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 作品数:45 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 近年来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综述被引量:10
- 2012年
-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围绕大学生学业规划出现了不少理论成果。从总体上梳理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总结归纳目前大学生学业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探讨深化研究的方向,对于进一步实施大学生学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 董秀娜刘洁
-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规划学生综合素质
- 基于Panel-Data模型的江苏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和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地区城市居民文化消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前期文化消费比当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各地区文化消费倾向和前期文化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为了提高江苏省各个地区的文化消费水平,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
- 刘洁陈海波肖明珍
- 关键词:文化消费面板数据聚类分析
- 提升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思考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提升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对策建议。
- 陈海波张瑾刘洁
-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SWOT分析
- 世界汽车产品贸易特点分析及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被引量:2
- 2008年
- 本文对世界汽车产品贸易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刘洁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被引量:8
- 2015年
- 本文从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指标入手,基于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业差异性进行了测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和制造业行业进行归类,最后提出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刘洁李雪源陈海波
-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社会网络分析
- 跨国公司R&D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从跨国公司R&D全球化背景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我国利用跨国公司R&D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提出开拓进取型、克服加强型、支持引导型和防御完善型四大类对策建议。
- 司晓彬刘洁
- 关键词:跨国公司R&D
-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 刘洁李婧姝
-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产业集聚
- 华东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 2023年
- 基于华东地区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探究区域内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另外两个变量的影响多为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门槛设置应综合地区发展水平,过高则不利于区域内产业相关技术创新以及空间集聚。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即环境规制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实施;重视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研发资金及人员的投入;设立高技术产业园区,在基础设施、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加速形成聚集群;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转型,赋予经济发展新动能。同时,华东地区作为我国高校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应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使之成为地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 裴子健刘洁
-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创新PVAR
- 江苏省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水平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江苏省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地区自身的优劣势以及地区间的差距,将江苏省13个市分为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水平领先型、发达型、发展型和落后型四类区域,并对全省各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刘洁陈海波
- 关键词:聚类分析
- 学分制中的课程班级建设被引量:9
- 2003年
- 灵活弹性的选课制打破了学年制以自然班级为单元的集中授课形式 ,给教学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笔者把选课后形成的新的教学群体称之为“课程班级” ,并结合学分制改革的实践 ,对课程班级设立的必要性、课程班级的特点、工作机制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课程班级工作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索。
- 李洪波刘洁
-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课堂管理教学质量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