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冯梅

冯梅

作品数:40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地震
  • 9篇层析成像
  • 8篇岩石
  • 8篇岩石圈
  • 7篇地壳
  • 7篇面波
  • 6篇波速
  • 5篇地质
  • 5篇微地震
  • 4篇盆地
  • 4篇面波层析成像
  • 4篇各向异性
  • 3篇地震前
  • 3篇地震前后
  • 3篇地幔
  • 3篇造山带
  • 3篇震前
  • 3篇上地壳
  • 3篇天然地震
  • 3篇横波

机构

  • 4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市测绘设...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河北地质职工...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40篇冯梅
  • 32篇安美建
  • 5篇龙长兴
  • 5篇赵越
  • 4篇杨振宇
  • 4篇王小凤
  • 4篇汪锐
  • 4篇孙尧
  • 3篇宿和平
  • 3篇蒋荣宝
  • 3篇谭成轩
  • 3篇侯贺晟
  • 3篇赵文津
  • 3篇薛光琦
  • 3篇李会军
  • 3篇马寅生
  • 2篇区明益
  • 2篇陈宣华
  • 2篇张纪中
  • 2篇李丽

传媒

  • 4篇CT理论与应...
  • 4篇地震学报
  • 3篇第七届全国地...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震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纪念李四光诞...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秦岭地区Rayleigh面波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正>地幔各向异性是由地幔物质形变导致橄榄岩中晶格优势取向引起的,而导致地幔物质形变最为直接的原因是板块运动(常利军et al.,2009;常利军et al.,2011)。因此,板块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幔各向异性的大...
李爽冯梅安美建陈永顺董树文
文献传递
什么控制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在新近纪的构造活动?被引量:13
2011年
在新近纪初期(约23 Ma)的时候,在当时中国大陆周边板块构造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活动性质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圈增厚了,唐山—邢台断裂开始活动的同时太行山山前断裂却变得不活跃了,华北局部构造变形性质发生了变化等。虽然在古近纪和8 Ma以后,有证据显示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及其所导致的青藏高原的隆升扩展对华北在水平方向的动力影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这种水平动力作用在整个新生代明显弱于太平洋俯冲板片在垂直方向上对华北东部岩石圈的破坏,甚至在8~23 Ma之间前者对华北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也不占主导地位。太平洋板块的运动在47 Ma发生重要的变化。如果以这个时间之后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来开始分析,我们会发现太平洋俯冲板片在俯冲运动约20 Ma后(约27 Ma时)就到达了华北东部之下,并在此时板片应被完全破坏。在板片运动过程中,低温板片由于不断被加热和改造,其自身演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可以对上覆软流圈和岩石圈产生不同程度的改造。这个阶段性不但在时间上与华北克拉通东部(尤其是华北盆地)新近纪以来发生的构造活动变化基本对应,甚至也与日本海在8~23 Ma扩张的时间基本对应;同时板片在不同演化阶段所能产生的对上覆软流圈和岩石圈的作用也可以合理地对后两者进行解释。因此,太平洋俯冲板片对华北可能产生的由下而上的影响可能是控制华北东部在新生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因素,甚至在8~23 Ma之间这种影响产生的效果在水平方向也占据了主导地位。
安美建赵越冯梅杨玉山胥勤勉郝俊杰谭成轩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东部俯冲板片新构造运动岩石圈演化
利用多种横波分裂分析方法评估确定各向异性参数
2023年
横波分裂分析是探测地球内部各向异性参数的重要方法.但数据的噪声水平、观测方位分布以及介质复杂程度均会影响横波分裂分析结果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最终解的可靠性,甚至影响介质分层情况的判别.本文首先通过一系列理论测试,分析了旋转相关、最小能量和最小特征值三种横波分裂分析方法所得解随噪声水平、观测方位和介质分层情况的变化规律,发现三种方法分析结果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然后提出了利用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最终解进行评估和确定的方案;最后将该方案应用于理论数据和南美实测数据的分析中.分析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不仅提高了单层或多层中的顶层介质各向异性参数的可靠性,而且可以有效鉴别介质的分层情况(单层或双层).
臧虎临冯梅安美建
关键词:横波分裂地震各向异性
体波接收函数波形与面波频散曲线的三维联合层析成像方法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应用研究
<正>地震面波频散和远震接收函数是岩石圈结构研究中较常用的方法。面波层析成像获得的三维波速结构代表了一定精度范围内的平均波速结构,但难以实现对波速界面的可靠分辨。远震接收函数虽然对台站下方各深度绝对波速值不太敏感,但对波...
冯梅安美建
文献传递
藏北低速体存在的地震学证据——INDEPTH4宽频地震结果被引量:9
2011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INDEPTH-IV地震探测剖面,始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穿越东昆仑造山带、金沙江缝合线,终止于羌塘地体。本文作者利用天然地震体波完成了该区的三维走时残差反演,勾划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深部构造格局。研究区最显著的现象则是分布在昆仑地体、可可西里地体、羌塘地体北部下地壳、上地幔中的低速体。对其成因,有可能与向北俯冲的印度板片与向南俯冲的欧亚板片在此聚合形成的地幔热物质有关。另外,昆南、昆中断裂、金沙江断裂向南的逆冲现象比较明显;推测柴达木盆地的上地幔中没有热物质的交流,为刚性岩石圈。
薛光琦赵文津宿和平钱辉冯梅James Mechie
关键词:地震层析低速体
中国大陆地壳和上地幔三维SV波速结构
<正>利用从Rayleigh波观测得到的频散曲线进行二维面波频散层析成像,然后对每个区域将层析成像的结果进行一维面波频散反演就可以得到整个研究区的地壳和上地幔Sv波速结构。这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横波波速结构的最常用的方法。...
冯梅安美建
文献传递
利用余震震中分析芦山M_S7.0地震发震构造被引量:5
2015年
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主震震中周边29个地震台记录到的震后一年多的微、小余震,利用Hypo71绝对定位方法进行定位,获得了约1 960次地震的震源位置.结果显示,芦山地震余震在平面上主要沿双石—大川分支断裂及其周边分布,在垂向上主要集中在大约5—20km深度之间的两条余震交叉带上.其中一条余震带倾向NW,倾角在12km左右深度发生变化,浅部倾角较陡,该余震带延伸至地表与双石—大川分支断裂和新开店断裂之间的推测隐伏断裂位置相重合;另一条余震带倾向SE,其延伸至地表的位置与双石—大川断裂非常接近,但与该断裂倾向相反.主震震源位置与两条余震带相交的位置接近,且芦山地震主震的两个节面产状与这两条余震带的深部几何形态正好对应,表明芦山地震主震可能是两条余震带所对应的两条断裂同时活动的结果.
赵荣涛安美建冯梅张士安张纪中侯春堂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微地震地震定位
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在北京西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2002年—2012年首都圈台网事件目录和2008年12月—2011年11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布设的微震台网记录的地震事件目录,分别运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和Geiger定位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对北京西北地区的活动地震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京西北地区分布两条NW向地震断裂带和两条NE向地震断裂带及两个地震密集分布区,地震活动密集分布区均位于NE向地震断裂带与NW向地震断裂带相交处及地处山区平原过渡区,可能是东北旺断裂与南口—山前断裂活动的反映。该地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范围主要为5~30km,主要分布在上地壳和中地壳。
汪锐谭成轩安美建冯梅卢君张劲松毛星
关键词:双差法互相关
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中段及周边区域面波层析成像
2023年
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中段及周边区域先后经历了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中新生代太平洋俯冲等构造复合叠加,导致该区深部构造异常复杂。本研究从该区近年来累积的宽频地震探测资料的地震面波和环境噪音互相关格林函数中提取瑞雷波群速度频散,并据此反演区域尺度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果发现:区域地壳厚度横向变化不大,松辽盆地和下辽河盆地地壳比大兴安岭薄,地壳厚度与地形吻合表明这些地区基本达到重力均衡状态;而辽东隆起和渤海湾盆地地壳厚度与地形高度呈反相关,表明这些地区可能仍处于构造改造过程中。在80 km深度之下,波速分布则呈现与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走向近似平行的东西向展布。以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为界,南北两侧横波速分布复杂程度明显不同且南侧的东西两部分复杂程度也不同。这些结果表明区域受太平洋俯冲体系冲破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索伦-西拉木伦缝合带以南可能仍有古亚洲洋板片残留。
冯梅安美建侯贺晟范桃园臧虎临
关键词:面波层析成像
2011年5.8级盈江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其地学意义
<正>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盈江县附近发生了5.8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东经97.901°,北纬24.677°,震源深度13.1km(房立华,etal.2011)。由于该区地震活动频繁且人口相对密集,给当地造成了人员...
孙尧冯梅安美建汪锐龙长兴杨振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