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成才

作品数:88 被引量:6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4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3篇文学
  • 25篇代文
  • 19篇当代文学
  • 19篇小说
  • 12篇十七年文学
  • 8篇文学研究
  • 7篇意识形态
  • 7篇中国当代文学
  • 7篇现当代
  • 7篇现当代文学
  • 6篇当代文学研究
  • 6篇学史
  • 6篇认识性
  • 6篇文学史
  • 6篇现代文
  • 6篇现代文学
  • 6篇写作
  • 5篇政治
  • 5篇知识
  • 5篇批判性

机构

  • 58篇南通大学
  • 28篇苏州大学
  • 14篇上海大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东京大学
  • 2篇早稻田大学
  • 1篇中国当代文学...
  • 1篇立教大学

作者

  • 86篇刘成才
  • 14篇郭彩侠
  • 8篇范钦林
  • 4篇王士荣
  • 1篇藤井省三
  • 1篇朱栋霖

传媒

  • 4篇社会科学论坛
  • 3篇中国文学研究
  • 3篇广西社会科学
  • 3篇理论月刊
  • 3篇江西科技师范...
  • 3篇南都学坛(南...
  • 3篇扬子江(评论...
  • 2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文艺争鸣
  • 2篇文艺评论
  • 2篇北华大学学报...
  • 2篇泰山学院学报
  • 2篇兵团教育学院...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廊坊师范学院...
  • 2篇武陵学刊
  • 2篇文学评论丛刊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9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0篇2012
  • 9篇2011
  • 17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失语的“大他者”——论“十七年”文学中的上海书写
2010年
在主流话语规训下,"十七年"文学的上海书写几度变形:上海被赋予道德外衣而恶魔化了,作为腐蚀革命意志的渊薮,成了"恶之花"和城市恐惧症的替罪羊;改造的上海遵循主流话语的规训和召唤,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红色转身";上海的小资式的华丽与精致的"狐步舞"同时又在红色的外衣下悄然现形。在共和国革命语境中,上海始终无法言说自己,尴尬地成了失语的"大他者"。[1]
刘成才
“知识考古学”与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2010年
借助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现代文学突破了"从五四谈起"的起源上限,拓展了学科时空领域,缓解了学科焦虑,超越左翼文学史观的局限,发现了现代文学的"多种现代性",形成了众声喧哗的研究局面。"十七年文学"改变了情感化、政治化的简单视角,分析文学成规显形与隐形的规则,致力于还原历史情境,转变为两个时代的平等对话,获得了鲜明的文学史意识。"重返八十年代"解构了文学叙述成规,以历史的后见之明,展示流行概念和范畴的背景、条件和关系,探求文学制度再生产的历史性。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及"谱系学"方法的引入,使现当代文学研究实现了研究"范式"的转换。但是,"知识考古学"滑入犬儒主义与失去道德责任的危险,以及它在现实操作层面上的局限性,是我们运用"知识考古学"进行文学研究所必须警惕的。
郭彩侠刘成才
关键词:知识考古学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转换
残酷物语、反抗限度与一代人的写作伦理——80后作家的美学症候与精神叙事轨迹被引量:1
2012年
80后以叛逆和反抗的姿态、嘲讽和调侃的语调书写青春的无奈,个体在"坚韧的黏网"中的挣扎,展现生命无可皈依的荒谬性的存在困境。这种残酷的极端叙事,恰是对既存秩序和存在的背离、反叛和解构,呈现出当代人普遍彷徨、苦闷、恐惧和忧伤的流离之苦。80后用文学反抗意识形态权力对个体的压制、征召、奴役和剥夺,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话语和行动方式和存在方式,但却在无意识中与市场合谋,被现实消费社会收编,显示了80后用文学作为一种反抗方式的精神及行动的限度。
郭彩侠刘成才
关键词:80后作家美学特质精神症候写作伦理
莫言、都市文学与中日文学交流--东京大学藤井省三教授访谈被引量:2
2020年
藤井省三(ふじいしょうぞう,1952-),1976年本科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1982年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中国文学专业,师从著名中国现代文学学者丸山升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术会议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中日文学交流与影响、中国语圈文学与电影等研究,主要著作有《鲁迅〈故乡〉阅读史》《中国语圈文学史》《村上春树与中国》等30余部,译作有《故乡·阿Q正传》(鲁迅)、《倾城之恋·封锁》(张爱玲)、《透明的胡萝卜》(莫言)、《杀夫》(李昂)、《香草营》(苏童)等40余部(篇)。作为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界最权威学者,藤井教授持续40余年研究与推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他的鲁迅研究被学界冠以"藤井鲁迅"的美誉,他的莫言文学翻译与研究对莫言经由日本走向世界居功至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日本与世界的接受做出重要贡献。2019年1月15日,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成才,在东京多摩藤井省三教授私人住宅的书房里,就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翻译与传播相关问题对藤井教授进行了访谈。
刘成才藤井省三
关键词:倾城之恋都市文学鲁迅研究人文科学研究私人住宅
合作、共享与反思意识——论研究性教学中的师生双向成长被引量:1
2013年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展科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共享科研成果,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同时,研究性教学中贯彻反思意识,能促进师生双向成长,为高校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科研和教学支撑。
刘成才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共享
参与、分享与批判性反思——构建现当代文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3年
在研究性教学中贯彻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探究意识,他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合作与共享,懂得了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反思,以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好地参与到解决社会与现实问题中去,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独立意识,研究性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刘成才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分享
“十七年文学”的城市想象
2009年
对城市想象的言说,在"十七年文学"中由最初的欲说还休到几度变形登场,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把描写的重点转向了城市日常生活的想象上。选取"十七年文学"中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领略"十七年文学"中城市文学这一静水深流,触摸到城市文学在当代那微弱而又倔强的发展脉络。
刘成才
关键词:城市
知识、方法与中国主体重构——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批判被引量:2
2015年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表征,被现代性叙事收编成为一种知识,为其提供合法性叙述。在民族潜意识建构下,后现代主义被搁置批判性,并以之为方法建构欠发达的后现代主义,成为重构中国主体的注解性材料。新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表述暗合,成为一种国家装置。只有超越后现代主义,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和尊严,重建文学与当代中国的批判性精神关联。
刘成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知识
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叙事——路遥小说《人生》的知识社会学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在"知识社会学"研究视角中,路遥的现实主义小说《人生》中的身体、风景与现实主义已被1980年代中国"现代"这个意识形态规训与殖民,汇入到现代中国大叙事中去,为建构新意识形态合法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论证。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把潜在社会劳动者收编到实现国家"现代化"话语中,因此得到劳动者和官方权力话语的欢迎与首肯,在无意识中与现实社会意识形态达成和解,甚至是同谋的隐秘存在,也是其小说现实主义叙事最现代之所在,并为文学对现实发言的可能性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视角。
刘成才范钦林
关键词:身体风景现实主义知识社会学
“倘无古老而缄默的山岩即命运横亘于前”——石天河与一九五七年《星星》诗案研究
2010年
倘无古老而缄默的山岩即命运横亘于前,心灵的波涛便不会如此壮丽地飞溅起来而化为思想。
刘成才
关键词:心灵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