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匡奕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2篇心理防御
  • 2篇心理防御机制
  • 2篇人格特征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防御机制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阳性者
  • 1篇依赖者
  • 1篇抑郁
  • 1篇躁狂
  • 1篇症状
  • 1篇治疗精神分裂...
  • 1篇情感症状
  • 1篇人格特征研究
  • 1篇住院
  • 1篇住院精神疾病...
  • 1篇自杀

机构

  • 6篇吉安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匡奕华
  • 5篇刘诏薄
  • 3篇陈海波
  • 3篇龚坚
  • 2篇王洁萍
  • 2篇曹波
  • 2篇叶波
  • 2篇颜晓章
  • 1篇周慧兰
  • 1篇冯敏
  • 1篇陈林俊
  • 1篇冯浩
  • 1篇周念港
  • 1篇孔令军
  • 1篇陈海峰
  • 1篇肖国萍
  • 1篇邓芦光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江西医药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伴情感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掌握伴随不同情感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对7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历次住院病历回顾性查阅,分为伴抑郁组、伴躁狂组和无情感症状组,进行三组之间的性别差异、首次发病年龄、总病程、发病次数、每次治疗后症状改善所需时间、合并使用抗抑郁剂的治疗效果差异的比较。结果:无情感症状组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伴抑郁组女性多于男性,伴躁狂组男性多于女性。首次发病年龄以伴躁狂组发病年龄最小、伴抑郁组次之,无情感症状组最晚。伴抑郁组发病次数最多,症状改善最慢;伴躁狂组发病次数最少,症状改善最快;无情感症状组居于二者之间。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存在情感症状者占80.3%,伴随不同情感症状群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伴随躁狂症状是精神分裂症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而伴随抑郁症状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伴随抑郁症状者,加用抗抑郁剂比单用抗精神药物的疗效更佳,不仅起效快,且症状改善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匡奕华刘诏薄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情感症状疗效躁狂抑郁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
2005年
目的验证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用可变剂量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45例,剂量范围5~30mg/d,疗程共8周;以PANSS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治疗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5例中36例完成8周疗程,9例在4周内停止使用。治疗结束时,显效率为64.4%(29/45),其中临床痊愈31.1%(14/45),显著进步33.3%(15/45),好转22.2%(10/45),无变化13.3%(6/45)。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常见不良反应为焦虑、静坐不能、头晕、乏力、视物模糊、震颤等。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选择。
匡奕华刘诏薄陈海峰龚坚陈海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及人格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心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EPQ个性问卷对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用PANSS量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临床特征进行评定。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都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成熟防御方式与内外向(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女性较男性患者更多采用幻想、退缩、躯体化、升华等防御方式;阳性亚型患者比阴性亚型患者更多采用分裂和制止防御方式,较少采用交往倾向防御方式;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方式明显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性差、敏感多疑、攻击性强、自我中心、冷漠。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病态人格,更多地使用不成熟及中间防御方式,精神分裂症与不成熟防御机制相互关联,有关结论可以指导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
刘诏薄龚坚陈海波颜晓章王洁萍曹波叶波匡奕华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防御人格特征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预测与预防
2011年
目的:编制住院用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并测试其信度和效度。方法:在文献复习、重点人群访谈、专家评阅和预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各病区的360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住院用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计算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区分度、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及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①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5,重测信度为0.915;分半信度为0.887;区分度显示该量表17个条目的鉴别能力均较好;②各条目与总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在0.430~0.787之间;③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得到4个主要因子,累积贡献率为68.86%,17个条目负荷量在0.513~0.823之间;④高风险患者(量表评分≥15分)中发生自杀事件明显多于低风险患者(P<0.01)。结论:住院用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推广。
周念港孔令军周慧兰匡奕华刘诏薄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方式和人格特片的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10 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30例正常人群进行防御方式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采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 (P <0 0 5 )。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P <0 0 5 )。不成熟型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与EPQ的精神质 (P)得分和神经质 (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成熟防御机制与内外向(E)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人格 ,且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有关结果 ,对于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心理机制和开展心理治疗有指导意义。
匡奕华刘诏薄龚坚叶波颜晓章王洁萍陈海波曹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特征
216例海洛因依赖者HBV、HCV、HIV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调查分析江西省吉安市海洛因依赖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216例海洛因依赖者(静脉注射组121例、非静脉注射组95例)的血清标志物即:HBsAg、抗-HCV、抗-HIV,其中抗-HIV阳性者送江西省疾控中心确认实验室确认。结果216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BsAg阳性率为23.1%、抗-HCV阳性率为48.1%、抗-HIV阳性率为0.46%,IDU组与nIDU组进行比较HBsAg、抗-HCV、抗-HIV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结论吸毒是HBV、HCV、HIV感染的高危险因素,静脉吸毒更是导致HBV、HCV、HIV高感染率的最主要因素。
匡奕华陈林俊肖国萍邓芦光冯敏冯浩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抗-HCV阳性率抗-HIV阳性HIV阳性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