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辉
- 作品数:30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光动力学治疗实验性猴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上探讨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猴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机制。方法采用过量激光凝固破坏猴眼视网膜及Bruch膜,建立猴眼CNV模型,采用FFA证明CNV的产生;对PDT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CNV模型进行FFA、光镜、电镜检查;将正常猴眼和未作PDT治疗的CNV模型眼分别作为对照1、2组。结果治疗组中,经FFA证实PDT治疗后1个月的CNV渗漏几乎停止,PDT治疗2~6个月CNV再次出现渗漏,程度较对照2组均有减轻。光镜、电镜下PDT治疗后1个月时CNV内有红细胞形成的血栓,并见CNV的内皮细胞增生。PDT治疗的非CNV区的视网膜解剖结构与对照1、2组相比在光镜、电镜下未见明显损伤。结论PDT治疗猴眼CNV模型是有效的,从病理组织学上证实了PDT治疗CNV主要是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PDT治疗对病变浅层及其周围的视网膜组织是安全的。
- 张青蔚张风马彦周辉严伟熊颖
- 关键词:光动力学脉络膜新生血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实验性猴眼光动力治疗的安全性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视紫质 (rhodops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检测 ,从分子水平观察光动力疗法 (PDT)治疗后非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CNV)区的视网膜的蛋白表达情况 ,对PDT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过量的眼底激光破坏Bruch膜 ,建立猴眼CNV模型 ;将正常猴眼作为对照 1组 ,未作PDT治疗的CNV模型眼作为对照 2组 ;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来研究PDT治疗后非CNV区 1、2、3、6个月的猴眼视网膜的视紫质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波形蛋白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及其原位杂交 ,检测PDT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视网膜抗体表达情况。结果 :猴眼视网膜非CNV区各层组织经PDT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视紫质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波形蛋白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原位杂交信号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PDT治疗后并未引起视网膜各层蛋白表达异常 ,VEGFmRNA在分子水平亦未见表达改变 ,因此PDT治疗对视网膜组织是安全的。
- 张青蔚张风严伟熊颖周辉
- 关键词:光动力学治疗免疫组织化学猕猴属脉络膜新生血管
-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伴假性外斜视一例被引量:3
- 2008年
- 患者女性,33岁。自幼眼斜,未治疗。正常产,无吸氧史。家中兄长眼斜,未治疗。检查:视力:右0.2/Jrl,左0.1/Jr1。散瞳验光:右-5.00DS,矫正视力0.6;左-5.00DS,矫正视力0.4°眼压:右14mmHg,左13mmHg。眼位:双眼外斜15。注视,交替遮盖双眼不动(图1)。双眼球运动正常。双眼角膜清,前房中深,瞳孔直径2mm,对光反射正常。同视机检查:Ⅰ+2°~+3°处交叉抑制,Ⅱ+2°~+18°,Ⅲ(+);近立体视未检出。双眼三棱镜遮盖试验:予底向内6n出现复视,不接受。小瞳孔眼底:视乳头边色正常,视网膜豹纹状,视网膜血管直平走行,黄斑血管弓变形,黄斑距视乳头4PD(图2),散瞳查眼底双眼周边部均见玻璃体纤维增殖。
- 卢炜周辉
-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外斜视渗出性家族性同视机检查视网膜血管
- 双眼Coats病的临床观察
- 1997年
- 目的:探讨双眼Coats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方法:对7例双眼Coats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治疗。结果:Coats病双眼发病较少(本组占11.7%),双眼病变多不平衡,病变较轻眼可不典型,位于颞侧周边,常无症状,可缓慢进展。结论:对Coats病患者检查双眼眼底和全身关联疾病实为必要。
- 张凤王光璐孟淑敏焦树玲彭晓燕卢宁严伟周辉
- 关键词:COATS病视网膜疾病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后角膜的光电镜改变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光敏剂行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后角膜的组织学改变。方法碱烧伤有色兔角膜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血啉单醚5mg/kg自耳缘静脉注射,不同的能量密度61.2-52.8J/cm2的氲绿激光照射角膜新生血管根部,不注射血啉单醚并单纯行同等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组作为对照组,PDT治疗后3h、1周、1个月行角膜光电镜检查。结果PDT后3h可见角膜急性炎症反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少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虹膜组织无损伤。PDT后1周角膜炎症反应大部分消失,可见新生血管腔内有无定形物质填塞和许多影子血管。透射电镜显示:PDT组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内线粒体显示出空泡样变,细胞形态不完整。结论血啉单醚作为光敏剂,应用氩绿激光对角膜新生血管行PDT治疗,导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能有效封闭角膜新生血管,对周围组织无明显损伤。
- 黄映湘张风李彬李志辉严伟熊颖周辉
- 关键词:氩绿激光角膜新生血管光动力学治疗
- 低分子量肝素防治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 (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 ,LMWH)对因玻璃体出血所致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防治作用 ,并研究其与临床上常用的与防治PVR有关的药物地塞米松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2 0只健康有色家兔 ,随机分成 4组 ,即对照组、LMWH组 (10 0IU)、地塞米松组 (5 0 0 μg)及LMWH(10 0IU) +地塞米松 (5 0 0 μg)组 (均以生理盐水稀释成 0 2ml) ,每组 5只 ,计 10只眼。采用经睫状体玻璃体腔注入药物及自体新鲜血 0 1ml的方法 ,观察LMWH对实验性兔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并与对照组、地塞米松、及联合用药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 14、2 1及 2 8天各组的平均增生级别分别为 :对照组 ,2 6、2 7和 3 4;LMWH组 ,0 75、1 0和 1 2 ;地塞米松组 ,2 6、2 7和 3 3;LMWH联合地塞米松组 ,0 6、0 6 5和 1 0 5。各时期LMWH组及LMWH联合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LMWH组与联合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LMWH对经兔睫状体玻璃体腔注入新鲜自体血继发的PVR有防治作用 ,地塞米松未见有防治作用 ,LMWH。
- 杨庆松王光璐张风孟淑敏焦树玲严伟周辉
- 关键词:肝素低分子量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LMWH
-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和管理被引量:4
- 2019年
-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RS)是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采集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易用性、实时性、高效性、纠错及数据管理功能,显著提高生物等效性(BE)临床研究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由于该EDRS尚属新兴事物,其在系统稳定性、数据记录的完整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科室实践经验,介绍BE研究中EDRS应用、管理及存在的不足。
- 倪四阳王淑民武峰郭韶洁韩颖戴玉洋周辉赵秀丽
- 关键词:生物等效性研究
- 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管理的问题及探讨
- 不良事件记录和因果评价是各期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首次人体试验或多中心、大样本、周期长的临床试验中。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从试验前和试验期不良事件认知,试验方案设计和指导原则以及不良事件记录和因果评价等方面出现...
- 郭韶洁赵秀丽周辉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了解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特征。方法 :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方法检查 16例 (2 1只眼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 ,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 :造影结果显示 ,视乳头均呈高荧光 ,视网膜主分枝动脉变细、有白鞘 ,但均显荧光 ,充盈可迟缓 ,仅 1例主分枝动脉部分闭塞 ,静脉迂曲、着染、渗漏。视网膜坏死灶多见于周边部 ,造影早期显不均匀弱荧光 ,晚期显强荧光 ,退行萎缩区呈斑驳样荧光 ,均伴周边小血管闭塞及无灌注区 ,后极部可见散在脉络膜炎性病变。结论 :FFA有助于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有助于诊断。
- 周辉王光璐
- 关键词: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 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分析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02~2005年门诊诊断的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9例9眼以及非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16例16眼。方法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比较医原性及非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主要指标动脉充盈出现时间、动脉充盈完成时间、静脉出现层流时间、静脉充盈完成时间。结果医原性中央动脉阻塞(4例)及非医原性中央动脉阻塞(12例)FFA表现的视网膜动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79.33±87.04)秒、(19.20±4.61)秒,视网膜静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128.07±149.11)秒、(33.16±15.34)秒。医原性(4例)及非医原性(4例)中央动脉阻塞合并中央静脉阻塞FFA表现的视网膜动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211.67±371.26)秒、(30.07±17.26)秒,视网膜静脉充盈完成时间分别为(232.43±358.52)秒、(48.81±11.64)秒。医原性眼动脉阻塞(1例)FFA表现为脉络膜背景荧光及中央动静脉充盈迟缓,血管出视盘后荧光素充盈中断,至晚期10分钟后仍不充盈,视网膜周边广泛无灌注区。结论医原性视网膜血管阻塞的视网膜动脉、静脉的充盈较非医原性者可能更迟缓。
- 周辉王光璐季海霞
- 关键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