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致丽

作品数:34 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植物
  • 8篇浮游植物
  • 7篇三角褐指藻
  • 7篇黄河
  • 7篇黄河口
  • 5篇
  • 5篇
  • 4篇毒性
  • 4篇营养盐
  • 4篇磷酸盐
  • 4篇络合容量
  • 4篇金藻
  • 4篇
  • 4篇沉积物
  • 3篇新月菱形藻
  • 3篇藻类
  • 3篇中肋骨条藻
  • 3篇生长率
  • 3篇菱形藻
  • 3篇胶州湾东北部

机构

  • 29篇青岛海洋大学
  • 5篇山东海洋学院

作者

  • 34篇史致丽
  • 21篇孙秉一
  • 8篇郝恩良
  • 7篇祝陈坚
  • 6篇王永辰
  • 4篇李铁
  • 4篇石晓勇
  • 3篇于圣睿
  • 3篇王永辰
  • 3篇戴国升
  • 3篇叶霖
  • 3篇王恕昌
  • 3篇赵夕旦
  • 2篇戴国陞
  • 2篇薛敏
  • 1篇张凤兰
  • 1篇黄岳藩
  • 1篇吕小齐
  • 1篇柯东胜
  • 1篇王红

传媒

  • 16篇青岛海洋大学...
  • 8篇海洋与湖沼
  • 5篇山东海洋学院...
  • 3篇海洋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5
  • 12篇1990
  • 2篇1989
  • 3篇1988
  • 1篇1985
  • 1篇1982
  • 3篇198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口磷酸盐缓冲机制的研究Ⅱ.黄河口磷—钙矿物的离子平衡被引量:19
1999年
1994年5月—1995年6月,利用黄河口悬浮颗粒物,在实验室内于不同温度、盐度、磷酸盐浓度、pH值及悬浮物粒度条件下进行了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模拟实验,通过水体中几种磷—钙矿物的离子平衡计算,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口现场条件下水体中钙与磷之间存在某些离子平衡,黄河口水体中磷—钙矿物的离子积受温度、悬浮物种类及粒度影响较小,而与水体盐度、磷酸盐及钙含量有关,但不足以形成磷—钙矿物沉淀;磷—钙矿物的沉淀和溶解在黄河口磷酸盐浓度的控制机制上所起的作用较小,而悬浮颗粒物表面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起了较大的作用。
石晓勇史致丽
关键词:黄河口磷酸盐沉积物离子平衡
浮游植物对海水溶油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1988年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溶油对骨条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金藻、甲藻、杜氏盐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杜氏盐藻、三角褐指藻、甲藻等在含油海水中9天左右达到最高含量,且在17天左右仍维持最高含量,表明这些藻的耐油性较好。这些耐油藻使海水中石油含量下降3—6倍,表明它们对海水中溶油有净化作用。
史致丽叶霖郝恩良王永辰戴国升祝陈坚孙秉一
关键词:甲藻金藻三角褐指藻角毛藻杜氏盐藻浮游植物
胶州湾东部海水中氮的含量和分布被引量:30
1998年
根据 1990年 11月到 1991年 8月胶州湾东部 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 ,讨论了各种氮的含量变化及分布情况 :溶解无机氮含量范围为 1.12~ 34 .8μmol/ dm3,年平均为 11.1μmol/ dm3。秋季硝酸氮为溶解无机氮的主要形式 ,占 68% ,平均为 11.2 μmol/ dm3。其他 3个季节氨氮含量最高。冬、夏两季溶解态有机氮含量分别占总氮的 69%和 66% ,是主要形态。其分布大致呈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变化。
赵夕旦祝陈坚举鹏史致丽
关键词:
黄河口磷酸盐缓冲机制的探讨 Ⅲ.磷酸盐交叉缓冲图及“稳定pH范围”被引量:16
2000年
于 1 994年 5月— 1 995年 6月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磷酸盐浓度、pH条件下的悬浮物吸附解吸模拟实验 ,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黄河口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 (解吸量 )随磷酸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减小 ) ,零平衡时磷酸盐浓度 (EPC0 )值在 0 .4— 1 .3μmol/dm3之间 ,且随温度的升高和悬浮物粒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黄河口悬浮物的线性吸附系数 (K)在 0 .0 3— 0 .40dm3/g之间 ,且随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关系增加 ,随悬浮物粒度的减小呈指数形式增加。盐度对EPC0 和K基本没有影响。在pH对黄河口悬浮物吸附和解吸磷酸盐的影响实验中 ,首次发现在pH约为 7.7— 9.3范围内存在“稳定pH范围” ,在此范围内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不随水体pH值发生变化。此范围的大小和位置随实验条件不同而略有变化 ,稳定pH范围随温度的上升有所减小且左移 (pH减小方向 ) ,随着悬浮物粒度的增大稳定pH范围有所增大且右移。
石晓勇史致丽
关键词:磷酸盐黄河口
胶州湾东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锌及铅的研究
1982年
由河流所携带的各种成分(包括天然风化产物及人为污染物质),入海后将逐步地转移到海底。这种转移过程在河口区最显著。此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史致丽孙秉一王恕昌于圣睿郝恩良王永辰戴国陞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海洋化学
极谱法测定海水介质的铜络合容量被引量:2
1990年
采用新极谱技术(1.5次微分)的阳极溶出伏安滴定方法测定天然海水的铜络合容量和条件稳定常数。对测试条件、EDTA回收率和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青岛近岸水样的九次平行测定表明,铜的表现络合容量为3.01×10^(-7)mol/dm^3,条件稳定常数为7.34×10~7,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2%和13.8%。
张怀成孙秉一史致丽桓新
关键词:络合容量极谱法
环境化学因子对单胞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络合容量的影响被引量:1
1990年
通过一次培养、极谱滴定测定研究一次培养过程中叉边金藻细胞渗出物对铜、镉的络合容量及常数的变化;培养介质的营养水平;加入微量营养元素铁、锰和重金属铜对细胞生长和渗出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培养过程中,从接种到稳定生长期细胞渗出物的铜络合容量从1.49×10^(-7)mol/dm^3增加到8.34×10^(-7)mol/dm^3,条件稳定常数LgK′_(CuL)从7.57变化到7.11。培养介质的营养水平愈高,单个细胞渗出的有机物量增加,铁明显抑制细胞渗出物的释放,铜在细胞中可容忍的浓度范围内刺激细胞渗出物的释放。
张怀成孙秉一史致丽郝恩良
关键词:渗出物络合容量
牟氏角毛藻的有机渗出物及其对铜的络合作用被引量:2
1990年
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进行一次性的培养过程,不同时间取藻培养液过滤,测定滤液中的COD及铜络合容量CC_(cu)值。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在生长过程中向体外渗出有机物,在指数生长期渗出的有机物量很少;细胞渗出有机物明显增加;出现在静止期之后。牟氏角毛藻的细胞渗出物对铜具有络合能力,CCcu值从初始到192小时,由1.65×10^(-7)mol/dm^3增加到2.20×10^(-7)mol/dm^3。铜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改变,logKcuL变化范围从7.27到7.74。过滤藻液的COD值从初始到192小时由0.81mg/dm^3增加到1.58mg/dm^3。
宁征孙秉一史致丽郝恩良
关键词:牟氏角毛藻络合容量渗出物
铜、锌、铅、镉对海洋浮游藻的毒性效应被引量:7
1990年
研究了Cu、Pb、Zn、Cd四种重金属离子活度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等边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叉边金藻(Dirateria inornate)的毒性效应。藻对重金属的响应曲线包括平台区、阈值、半数效应值、零增长值。对于Cu,三种藻的阈值分别为p^aCu=8.5,p^aCu=8.7,p^aCu=8.9。三种藻的零增长值分别为p^aCu=7.0,p^aCu=7.1,p^aCu=7.3。对于Zn,三种藻的阈值分别为p^aZn=8.0,p^aZn=8.5,p^aZn=9.5。两种藻的零增长值分别为p^aZn=6.3,p^aZn=6.9。对于Pb,二种藻的阈值分别为p^aPb=10.8,p^aPb=9.5:一种藻的零生长值在p^aPb=8.2。对于Cd,三种藻的阈值分别为p^aCd=8.9,p^aCd=10.3,p^aCd=10.5。两种藻的零增长值出现在p^aCd=8.1和p^aCd=8.4。对于牟氏角毛藻,四种重金属的毒性强弱顺序为Pb>Cd>Zn>Cu。对于叉边金藻的毒性顺序为Cd>Pb>Cu>Zn。对于等边金藻的顺序为Cd>Cu>Zn>Pb。
宁征孙秉一史致丽郝恩良
关键词:毒性
重金属、螯合剂以及铁、锰离子对叉边金藻生长的影响及其混合效应被引量:12
1990年
采用微藻一次培养实验,研究了铜、锌、镉离子,微藻渗出物,螯合剂EDTA对叉边金藻生长的影响。铜、镉,对叉边金藻的毒性较强,锌较弱。螯合剂EDTA对叉边金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混合实验表明,铁、锰离子,EDTA都能有效地降低铜的毒性;藻渗出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铜的毒性;镉、锌对铜的毒性有拮抗效应。此外,通过测定介质和细胞铜的含量,研究了铜在细胞表面的吸附行为,并在铜致毒机理以及其他化学因子的去毒机理方面作了探讨。
张怀成孙秉一史致丽王永辰
关键词:EDTA重金属拮抗效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