哚美辛透皮吸收稳态流量的影响 ,氮酮单独应用不明显 ,而薄荷醇则表现为降低作用 ;但当两种促透剂联合应用时 ,则表现为明显的增强效应 ,比单独应用时分别增加 2 .78和 1.38倍。结论 :薄荷醇和氮酮对吲哚美辛的体外经皮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查振中王晖冯小龙许卫铭
关键词:薄荷醇氮酮吲哚美辛透皮吸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