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国俊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小肠
  • 2篇结肠
  • 2篇结肠镜
  • 2篇静脉
  • 2篇肠镜
  • 1篇多科协作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增多
  • 1篇血小板增多症
  • 1篇异位静脉曲张
  • 1篇增多症
  • 1篇直肠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异物
  • 1篇术后
  • 1篇套叠
  • 1篇脾切除

机构

  • 6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姜国俊
  • 4篇魏南
  • 4篇吴静
  • 3篇刘红
  • 3篇蔺武
  • 2篇王沧海
  • 2篇刘揆亮
  • 2篇吴静
  • 2篇林香春
  • 2篇林琳
  • 1篇尹金淑
  • 1篇白云波
  • 1篇高炳霞
  • 1篇刘芳勋
  • 1篇宿慧
  • 1篇金延方
  • 1篇周晓红
  • 1篇彭洪
  • 1篇谢洪
  • 1篇台卫平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对血栓形成的影响——附60例报告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与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将60例脾切除术后随访60日以上的病例设为脾切除术组,并按术后血小板值分组:血小板增多组(血小板计数等于或超过400×109/L)和非血小板增多组(少于400×109/L)。另选同期行胆囊切除术并随访时间超过60日的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术后60日内血小板计数资料和血栓检出情况,并作比较。结果:术后血小板增多组5例(5/32)、非血小板增多组5例(5/28)、对照组1例(1/50)查出血栓,血小板增多组血栓发生率与非血小板增多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绝大部分血栓(9/10)发生在术后20日内。结论: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对血栓形成可能没有影响。术后20日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时期。
姜国俊金延方
关键词:脾切除术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血栓门静脉
成年食管异物住院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该研究旨在分析食管内异物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多科协作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食管内异物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误食异物24 h内得到有效治疗;B组,误食异物超过24 h得到有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食道异物的种类、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最常见的异物为枣核、动物骨头和鱼骨。食管上段异物常见,其中A组比B组更常见。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存在明显差异。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住院时间长,多科协作治疗能给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法。结论大多数食管内异物能在内镜下取出,24 h内有效的治疗能减少并发症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消化内科、耳鼻喉科及胸外科多科协作能给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
谢洪尹金淑彭洪周晓红白云波姜国俊魏博
关键词:食管异物内镜成人多科协作
LDRf分型法在肠道异位静脉曲张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LDRf分型法在肠道异位静脉曲张(Ec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近年经内镜确诊肠道EcV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5~79岁,平均56岁。EcV病因:肝硬化11例,肝外门脉梗阻4例...
姜国俊吴静林香春蔺武魏南高炳霞王沧海
文献传递
5例结肠镜发现的肿块型回肠肿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结肠镜发现的肿块型回肠肿瘤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检索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诊治资料完整的、经结肠镜发现的回肠肿瘤患者(肿块型),共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既往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结肠镜结果、手术和术后病理、其他治疗和随访等,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28~58岁。腹痛、便血、排气排便减少、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腹部CT提示小肠-结肠型肠套叠,1例提示回盲部占位、伴肝转移。结肠镜提示:1例于回肠末端见一4 cm×3 cm大小分叶肿物,色稍红,于回盲瓣和小肠内滑进滑出;2例提示结肠肝曲肿物,头端2~4 cm大小,色红,表面黏液附着,可见“长蒂”(小肠绒毛)连接至回盲部,活检病理1例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提示炎症;1例提示一累及回盲部和升结肠的巨大肿物,根部可见小肠绒毛样结构,活检病理提示炎症;1例提示回肠末端肿物,约占据1/2管腔,活检病理提示炎症。5例患者均经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分别提示脂肪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和神经纤维瘤。结论结肠镜发现的肿块型回肠肿瘤临床和内镜表现均无特征性,部分可出现小肠-结肠型肠套叠,腹部CT是重要的术前诊断方法,手术是重要的诊治手段,确诊需手术病理。
王苗苗林琳刘红魏南姜国俊孟明明吴静
关键词:小肠肿瘤回肠结肠镜肠套叠
NICE分类方法在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从学习到提高
通过评价不同经验的内镜医师应用NICE分类方法鉴别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的能力,并比较系统学习前后诊断能力的变化,评价NICE分类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诊断价值及推广价值.本研究以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消化内...
司空银河宿慧刘芳勋林香春吴静刘揆亮蔺武魏南姜国俊刘红台卫平
文献传递
不明原因回肠末端病变与过敏性疾病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回肠末端病变临床、内镜特点,探讨不明原因回肠末端病变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01月至2019年0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并首次发现回肠末端病变且诊断不明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药物史、各种原因未活检行病理检查者、回肠末端病变结合临床和病理明确诊断其他疾病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过敏性疾病史、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原因、结肠镜下表现、活检病理、胃镜结果、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86例患者,男性192例(67.1%),女性94例(32.9%),平均年龄(46.4±13.5)岁(13~83岁)。回肠末端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糜烂169例(59.1%)、溃疡46例(16.1%)、黏膜充血肿胀50例(17.5%)、多发黏膜隆起18例(6.3%)、绒毛粗大或变短3例(1.0%)。其中36例(12.6%)活检病理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79例(27.6%)存在过敏性疾病史:其中过敏性鼻炎38例、支气管哮喘5例、湿疹27例、荨麻疹7例和过敏性结膜炎2例;结肠镜下以黏膜糜烂为主要表现(60.8%,48/79),16.5%(13/79)活检病理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有无过敏性疾病史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回肠末端病变诊断困难,需注意甄别过敏性疾病相关的回肠末端病变;结肠镜检查发现回肠末端病变除病变处进行活检外,还应结肠多点活检,为临床诊断提供病理学依据。
林琳刘红刘揆亮王沧海魏南蔺武姜国俊吴静
关键词:结肠镜小肠过敏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