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晓
- 作品数:100 被引量:3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河北省小麦苗期根病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 本研究对河北省小麦苗期根病进行调查,并对其病原进行鉴定。从分离结果看,河北省小麦根病的病原主要是禾古镰刀菌和离蠕孢菌,其次为丝核菌。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苗期根病在河北省各地区普遍发生,地区间发生程度、发病率以及主要病害种...
- 纪莉景孔令晓王连生栗秋生李聪聪程晓亮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病原鉴定病害防治
- 外来玉米种质的抗病和抗逆性选育被引量:3
- 2010年
- 为改善国内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良抗性种质资源的状况,在500余份外引玉米材料中,鉴定筛选优良的抗病、抗逆基因,通过与国内骨干系杂交或组建抗病、抗逆群体,鉴别筛选含抗病、抗逆基因的材料回交纯合,再通过配合力测定,最终选育出新的优良自交系用于国内杂交种的选育,由此鉴定筛选出高抗锈病的材料25份、高抗大斑病10份、高抗穗腐病2份、高抗小斑病1份、高抗灰斑病2份、特早熟材料5份等,其中有现已标记定位出的不同抗大斑单基因的玉米材料8份,现已标记定位出的不同抗锈病基因的玉米材料25份,经进一步的遗传改良,获得超过35份抗病、抗逆自交系,利用新的抗逆自交系选育出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植9831。
- 王连生栗秋生孔令晓纪莉景
- 关键词:抗性鉴定
- 耕作方式对小麦根部病害的影响
- 小麦根病是引起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病变的一类病害的总称,引起小麦根病的病原菌主要包括镰刀菌(Fusarium)、蠕孢菌(Biplaris)、腐霉菌(Phyth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各地区病原菌的组成不同...
- 程晓亮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孔令晓
- 文献传递
-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RNA病毒的检测及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征被引量:2
- 2021年
-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真菌病毒能够在真菌体内进行复制和繁殖,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资源。为了明确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潜在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分离纯化玉米小斑病菌150株,通过ds RNA提取及凝胶检测的方法检测带毒率,从分离的150株玉米离蠕孢中获得10株带有ds RNA病毒的菌株。通过电镜观察及RT-PCR方法验证发现5个菌株带有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通过原生质体脱毒的方法获得无毒菌株后比较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胞外酶的分泌。结果发现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降低了玉米离蠕孢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显著降低其致病力及淀粉酶的分泌。本研究明确了河北省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明确了携带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了研究基础。
- 王亚娇栗秋生吴玉星李聪聪孔令晓
-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生物学特征致病力
- 玉米褐斑病适宜侵染时期研究
- 2016年
- 测定玉米褐斑病的适宜侵染时期及不同叶龄玉米叶片浸提液对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叶龄玉米感染褐斑病的程度不同,5~7叶期玉米较易感病,其中,5叶期玉米上褐斑病发生最重,郑单958和浚单20病情指数分别为51.1和32.5,显著高于其他叶龄。郑单958和浚单20的玉米叶片浸提液均能提高褐斑病菌休眠孢子囊的萌发率,其中,以第5片叶的浸提液对休眠孢子囊的萌发提高最显著,郑单958和浚单20第5片叶的叶片浸提液分别比对照的萌发率提高15.1%和38.8%。因此,5~7叶期玉米易感褐斑病,玉米褐斑病的最适宜侵染时期为5叶期。
-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王亚娇李聪聪孔令晓
- 关键词:玉米褐斑病侵染时期
- 玉米大斑病早期防治技术研究
- 玉米大斑病是由大斑突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引起的叶枯型病害,在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南方冷凉山区曾几度流行,由于玉米大斑病发生时期植株高大郁闭...
-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李聪聪孔令晓
-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药剂防治
- 烟草及向日葵上列当Orobanche cumana的发生及其生物防治被引量:35
- 2006年
- 近年,在河北省部分烟草和向日葵种植地发现大量寄生性杂草列当发生并造成严重为害。经鉴定为向日葵列当O robanche cumanaW allr.。向日葵、烟草、番茄和黄瓜等作物的根分泌物能够刺激向日葵列当O.cumana种子萌发,而油葵根的分泌物则不能刺激向日葵列当种子萌发。利用列当致病镰刀菌L2菌株进行田间生物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2.4%。L2菌株对小麦、玉米、棉花、烟草和向日葵等作物生长无影响,L2菌株粗毒素能够抑制列当种子萌发,并造成列当种子萌芽管损伤。
- 孔令晓王连生赵聚莹栗秋生赵密霞
- 关键词:列当生物防治
- 新月弯孢霉的生物学特性
- 河北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菌以新月弯孢霉为主,新月弯孢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40 ℃,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5 ℃.光照有利于新月弯孢霉菌丝的生长,但是光照时间对新月弯孢霉产孢量的影响成负相关,黑...
- 孔令晓王连生赵聚莹栗秋生
- 关键词:玉米叶斑病新月弯孢霉生物学特性
- 文献传递
- 土壤镰刀菌种群检测的巢式PCR-DGGE方法的建立
- 2010年
- 本试验比较了4种提取小麦-玉米轮作免耕田土壤DNA的方法,并对巢式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检测土壤中镰刀菌多样性的PCR-DGGE体系。结果表明:土壤DNA的质量是影响PCR扩增结果的关键因子,试剂盒Fast DNA SPINfor Soil所提土壤DNA片段接近23 bp,A260/A280比值为1.84,DNA产量为18.1μg/g,更适合进行PCR反应。DNA模板的浓度决定PCR扩增结果,第一轮PCR扩增的DNA模板适宜量为2~5 ng,以第一轮PCR产物的原液为模板进行第二轮PCR扩增,在退火温度为67℃时扩增结果最好。PCR产物在变性范围为45%~60%的丙烯酰胺梯度凝胶中电泳7~8 h,其条带能够完全分离,可以用作土壤中镰刀菌多样性的检测。
- 程晓亮纪莉景王连生栗秋生朱杰华孔令晓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镰刀菌PCR-DGGE
- 一种基于花香气味的银锭夜蛾食诱剂
- 本发明涉及害虫引诱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银锭夜蛾食诱剂。该食诱剂基于花香气味研制,由2‑苯丙醛、苯乙醇和惕格酸叶醇酯三种成分构成,在田间对银锭夜蛾引诱效果显著,能够同时有效诱集雌雄虫,可用于银锭夜蛾的种群动态监测或集中...
- 张涛张晓芳李敏孔令晓高占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