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民
- 作品数:69 被引量:1,14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热带天然林植被C贮存量的估算被引量:49
- 1998年
- 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多年来的研究作为基本数据,用两种方法(生物量法和蓄积量法)计算了海南岛和用一种方法(蓄积量法)计算了云南南部热带森林的C素库总量。结果表明,海南热带天然林(含原始林和天然更新林)的C素库总量为0.719~0.734亿t,云南南部的热带天然林的C素库总量在0.653亿t以上。因此我国热带林目前的C总量在1.372~1.387亿t以上。
- 李意德曾庆波吴仲民周光益陈步峰
- 关键词:热带天然林生物量蓄积量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市化影响的概述
- 2019年
-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之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日益受到关注,成为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目前,高速的城市化已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城市化影响的研究对于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综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及其评估方法、城市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提出了建议。
- 张天霖吴仲民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城市环境问题
- 雨雪冰冻灾害对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保护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凋落物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8年
- 根据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对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受害样地调查资料,对森林的受害程度及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受害程度与海拔高度成正比,在海拔700~1000m范围内的植被严重受害,灾害产生的非正常凋落物量13.96~19.59t·hm-2,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在23.39~29.97t·hm-2,远高于年凋落量,产生严重次生灾害隐患,必须制定适宜的林地卫生清理、促进更新措施和恢复措施,以求尽快恢复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
- 骆土寿张国平吴仲民翁启杰罗鑫华张娜肖以华曾繁助王旭余伟盛赵霞
- 关键词:雨雪冰冻灾害受害程度森林凋落物
- 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对广东省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真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下常绿阔叶林土壤真菌的群落多样性。根据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所得95个克隆分属25个真菌分类操作单元(OTUs),其中子囊菌门13属,担子菌门6属,球囊菌门和接合菌门各1属,还有4个未知类群,分别占总数的35.8%、49.5%、1.1%、2.1%和11.5%。菱红菇Russula vesca为优势种群,占总数的34.7%,Cladophialophora chaetospira为次优势种群,占总数的14.7%,未知种1和棉革菌Tomentella sp.1分别占7.4%和6.3%。该地区土壤真菌群落中绝大多数为菌根真菌,占总数的75.8%;其他还包括一些病原菌、木腐菌、地衣内生菌及捕食线虫真菌等。
- 李超梁俊峰周光益康丽华吴仲民
- 关键词:土壤真菌克隆文库系统发育生态功能
- 油楠实生苗培育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用直播遮阳、移栽遮阳和移栽全光3种育苗方式,通过测定苗高、叶数和地径以及生物量等指标,分析其对不同时期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移植后8个月内不同培育方式的苗高生长有显著差异,但之后差异不显著;叶数仅在翌年3月存在显著差异。当培育苗木高度不超过30 cm或培育周期短的,宜采用移栽全光育苗方式;当培育高度30 cm以上或培育周期较长的,可根据实际采用任一种育苗方式。
- 杨锦昌尹光天李荣生邹文涛吴仲民
- 关键词:实生苗地径生物量
- 海南岛尖峰岭地区土壤类型及其数值分析被引量:6
- 1989年
- 利用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现有的64个土壤剖面分析资料,试用新拟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标准,选择土壤腐殖质、pH、盐基饱和度、交换性铝及有效阳离子交换量等诊断特性,应用主组元和判别分析方法,将该地区的土壤区分为7个亚类4个土类,总的判别正确率达75.6%。为区域性土壤数量化系统分类的有益尝试,较之原有发生分类有所发展。
- 卢俊培吴仲民
- 关键词:土壤
- "非正常"凋落物对冰雪灾后森林土壤N2O通量的影响
- 肖以华刘世荣陈步峰吴仲民罗鑫华
- 几种农林院所理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分别从实验室的人员组成、专业技术人员年工作量、大型仪器设备数量、仪器共享、实验室资质、取得成果等方面调研以土壤、植物分析为主要分析样品的农林院所理化实验室的几种管理模式,总结分析几种管理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为提升理化实验室运作绩效提供借鉴。结合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林所")理化实验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整改,提出合理的管理模式建议。
- 于彬吴仲民杨乐苏
- ^(13)C脉冲标记法研究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被引量:6
- 2021年
- 冰暴、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严重干扰了森林生态系统,导致大量落叶、断枝、断干等非正常凋落物产生,将对土壤碳库产生激发效应,然而目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仍十分匮乏。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3种南亚热带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3)C标记植株并采集其新鲜叶片添加至土壤表面,进行了为期110 d的室内培养实验,培养中分别测量了CO_(2)排放量、^(13)C丰度值以及培养前后土壤碳库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非正常凋落物的碳排放模式相似,均表现为前期快速升高,之后波动下降,后期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中91.39%—94.04%的碳排放过程发生在前中期(0—45 d)。110 d的培养过程中,非正常凋落物分解产生的碳有67.86%—95.31%以C–CO_(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当中。非正常凋落物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的激发效应主要分为3个阶段。培养前期(0—7 d)3种非正常凋落物输入均引起了土壤碳强烈的负激发效应且在短期内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50.05、−117.72、−124.08;培养中期(7—35 d)负激发效应强度逐步下降,表现为先快速下降后速率转慢;培养后期(35—110 d)碳激发效应较为平稳,不同树种之间有所差异,黧蒴锥、浙江润楠的碳激发效应逐渐转为正向,而马尾松维持负激发效应并缓慢下降至消失。经过110 d的培养,马尾松、黧蒴锥的0—5 cm层土壤有机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黧蒴锥的0—5、5—10 cm层土壤的^(13)C同位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全氮、有效氮差异均不显著(P>0.05)。非正常凋落物输入在短期内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而对深层土壤没有影响,其分解产生的碳大部分以C–CO_(2)的形式排放到大气当中。
- 张天霖蔡章林赵厚本吴仲民吴仲民邱治军
- 关键词:分解过程土壤碳库
- 用^(13)C标记法研究光合碳在枫香和山乌桕幼苗体内的留存及分配动态被引量:2
- 2023年
- 光合碳在植物体内的留存和分配规律对评估植物的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亚热带落叶树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山乌桕(Sapium discolar)幼苗为研究对象,运用^(13)C脉冲标记法室内培养植株,自标记完成跟踪至叶片凋落和重新展叶,测定不同时段各器官δ^(13)C值、分配比例和^(13)C固定量.结果显示,标记3 d后,枫香和山乌桕^(13)C的固定量分别为14.42 mg/株和20.36 mg/株,各器官分配比例为叶片>枝条>粗根>细根.标记30 d后,枫香和山乌桕固定的^(13)C留存比例分别为79.34%和91.25%.标记108 d后(落叶期),枫香和山乌桕固定的^(13)C留存比例分别为65.40%和37.96%,^(13)C分配比例均转变为粗根>枝条>细根.标记180 d后(展新叶期),枫香和山乌桕固定的^(13)C留存比例分别为61.90%和14.06%.两个树种的^(13)C均表现为从根系向新叶转移,转移比例分别为7.34%和13.91%.上述结果表明:枫香光合固碳能力低于山乌桕,但暗呼吸速率也低于山乌桕,光合碳在体内的留存量则高于山乌桕;两种落叶植物在生长阶段固定的光合碳首先富集在叶片,之后的分配调整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落叶期光合碳由叶片向根系中转移,展叶期则重新由根系向新叶中转移.上述研究结果对落叶植物碳汇能力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 蔡章林赵厚本蔡继醇吴仲民周光益李兆佳王旭邱治军
- 关键词:落叶树种光合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