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鹏飞
- 作品数:58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 双联否定构式“X1+Y1?X2还Y2呢!”中副词“还”与构式的互动研究
- 2022年
- 本文基于互动观念,从语义—形式互动、语法—形式互动、语用—形式互动三个层面来分析副词“还”与双联否定构式“X+Y?X还Y呢!”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认为:副词“还”在构式“还X呢”中存在三种语义框架:原始状态保持框架、事件与状态错配框架以及否定框架。这三种语义框架在构式层面上的投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副词“还”是量级算子,激活了构式的量级系统,进入构式的可变项必须遵循荷恩等级序列的单向递增原则,否则构式不成立。此外,构式具有交互主观性,表现为构式在语用中的话轮性以及副词“还”作为否定标记和元语增量标记对构式主观性的强化作用。
- 李珺李珺
- 关键词:语义框架交互主观性
- 《史记》时量成分与现代汉语的若干句法差异
- 2014年
- 时量成分与动词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句法结构。《史记》中时量成分的句法特点与现代汉语既有一致之处,也存在若干差异,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词与时量成分的组合方式在古今汉语中的变化。
- 匡鹏飞
- 关键词:《史记》现代汉语
- 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 2015年
- 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四个问题。一是时量成分与宾语之间"的"的隐现规律,二是结构对宾语的语义限制,三是"动词+时量成分+宾语"向"动词+宾语+时量成分"转换的规律,四是"动词+时量成分+宾语"与"动词+宾语+时量成分"的差异。
- 匡鹏飞
- 关键词:语义限制句式转换
- 汉语中的饰句时间副词及相关问题
- 匡鹏飞曹亚敏
- 《诗经·国风》AA式结构的语义构成
- 中国古代的语文学者把凡是'AA'这样的结构统称为'重言'。用今天的语言观点来看,这种称呼过于笼统。古代的小学家由于仅仅立足于这类语言现象的外在形式为两个字的叠用,故把它们都视为一类统而称之。今天的一些学者把这种结构统称为...
- 匡鹏飞
- 试论“V出”类形式动词及其词汇化被引量:3
- 2018年
- 学界对形式动词的研究集中在典型成员,对非典型形式动词研究不够。本文考察发现,"做出/作出、给出、提出、发出"等"V出"类动词可以分布在典型形式动词的句法位置,具有形式动词的一般属性,但尚处在词汇化的过程中,是形式动词的非典型成员。"V出"词汇化的临界环境在于以双音节动词形式为宾语,理解方式的两可为"V出"向形式动词过渡提供了条件。形式动词的典型分布框架"介词+受事+____+双音节及物动词"则是"V出"词汇化的最终环境。
- 高逢亮匡鹏飞
- 关键词:形式动词词汇化
- 论“等(到)VP1,VP2”句式
- 2020年
- “等(到)VP1,VP2”是一种后时性事件背景类时间复句,连词“等(到)”是关联标记,用于引领时间分句。它还存在“等(到)VP1,便/就VP2”“等(到)VP1,才VP2”等下位句式。该句式中,时间分句所述事件具有时间参照功能,其所述事件发生之后,正分句所述事件随即发生。前分句是时间背景,后分句是表意重心,两者形成“背景—前景”关系。VP1和VP2表述已然事件还是未然事件一般具有一致性,如果表述已然事件,前后分句都呈现出完成体的体貌特征;如果表述未然事件,则或者前后分句都是将来完成时,或者前分句为将来完成时、后分句为一般将来时。
- 匡鹏飞曹亚敏
- 《拍案惊寄》与现代汉语词汇比较研究
- 《拍案惊奇》是明代凌濛初创作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本文以《拍案惊奇》的语言为明代汉语的代表,从词语的消失、词形的变化、词义的演变、短语的词化、同形异实词五个方面对《拍案惊奇》和现代汉语的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拍案惊奇》...
- 匡鹏飞
- 关键词:《拍案惊奇》现代汉语词汇
- 文献传递
- 汉语强调表达的“偏离”特征
- 2020年
- 强调语义本质上是主观语义对客观命题的强化正偏离,最终体现为语言零度形式的偏离特征。强调度越高,主观性越强,偏离度就越大。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明确强调表达的研究范围,避免研究泛化。判定强调表达有两大前提和基础:一是语言发展的时代性;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具体到强调表达的判定标准,应分别从四个方面考察:非常规语言形式;非表达基本语义之必需要素;零度形式可还原;带有偏离主观性。
- 邓雅匡鹏飞
- 关键词:主观性
- “地位”和“地步”的词义演变及相互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地位"和"地步"两个词在汉语史上的联系非常密切。一方面,"地步"的若干义位是受"地位"的影响而产生的;另一方面,通过词义竞争,双方分别挤掉了对方一部分与自己相同的义位,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中两者词义判然分明的格局。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阐释,对于汉语词义演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 匡鹏飞
- 关键词:地步词义演变相因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