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彦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嗅鞘细胞
  • 4篇细胞
  • 4篇脊髓
  • 2篇髓内
  • 2篇迁移
  • 2篇轴突
  • 2篇轴突再生
  • 2篇脊髓挫伤
  • 2篇脊髓内
  • 2篇挫伤
  • 1篇性肌萎缩
  • 1篇嗅鞘细胞移植
  • 1篇雪旺氏细胞
  • 1篇雪旺细胞
  • 1篇阳性
  • 1篇硬化症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修复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征

机构

  • 7篇北京市虹天济...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彦
  • 4篇孙天胜
  • 4篇叶超群
  • 3篇包建玲
  • 3篇黄红云
  • 2篇蔡艳华
  • 2篇张立仁
  • 2篇曹敬丽
  • 2篇刘佳
  • 2篇岳峰
  • 1篇王洪美
  • 1篇高尔镜
  • 1篇陈娣
  • 1篇陈琳
  • 1篇方明俊
  • 1篇张冰清
  • 1篇王援朝
  • 1篇黄达骞
  • 1篇康亚丽

传媒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Neuros...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移植的嗅鞘细胞在大鼠正常和挫伤脊髓内的迁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明确移植的嗅鞘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特点。方法来源于7日龄绿荧光Sprague Dawley大鼠嗅鞘细胞分别移植于正常大鼠脊髓、脊髓挫伤模型大鼠脊髓损伤部位中心及其临近组织,1周后取材观察移植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能力。结果移植嗅鞘细胞在正常脊髓内主要沿脊髓纵轴方向从注射位点向两侧在白质和灰质内迁移,绝大部分迁移细胞排列无规则;移植于脊髓损伤部位中心的嗅鞘细胞主要围绕注射位点沿脊髓纵轴呈椭圆形分布,占据损伤部位并分布于其周围的脊髓内,小部分在白质内向头侧和尾侧迁移,迁移距离较短;移植于距离损伤部位头侧和尾侧1mm处的嗅鞘细胞的主要在白质和灰质内沿脊髓纵轴向损伤部位迁移,还分别有一小部分沿中央管迁移。移植细胞可表达髓磷脂相关蛋白和神经丝。结论移植的嗅鞘细胞可在脊髓内迁移,其迁移能力取决于其自身特性,移植环境是影响其迁移的重要因素。
张立仁叶超群孙天胜包建玲刘彦
关键词:脊髓挫伤嗅鞘细胞迁移
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对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对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75±1)d雌性SD大鼠40只分为A、B、C、D 4组,制作脊髓挫伤模型后,A组行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训练,B组行嗅鞘细胞移植,C组行步行训练结合改良Eagle培养基(DMEM)注射,D组行 DMEM注射.细胞移植和DMEM注射在造模后2周进行,步行训练利用大鼠活动平板进行,自伤后1周开始,每周5 d,每天1次,每次15~30 min,共训练10周.造模后每周利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9周取材,取脊髓行相关指标的免疫化学染色.结果 ①与D组比较,A组和C组大鼠后肢BBB评分自伤后第4周始出现明显改善,B组仅在伤后第5~8周出现明显改善;伤后第11周末时,A、B、C、D组大鼠后肢BBB评分分别为(13.14±0.24)、(11.64±0.56)、(12.29±0.64)和(11.07±0.84),A组较其它三组明显增高.②各组腰段脊髓切片TH阳性神经元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C组横切片上Ⅶ~Ⅸ层可见胞体较大和较小、轮廓清楚的两种TH阳性神经元,而B组和D组则仅出现胞体较小的神经元.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结合步行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挫伤大鼠神经功能.
叶超群孙天胜张立仁刘彦岳峰蔡艳华
关键词:脊髓挫伤嗅鞘细胞移植神经功能酪氨酸羟化酶
不同方法共移植的嗅鞘细胞和雪旺氏细胞在损伤脊髓内的迁移和对轴突再生的影响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经不同方法共移植的嗅鞘细胞和雪旺氏细胞在脊髓内的迁移特点和对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8只75±1d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利用NYU打击器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打击高度25mm,打击杆重量10g。造模后2周,一组采用联合移植,雪旺氏细胞移植于损伤部位中心,嗅鞘细胞移植于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的脊髓中线上;另一组采用混合移植,将嗅鞘细胞和雪旺氏细胞混合后移植于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的脊髓中线上。每个部位注射4个点,深度为1.75mm、1.25mm、1mm、0.5mm,注射速度为0.1μl/min。联合移植组嗅鞘细胞量每点0.5μl含5×104个,雪旺氏细胞量为每点1μl含105个雪旺氏细胞;混合移植组为每点1μl含嗅鞘细胞和雪旺氏细胞各5×104个。细胞移植后1周和8周时各组分别取2只大鼠,以损伤部位为中心取包含细胞移植部位的脊髓,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利用神经丝(neurofilment,N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两组中均可见嗅鞘细胞迁移,主要在灰质和白质内沿脊髓纵轴向损伤部位迁移,还分别有一小部分沿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迁移;但雪旺氏细胞仅在与嗅鞘细胞混合移植于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脊髓时才可见有限距离的迁移。联合移植时,NF阳性(NF+)和GAP-43阳性(GAP-43+)纤维伴随嗅鞘细胞迁移而沿脊髓纵轴延伸,雪旺氏细胞移植处可见NF+纤维从各个方向长入损伤部位(移植部位)并互相缠绕;混合移植时,大量NF+纤维伴随移植细胞迁移而延伸,损伤部位虽然NF+纤维较少,但没有互相缠绕现象。结论:雪旺氏细胞在损伤脊髓内迁移能力差;嗅鞘细胞不仅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而且可促进雪旺氏细胞迁移。无论是联合移植还是混合移植,移植细胞均能促进轴�
叶超群孙天胜高尔镜刘彦
关键词:嗅鞘细胞雪旺氏细胞共移植细胞迁移轴突再生
mSOD1转基因阳性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大鼠的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转基因大鼠模型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检测。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完成。从国外购来mSOD1转基因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大鼠模型及其野生型进行繁殖扩增;PCR筛选mSOD1基因阳性鼠作为实验观察对象;观察其行为学变化、绘制生长曲线;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股二头肌标本病理学变化;尼氏染色法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计数。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繁殖并扩增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的种群;PCR法成功筛选出了mSOD1基因的阳性鼠,mSOD1阳性鼠在生长过程中逐渐出现四肢运动障碍、体质量急剧降低且很快死亡;发病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电显示出自发的纤颤电位;肌纤维发生萎缩;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丢失明显且有部分神经元发生空泡样变。结论:mSOD1转基因阳性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模型大鼠可表现出与人类疾病的相似症状,生物学各项指标变化明显,是理想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模型。
包建玲黄红云刘彦王洪美王援朝刘佳曹敬丽方明俊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转基因大鼠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by transplantation of cells via cerebrospinal fluid
2008年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be into the axonal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fter implantation of cells into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o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ransplantation of cells via CSF poses great potentials for SCI in clinic. Studies on administration of cells via CSF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is safe and convenient. The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to treating multiple lesions of the CNS since it does not produce open lesions. However, there are disputes over its promotion effects on axonal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after injury; and some questions, such as the mechanism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the proper time window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 types of transplantation, still need to be handled.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method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via CSF for treatment of SCI.
刘彦黄红云
首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会议记要被引量:1
2008年
首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于2008年5月15日-1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主办,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泰山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联合承办。会议代表来自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阿根廷、约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黄红云陈琳刘彦曹敬丽张冰清刘佳康亚丽包建玲陈娣黄达骞
关键词:神经修复
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75±1d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取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剩下5只作正常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制作成T10段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在造模后2周接受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移植部位为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的脊髓中线上,每个部位注射4个点,深度为1.75mm、1.25mm、1mm、0.5mm;每点移植0.5μl含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各0.5×105个的DMEM悬液;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DMEM。造模后每周应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6周每组大鼠在大脑运动皮层后肢代表区注射10%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移植后8周取包含损伤部位(对照组)和移植部位(实验组)的脊髓进行HE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丝(NF)免疫荧光双染、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检测及显微荧光照相。结果:造模后1~4周两组大鼠后肢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造模后5~8周实验组大鼠后肢BBB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9、10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伤后10周(移植后8周)时,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瘢痕和损伤范围较对照组小;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NF阳性纤维计数为31±8.12根/切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7.80±2.58根/切片(P<0.01);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GAP-43的相对表达量为1.2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58(P<0.05);两组损伤部位尾侧脊髓均未见BDA标记的皮质脊髓束。结论: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修复的作用,但未能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
叶超群孙天胜蔡艳华岳峰刘彦
关键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雪旺细胞BBB评分轴突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