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厚云

作品数:115 被引量:862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1篇科技成果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天文地球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石笋
  • 24篇气候
  • 23篇川东
  • 21篇川东北
  • 17篇古气候
  • 16篇同位素
  • 16篇气候环境
  • 11篇地质
  • 11篇季风
  • 10篇地质灾害
  • 9篇夏季
  • 9篇夏季风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石笋记录
  • 7篇洞穴
  • 7篇气候环境变化
  • 7篇冰期
  • 6篇可持续发展
  • 6篇大气沉降

机构

  • 75篇中国科学院
  • 50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广东省科学院
  • 5篇鲁东大学
  • 5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4篇昆士兰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岭南师范学院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台湾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兰州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15篇周厚云
  • 43篇朱照宇
  • 23篇陈琼
  • 21篇刘淑华
  • 17篇米小建
  • 17篇贺海波
  • 15篇文启忠
  • 14篇黄宁生
  • 14篇欧阳婷萍
  • 14篇杨亮
  • 13篇余素华
  • 13篇黄嘉仪
  • 13篇陈琳
  • 11篇郭国章
  • 10篇汤静
  • 9篇谢久兵
  • 8篇乔玉楼
  • 7篇刁桂仪
  • 7篇童晓宁
  • 7篇迟宝泉

传媒

  • 13篇地球化学
  • 12篇第四纪研究
  • 9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热带地理
  • 6篇中国岩溶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热带海洋
  • 2篇地球与环境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2篇第十届全国同...
  • 1篇资源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9篇2003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古人类遗迹年代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朱照宇黄慰文吴翼邱世藩饶志国杨石霞侯亚梅谢久兵韩江伟付淑清欧阳婷萍周厚云周厚云Robin Dennell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序列年代学黄土高原
华南玻璃陨石的原生层位及其事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13
2001年
华南大玻璃陨石分布于广西、广东和海南。根据广东西部和海南岛实测的两类含玻璃陨石的地层剖面———第四系北海组与湛江组界线附近的连续剖面和与湛江组顶部剥蚀面相当的原始台地剖面。玻璃陨石从产状来看可分为埋藏的原生撒落型、暴露的原生撒落型和次生搬运型等几类 ,赋存的原生层位是北海组中 -下部的组内剥蚀面 ,而不是北海组与湛江组的界面 ;发现了玻璃陨石及其层位附近的某些元素异常以及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早期存在的环境事件与灾变 ,指出将华南玻璃陨石事件与华北黄土和南海深海盆沉积中的微玻璃陨石进行准确地层对比的必要性 ,并从玻璃陨石的研究中引入事件地层学及其与全球变化关联研究的新思路。谨以此文深切悼念我国第四纪地质及第四纪冰川地质的优秀科学家吴锡浩先生。
朱照宇周厚云乔玉楼张海祥梁俊平
关键词:事件地层学
最近千年来山东半岛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石笋δ^(18)O、δ^(13)C记录(Ⅰ)被引量:7
2015年
Ky1石笋采自山东半岛西部的开元洞,沿生长轴方向长度75mm。在高精度U-230 Th测年基础上,通过年纹层连续计数和平均沉积速率内插/外推相结合的定年方法,确定Ky1石笋生长于892—1894AD的1 000年间。在沿石笋生长轴采集的583个样品中,选择303个进行了δ18 O、δ13 C测试,平均分辨率约为3年。结果显示,最近1000年来Ky1石笋的δ18 O比值变化呈现明显阶段性,显示与小冰期(LIA)和中世纪暖期(MWP)对应的数百年尺度波动。根据δ18 O记录,山东半岛在1482AD前后发生与MWP/LIA转换对应的气候突变,1 482AD前相当于夏季风强烈、降水较多的中世纪暖期,1482AD后则为夏季风微弱、降水较少的小冰期,以1609AD夏季风最弱。Ky1石笋的δ13 C比值变化,也由与MWP、LIA相当的两个阶段构成,其间也存在突变关系。比较而言,δ13 C变化要比δ18 O显著平缓,而且LIA后期以来二者变化明显不同步。最近1 000年来,与MWP/LIA对应的气候突变相当于明朝中期;就各个朝代内部的气候变化趋势而言,不同朝代之间不尽相同;不同朝代之间的更替期均大致与MWP、LIA内部的次级气候突变时期对应。因此,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内部的次级气候波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可能比千年尺度上最剧烈的MWP/LIA突变本身更显著。另一方面,洞穴所在山地的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其与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着洞穴所在山地的植被的C3/C4植物构成及土壤性质,从而影响到石笋δ13 C比值。从892—1318AD,土地利用对山地植被构成、土壤特征的影响程度尚不及气候变化;1318—1479AD,已达到或超过小幅度的气候变化;1483—1779AD,达到或超过大幅度的气候变化;1779—1894AD,土地利用程度趋于稳定,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则又相对凸显。
王庆周厚云迟宏程珂王红艳马倩倩王常山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太阳活动和ENSO控制南岭东部有效降水变化
2021年
在我国东南地区,器测时代之前的气候环境变化是否与ENSO活动有关还未见报道。本文在^(210)Pb定年基础上,重建了南岭东部过去150 a(分辨率1.86 a)的石笋δ^(18)O记录。对比器测指标,发现该石笋δ^(18)O记录与当地有效降水变化密切相关,并以此重建了南岭东部地区过去150 a有效降水变化历史。南岭东部有效降水变化与ENSO活动密切相关,El Niño态对应有效降水增加和石笋δ^(18)O变轻,La Niña态对应有效降水减少和石笋δ^(18)O变重。有效降水变化长期趋势受到太阳活动控制,太阳活动减弱时南岭东部有效降水增加,反之亦然。ENSO和太阳活动变化引起的雨带位置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化主导了南岭东部有效降水的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石笋可能成为研究这一地区ENSO影响下年际-年代际尺度上降水变化的有力工具。
谢宇刘粤峰程彩玉周梦涛彭小桃程珂周厚云
关键词:石笋有效降水ENSO太阳活动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系统与灾害动力学被引量:9
2002年
依据地质灾害发生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对地表的影响深度和灾害载体的运动特征 ,将广东陆地地质灾害划分为三类灾害系 ,即表层灾害系、表 -浅层灾害系和表 -深层灾害系 ,其影响因素和动力源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文圈 (人类活动 )。五大圈造成了地质灾害系的形成、演化和发展 ,又反过来影响这五大圈的变化。灾害系的能量源归属于三大类 :日地系统、地球系统和人类系统。文中指出人类系统的能量源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形成。
朱照宇周厚云黄宁生文启忠谢先德钟健强
关键词: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广州市生态网络构建被引量:135
2018年
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方法(MSPA)和景观指数法,提取景观连通性较好的核心区作为生态源地,并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广州市生态廊道网络,通过重力模型和连通性指数定量分析生态网络结构,最后提出生态网络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广州市共有10块核心区可作为生态源地,重要廊道有18条,一般廊道有27条,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优化后的生态网络增加了5个生态源地和13条规划廊道,其结构指数有所改善;林地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景观,重要廊道的适宜宽度为60~100 m,规划廊道的适宜宽度为30~60 m.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杨志广蒋志云郭程轩杨晓晶许晓君李潇胡中民周厚云
关键词:生态廊道景观格局指数
广东深圳湾北岸全新世环境记录研究
余素华周厚云杨晓强
首次发现该钻孔岩芯沉积物埋深12.12m-10.91m层段的杂色花斑粘土层短中,Fe_2O_3/、FeO曲线的峰、谷波动记录了短期降温和升温事件的信息,这是过去研究缺乏气候环境记录证据的时段,这一发现可能对研究晚玉木冰期...
关键词: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记录
川东北大气沉降中水溶态重金属季节变化: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大气沉降地球化学研究对解释表生环境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对大气沉降地球化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或者受工业活动强烈影响的地区.本研究选择地处偏远、无明显工业活动影响的川东北地区,于2011年8月—2014年7月采集大气沉降样品,对其中水溶态重金属元素Cr、Co、Ni、Cu、Zn、Ga、As、Cd和Pb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的年平均沉降通量最大的为Zn,158μg·(102cm^2·a)^-1,最小的为Ga,0.06μg·(102cm^2·a)^-1,相差达到4个数量级.相对于我国城镇地区或受工业活动影响的偏远地区,川东北地区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较低.总体上Co和Ni的沉降通量在冬-春季节较高,可能与这些季节的大气粉尘活动有关,Ga、Pb、Cr、Cd、Zn、As等则一般在夏季沉降通量较高,可能与降水增加和旅游旺季的人类活动加强有关.2012年12月—2013年9月的当地道路改建工程导致了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的明显提高.
潘晨光刘粤峰彭小桃谢宇贺海波汤静周厚云
关键词:大气沉降重金属沉降通量影响因素
广东沿海陆地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02年
根据新的野外实地调查和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 ,探讨了 2 0世纪后半叶广东沿海陆地主要地质灾害 (包括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基下沉、地裂缝、水土流失、港口淤积等 )的时 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为沿海防灾减灾战略和陆地经济建设规划提供了地质依据。
朱照宇周厚云钟建强黄宁生文启忠谢先德
关键词:地质灾害
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的Sr同位素组成研究:历史与前景被引量:3
2007年
对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87Sr/86Sr比值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87Sr/86Sr是进行沉积物来源示踪的重要地球化学指标之一。在以往的研究中,根据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87Sr/86Sr的变化对一些可能的Sr来源的相对贡献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对其蕴涵的气候环境演化意义进行了探讨。在未来的研究中,示踪物源仍然将是洞穴沉积87Sr/86Sr研究的主要功能。这一指标可能在对地表土壤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其变化、东亚地区的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演化、岩溶地下水古水文演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周厚云迟宝泉关华政
关键词:古气候环境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