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芸

刘芸

作品数:22 被引量:143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综合征
  • 12篇病毒
  • 8篇肾综合征
  • 8篇肾综合征出血...
  • 8篇综合征出血热
  • 8篇出血热
  • 6篇汉坦病毒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减少
  • 5篇血小板减少综...
  • 5篇发热
  • 5篇发热伴血小板...
  • 5篇发热伴血小板...
  • 4篇系统发生树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布尼亚病毒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培养
  • 3篇RT-PCR

机构

  • 22篇辽宁省疾病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大连市疾病预...
  • 3篇丹东市疾病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抚顺市疾病预...
  • 1篇沈阳市和平区...
  • 1篇沈阳市皇姑区...

作者

  • 22篇刘芸
  • 18篇姚文清
  • 16篇孙英伟
  • 10篇王子江
  • 9篇张洁
  • 7篇毛玲玲
  • 6篇赵卓
  • 6篇秦彩明
  • 5篇田疆
  • 5篇孙婷婷
  • 5篇刘学升
  • 5篇王博
  • 4篇李鑫
  • 3篇李建东
  • 3篇于丹梅
  • 3篇张稷博
  • 3篇韩仰欢
  • 3篇郭军巧
  • 3篇吴少慧
  • 3篇耿英芝

传媒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市“蜱咬”患者新布尼亚病毒(SFTSV)的检测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一起"蜱咬"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体检测,探讨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在辽宁省南部沿海地区的流行范围。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蜱咬"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及同居住地的26份非患者血清样本进行SFTSV的IgM、IgG抗体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蜱咬"患者血液样本SFTSV核酸;采用VERO-E6细胞对"蜱咬"患者血液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结果 "蜱咬"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SFTSV的IgM抗体阳性、IgG抗体阴性;26份非患者血清样本中4份SFTSV的IgG抗体阳性;"蜱咬"患者血液样本SFTSV核酸阳性;从"蜱咬"患者血液样本和体表叮咬的蜱虫中各分离出1株病毒,经SFTSV的M片段全基因测序引物测序鉴定为SFTSV。结论 "蜱咬"患者血液分离株与蜱虫分离株均为SFTSV,同源性达99.7%,该病毒是导致患者发病的重要原因。本次分离到的2株病毒与我省东部(丹东、抚顺),北部(铁岭)山区分离株遗传距离相对较远。SFTSV在正常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者。
刘芸张洁王博田疆毛玲玲孙英伟王子江孙婷婷姚文清赵卓
关键词:细胞培养
辽宁省鼠类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间带毒、鼠密度及鼠种构成与汉坦病毒的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夹夜法对鼠密度、鼠种构成及鼠带毒率进行监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FRS抗原,用Vero-E6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分离,RT-PCR方法对阳性毒株进行基因分型及测序分析。结果鼠密度在春秋季各出现一个高峰,村内鼠密度高于村外鼠密度,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带毒率无显著性差异,各鼠种间带毒率无显著性差异。5株病毒,有2个遗传分支,4株为HV的SEO型,1株为HTN型,4株SEO型HV基本位于系统发生树的同一进化枝上;1株HTN型HV,与汉滩病毒标准株76-118接近。结论辽宁省每年存在春秋季两个鼠密度高峰,带毒率同季节及鼠种无关。辽宁省是以SEO型HV为主的SEO和HTN混合型疫区,且SEO型汉坦病毒变异较小。
秦彩明刘芸姚文清孙英伟韩仰欢张稷博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鼠密度汉坦病毒系统发生树
从非出血热试验用大白鼠心脏中分离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在从事非出血热试验研究的实验动物室内所饲养的大白鼠中分离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株,为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方法:采集与患者联系密切的大白鼠鼠肺样本50份,用冷冻切片经间接免疫荧光(IFAT)方法检测,获得被感染的大白鼠,剖取脏器-70℃冰箱保存备用。选择合适的样本感染VERO-E6细胞做病毒分离,最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进行HVM片段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将获得结果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50只试验大白鼠中获得24只阳性鼠,选择3份免疫荧光及RT-PCR法检测均为强阳性的样本做病原分离,分出阳性毒株1株其样本不是肺脏而是心脏。结论:大白鼠能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且大白鼠心脏也能分离出HFRS病毒。
刘芸秦彩明姚文清陈丹孙英伟孙佰红张全福李建东
关键词:汉坦病毒病毒分离系统发生树
辽宁省重大传染病症候群病原谱监测及防控关键技术应用
赵卓姚文清毛玲玲于伟刘芸王子江李文君邓宝成孙英伟
通过建立覆盖东北地区的传染病病原学监测、检测、分析网络,提高对突发和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监测、病因快速识别、阐明及预警能力,形成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相整合的传染病监测新模式。 首次在辽宁省建立以传染病症候群病原为监测目...
关键词:
关键词:传染病监测流行病学
1981—2016年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张洁王子江刘学升李鑫刘芸孙思浓孙英伟姚文清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辽宁省2011—2017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与M片段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1—2017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布和进化规律,为SFTS的诊断和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辽宁省2011年1月—2017年12月SFTS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将病原体按年份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年随机选取5株,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M片段基因序列,应用软件Mega6.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辽宁省2011年1月—2017年12月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438例,死亡病例19例,病死率为4.34%;发病时间集中于春夏季,每年7—9月为发病高峰;省内高发地区为丹东市(242例)和大连市(144例);主要发病人群集中于≥45岁中老年人群,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9.95%;农民及家务待业者发病较多,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1.3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35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20%~100%,且在C和J2个基因型上均有分布,25株分布在C2基因型分支。结论辽宁省SFTS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45岁的中老年农民为高危人群;2011—2017年辽宁省SFTSV流行优势株为C2基因亚型。
宗莉刘学升毛玲玲孙英伟王子江孙思浓刘芸张洁赵卓
关键词:流行病学特征
3种方法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检测结果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株的方法,对2013年临床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进行检测比较,寻求快速、准确的鉴定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方法。方法对180例临床疑似病例的急性期血液首先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筛选出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的样本,同时将阳性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抗体及采用VERO-E6细胞培养的方法分离病毒株。结果 180份样本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阳性率为42.78%(77/180Ct值≤35曲线形态与阳性对照一致呈S型的),ELISA方法检测抗体阳性率为44.16%(34/77),将核酸检测阳性的77份样本全部感染VERO-E6细胞获得病毒株32株,阳性率为38.55%(32/77)。结论实时荧光PCR法更适合于新布尼亚病毒感染者早期实验室快速诊断,发病在1w左右的病例不适合用ELISA的方法做确证实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虽然是金标准,但耗时、费力,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但适于研究或疫苗研发。
刘芸孙婷婷张洁王子江姚文清赵卓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细胞培养
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基因分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汉坦病毒的分子特征,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基因库。方法:用RT-PCR方法对间接免疫荧光阳性鼠肺标本进行目的基因的扩增并测序,与标准汉坦病毒(HV)株一起进行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23株扩增产物与L99 HV同源性在78.5%~99.6%之间,属汉城型(SEO)型HV,除[01]Shenyang-Yuhong/5/2005/sewer-r,[02]Shenyang-Yuhong/4/2005/sewer-r,[03]Shenyang-Yuhong/7/2005/sewer-r外,同源性均在94%以上。获得的23株HV序列在系统发生树上的遗传距离较近,同源性也均在94.7%以上,基本属于同一亚型。各株与LR1 HV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仅在26.7%~43.7%之间。结论:辽宁省是以SEO型HV为主的SEO和汉滩(HTN)混合型疫区,且SEO型汉坦病毒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
秦彩明姚文清吴少慧刘芸孙英伟郭军巧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RT-PCR同源性系统发生树
辽宁省2012-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该病人间和鼠间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辽宁省5个监测点HFRS疫情资料,并分别于春、秋两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对鼠肺和鼠血膜标本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各监测点报告HFRS发病率在0.49/10万~16.85/10万之间;5年平均鼠密度居民区为4.03%,野外为4.09%;鼠种构成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2.91%),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74.55%);鼠带病毒率为4.57%,鼠感染率为13.94%。结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是辽宁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各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差异较大,应结合不同监测点HFRS的发病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张洁王子江李鑫刘学升刘芸孙英伟姚文清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国家级监测点宿主动物
辽宁省汉城型汉坦病毒基因亚型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汉城型汉坦病毒(HV)的基因亚型及其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辽宁省内主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地区的鼠肺和病人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应用HV特异性引物以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M和S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测序后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以明确其型别和亚型及其地理分布情况。结果辽宁省HFRS疫区褐家鼠携带的病毒均为汉城型病毒(SEOV);对鼠肺及病人携带HV的部分M片段及部分S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发现SEOV的同源性较高,变异较小,稳定性较高,而且地理位置相近地区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很高(>98.8%),具有小范围的地理聚集现象。结论辽宁省流行的SEOV均为S3亚型,基因亚型分布比较单一。
耿英芝田疆刘芸王博孙英伟李鑫姚文清
关键词:基因亚型系统发生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