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琴
-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先秦服饰制度形成研究
- 本文以服和饰为线索,从服的质料、形制、色彩、纹样及饰的种类、品质等方面入手,对先秦服饰等级制度的形成过程、特点及意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在论证中,力求文献资料的可靠性,考古材料的全面性。 本文通过对服饰产生的缘由、演...
- 吴爱琴
-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先秦社会服饰制度社会文化
- 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民族文化因素被引量:4
- 2006年
- 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它不单是纵向的继承和延续,更多的是横向的兼容和并蓄。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汉代的服饰形成,其中吸取了很多的民族文化元素;魏晋南北朝因民族融合而带来的服饰上的交融以及隋唐时期的胡服风尚,至元清时的服饰改制,可以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入民族文化因素。
- 吴爱琴
- 关键词:传统服饰民族文化
- 以郑国为例谈春秋礼的特点被引量:2
- 2017年
- 春秋时期,西周以来的礼制在周室衰微、诸侯蜂起的情况下不断地被僭越破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礼废乐坏"。但春秋时期又是一个"礼"泛滥的时代,政治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常以礼为衡度标准,"礼乐崩坏"只是表象。春秋时期,礼得到了更新与扬弃。春秋礼的特点是:以具有实际利益为标准,拿是否有利于自身来权衡。春秋礼具有新时代的气息,人们对礼更加重视和坚持,在运用礼上因地制宜。郑国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较近,通过郑国在强盛与衰弱时,在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对礼的践行,可以归纳出春秋时期礼的特点。
- 吴爱琴
- 关键词:春秋礼制
- 先秦诸子服饰思想差异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对自然和社会问题展开争鸣,形成独立见解,各成一家之言,其中关于服饰方面的讨论,因所处社会立场的差异得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以儒、墨、道三家为例,探讨其服饰思想,结合当时社会阶层的着装情况,得出他们实际上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代言人,他们的服饰观反映了社会等级差别在服饰上的体现。诸子服饰思想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影响很大,儒家服饰思想成为服饰制度形成与完备的基础,并和法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墨、道两家服饰思想,也得到后世的继承和发扬。诸子服饰思想是中国古代服饰差异性形成的理论基础。
- 吴爱琴
- 关键词:先秦诸子思想古代服饰
- 以契丹为例谈10〜1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服饰风格被引量:1
- 2020年
- 本文以契丹族为例,探讨在民族形成过程中,服饰的发展演变轨迹,进而研究其代表性袍服形制的成因。并通过与女真、党项袍服的对比,得出这种身穿圆领开衩袍、脚着靴的形象是10〜1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穿着风格、这种风格的共通性源于相似的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以及民族间不断地融合、借鉴与影响。
- 吴爱琴
- 关键词:游牧民族服饰风格
- 先秦时期服饰色彩观念探析被引量:4
- 2015年
- 服饰色彩是自然色彩融入人们生活,表现人为思想意识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阶级的分化,在颜色的认知使用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政治功能。夏商时期,统治者开始把纯正的颜色据为己用,确定了黑、白、赤、黄四色的尊贵地位。西周春秋时期,黑、白、赤、青、黄五色完备,为贵族服饰常用,其他颜色也很流行,紫色成为尊贵之色。战国时期,五色和五行及五德结合,从此五色成为德的表现,称为正色,其他色彩为间色,正、间色尊卑地位开始分明;同时由于礼制的加强,为色彩注入了等级内涵,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的特权,以色彩"明贵贱,辨等列",先秦服饰色彩等级开始形成。
- 吴爱琴
- 关键词:先秦社会服饰色彩
- 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佩挂制度被引量:6
- 2005年
- 佩挂制度是我国古代服饰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时期对不同阶层人们的佩挂物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僭越,是统治阶级“昭名兮、辨等威”的工具,是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中的一个特色。
- 吴爱琴
- 关键词:古代服饰
- 春秋时期郑国礼乐文化与国家礼制冲突被引量:3
- 2019年
-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国日益强大,维护其统治的礼乐制度不断被破坏和违背,以郑音为代表的新乐挑战旧乐,即是此时期变革的一个缩影。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地域文化快速发展,与周王朝国家礼制的要求产生冲突,郑音的形成与流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郑声是孔子对郑音的贬斥性的称谓,目的是为恢复周礼及周乐。孔子独斥于郑国,乃是因为郑国与周王室血缘关系更亲近,带有树立典型,匡正礼仪规范,警醒世人的目的。
- 吴爱琴
- 关键词:礼制
- 说笄被引量:2
- 2007年
- 吴爱琴
- 关键词:《说文》十三经仪礼注疏
- 重庆丰都县窑子遗址坪上墓地发掘简报
- 2024年
- 2017年河南大学考古队在重庆市丰都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发掘了重庆市丰都县窑子塝遗址坪上墓地,共清理东汉、五代等不同时期墓葬8座,均为砖室墓,共出土文物156件,其中3座墓葬较为丰富和完整。此次发掘为研究三峡流域及附近地区东汉、五代等不同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风俗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物资料。
- 白九江刘春迎(执笔/摄影)吴爱琴陈明良(绘图)王若男(绘图)魏鑫(绘图)廖雨鸣(摄影)
- 关键词: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