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宁

作品数:21 被引量:23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警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6篇经济管理
  • 5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语类
  • 3篇学习者
  • 3篇讯问
  • 3篇养老
  • 3篇养老保险
  • 3篇英语
  • 3篇语言
  • 3篇社会养老
  • 3篇社会养老保险
  • 3篇交际
  • 3篇交际目的
  • 3篇保险
  • 2篇语境
  • 2篇语类理论
  • 2篇语类研究
  • 2篇语言学
  • 2篇人口发展
  • 2篇权力
  • 2篇警察讯问
  • 2篇法律

机构

  • 18篇浙江大学
  • 7篇浙江警察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21篇叶宁
  • 6篇庞继贤
  • 3篇尹文耀
  • 1篇张英莉
  • 1篇王怀锋
  • 1篇赵云
  • 1篇傅莹

传媒

  • 2篇外语与外语教...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人口研究
  • 1篇公安研究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外语
  • 1篇江南(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言学理论在司法中的实践——《法律语言学导论:语言证据》评介
2010年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律语言学成为了语言学界和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主要的研究工作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立法语言的研究(如,Alcaraz&Hughes,2002;Kniffka,2007)、司法程序语言的研究(如,Conley&O'Barr,1998;Cotterill,2003)
叶宁庞继贤
关键词:语言学导论法律语言学语言学理论语言证据司法
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被引量:31
2009年
语类是一种抽象的、为社会所广为认可的语言运用方式,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交际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类型。近20年来,应用语言学界对语类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加,其中一个重要的焦点就是对英语论文语篇语义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研究。本文在综述语类研究三流派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语类意识以及语类意识在英语研究论文写作中的作用,提出论文写作教学语类意识理论框架。文章指出,这一理论框架为提高研究论文写作教学质量、为培养大学生在专业话语社团里开展研究、发表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借鉴。
庞继贤叶宁
关键词:语类研究
学习者自主:身份与自我被引量:103
2004年
身份具有双重性,即个人的自我体现和自我的社会身份。学习者与教师各具的身份双重性必将对学习者自主带来影响。本文从探讨身份与自我这两个概念入手,以两项对中国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考察大学生有关自主学习的观念,实行自主学习的条件以及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等问题。文章认为为了有效地实现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自我监察和自我评估,学生与教师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各自的身份与自我对学习者自主带来的影响。
庞继贤叶宁张英莉
关键词:学习者自主身份自我学习者观念
从杭州看我国大城市地区人口数量增长转变及对策被引量:5
2008年
尹文耀叶宁
关键词:人口发展战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次产业结构自然增长户籍人口
警察讯问话语
话语实质上是在机构、专业或更普遍的社会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警察讯问话语是警察在公安机关这一特定机构组织里的言语交际,具有不同于日常言语交际的话语程式、话语角色、话语策略、话语权力或权势关系等。本研究将警察的讯问话语视作语类...
叶宁
关键词:警察讯问语类研究交际目的权力身份构建
文献传递
西方语类理论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语类是人们在特定的语境或话语社团中运用语言来"做事"的一种话语方式。西方的语类研究通常分为三个流派:美国的新修辞学流派、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及应用语言学流派。三大流派的研究焦点可以放在语篇/语境这一连续统上进行考察,新修辞学流派倾向于语境端,而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流派则倾向于语篇端。三者在理论渊源和研究焦点上虽不尽相同,但共同目标都是试图描述和解释语言运用的交际目的、形式以及语类作为一种语境化的社会行为的规律性,试图揭示话语与社会的种种联系,挖掘语类形成的深层动因,并且三者都将语类看做是动态的、历史的。目前的语类研究主要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语类,加强从认知的视角来解析语类应是语类研究的一种有价值的补充。总之,三大流派的发展与演进更多的在于流派间的互补和融合,这种互补和融合受到研究范围及目标的制约,这也是语类理论和语类分析目前发展的现状。
庞继贤叶宁
关键词:语境交际目的
元认知发展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参与行为
2012年
对浙江大学48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学生的元认知发展确实影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学生在一年级时对英语学习、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对大学语言学习的期待有着更正面的认识,而到了二年级他们的认识有所改变。表现在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上,有些在一年级原本活跃的学生到了二年级选择了在课堂上沉默。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傅莹叶宁
关键词:元认知沉默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观念的调查研究
Recent Research in learner beliefs in language learning has given us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EFL learning.Rese...
叶宁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学习
文献传递
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以村民自治为例
一个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和水平是衡量该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地方治理的兴起为公民参与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开辟了广阔空间。村民自治是国家基层政权的重建形式,是村级治理的重要工具,是在国家的主导下,以法制权威为基础...
叶宁
关键词:公民参与村民自治
文献传递
“冒充公检法”诈骗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建构:社会符号学视角被引量:3
2022年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非接触式犯罪,无论犯罪嫌疑人采用什么样的科技手段,主要的媒介是语言。社会符号学强调符号在社会行动和交际中的功能。犯罪嫌疑人调用相关话语资源与语言策略对身份进行选择与建构的动态过程,是符号在语境再构下的解释和再解释过程。在“冒充公检法”类诈骗中,犯罪嫌疑人运用语类模板中的话语资源编造虚假信息,构建虚拟语境,通过话语实践确立虚假身份,利用话语策略实现不同身份的多元转换。在话语交际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一方面限制受话人对话语资源的权力与控制,另一方面拓展对话空间加强与受话人之间的协商与互动,将目标身份通过语言符号经由对方建构,在确立自身的“机构代表身份”和受话人的“违法者身份”后,达到获取受话人信任、骗取钱财的交际目的。
叶宁赵云
关键词:语类社会符号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