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垂国
- 作品数:156 被引量:916H指数:1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手术后相邻节段PJK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中期随访时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对临床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在我院行长节段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3.2岁.术前...
- 曾岩陈萧霖陈仲强郭昭庆齐强李危石孙垂国钟沃权姜宇孙卓然
-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
-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长节段(≥5个椎体)固定融合手术、年龄≥45岁、随访时间≥2年的DLS患者共60例。将随访时出现PJK的患者纳入PJK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用单变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个体资料、手术资料和影像学参数间的差异,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个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和T-值。手术资料包括固定融合椎体数、最上端固定椎(UIV)位置、最下端固定椎(UIV)位置、截骨操作和椎间融合。影像学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总矢状位序列(GSA)、矢状位平衡(SVA)和交界区后凸角(PJA1为UIV+1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PJA_2为UIV+2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等。结果:研究共纳入DLS患者60例,年龄63.2±6.4岁(45~74岁),术前Cobb角28.51°±10.94°(10.7°~55.1°),手术平均固定融合节段6.7±1.3个(5~9个)。随访40.3±11.1个月(24~59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发生PJK(PJK组),49例患者未发生PJK(对照组),PJK发生率为18.3%。与对照组相比,PJK组有更多的BMD<0.850g/cm2例数(100.0%vs 36.1%,P=0.005);更多的UIV位于T11-L1例数(100.0%vs 69.4%,P=0.030);更多的术前PJA1>9°例数(45.5%vs 10.2%,P=0.013)、术前TLK≥15°例数(63.6%vs 22.4%,P=0.012)、术前SS<25°例数(90.9%vs 46.9%,P=0.016)、术后即刻PJA_2≥5°例数(100.0%vs 46.9%,P=0.001)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例数(90.9%vs 46.9%,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PJA_1>9°(OR=19.432,P=0.017)、术前SS<25°(OR=23.131,P=0.022)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OR=22.382,P=0.025)为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JA
- 陈萧霖曾岩陈仲强于淼袁磊齐强郭昭庆李危石孙垂国
- 关键词:发生率退变性腰椎侧凸
-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 姜宇袁磊郭昭庆李危石陈仲强齐强曾岩孙垂国钟沃权孙卓然
- 关键词: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手术
-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手术治疗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手术治疗31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3—56岁,平均33.4岁。手术方式包括后路经后凸顶点(椎弓根或椎间隙)截骨+闭合矫形或前方撑开-后方闭合矫形和后凸融合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和前柱重建。观察手术前后的后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和脊柱矢状位的平衡状况。同时于术前和随访时应用Frankel分级评定下肢神经功能,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用患者满意指数(PSI)评价手术满意度。结果术前平均后凸角度为94°±27°,平均腰椎前凸角为71°±20°,脊柱矢状位力线平均为(-15±44)mm。术后1周平均后凸角度改善为26°±11°,平均改善率为71.4%。术后平均随访22.5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后凸角度为28°±12°,平均改善率为70.0%;平均腰椎前凸角为46°±11°,平均改善率为35.1%。术后后凸角度和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和8.1,P〈0.05)。脊柱矢状位力线平均为(-4±22)mm,平均改善率为73.4%。术前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13例,D级13例,C级5例;末次随访时E级增加至20例,D级8例,C级3例。术前ODI评分平均为(13±1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为(7±8)分,平均改善率为45.2%。PSI显示总满意率为90.3%。结论根据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截骨矫形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 曾岩陈仲强郭昭庆齐强李危石孙垂国
- 关键词:脊柱后凸截骨术
- 超声骨刀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引量:49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超声骨刀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5月确诊为胸椎管狭窄症并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后路胸脊髓减压术的患者28例,其中单纯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者16例,共计切除胸椎管后壁55个节段;在胸椎管后壁切除基础上再行单节段环形减压术者12例,共计切除胸椎管后壁44个节段。术中实时记录胸椎管后壁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有无神经根损伤和脊髓损伤、有无硬膜损伤和脑脊液漏;术后第5天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单个节段胸椎管后壁切除的时间为3.0±1.4min(2.0~5.7min)。单纯行胸椎管后壁切除术的16例患者单个节段胸椎管后壁切除的术中出血量为108.3±47.3ml(50.0~200.0ml);行环形减压术的1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13.8±217.0ml(255.0~800.0ml)。未出现因为超声骨刀切割导致的硬膜损伤、脑脊液漏;在进行"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中,2例患者分别发生左侧T2、T4神经根切割,均发生在黄韧带骨化导致椎管严重狭窄的节段,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侧胸壁放射痛,保守治疗4周后好转;另1例术后无明显不适。术后第5天28例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脊髓损害症状加重的患者。结论:应用超声骨刀可以相对安全、有效地完成胸椎管狭窄症的减压手术;在黄韧带骨化导致胸椎管严重狭窄的节段,应用超声骨刀进行"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时有损伤相应节段神经根的风险,应严格控制切割深度。
- 王岩陈仲强孙垂国
- 关键词:椎管狭窄症胸椎手术超声骨刀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内单次注射温敏型辛伐他汀/泊洛沙姆水凝胶促进OVX小型猪骨形成的研究
- 目的 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脆性骨折,局部治疗可以强化局部骨骼,减少骨折。本研究结合骨质疏松骨折好发部位非常集中以及辛伐他汀刺激成骨但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特点,研究局部施用辛伐他汀是否可以有效促进成骨。研制可注射温敏...
- 宋纯理谭杰付鑫孙垂国柳晨冷慧杰
- 关键词:辛伐他汀骨形成小型猪
- 脊柱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 目的:针对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设计一种新的矫形固定手术方式,观察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采用后凸局部节段切除截骨,于断端撑开状态下双轴旋转矫形固定植骨融合技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
- 陈仲强郭昭庆齐强李危石曾岩孙垂国
-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脊柱融合术截骨术
-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被引量:25
- 2007年
- 目的回顾研究手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1991至2005年手术治疗胸椎OPLL 55例,男19例,女36例;年龄35-73岁,平均51.9岁。均伴有脊髓损害。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椎管后壁切除术34例、前方OPLL切除减压术15例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6例。结果55例中36例(65.5%)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OLF),18例(32.7%)合并颈椎OPLL。单纯发生于上胸椎的OPLL 13例(23.6%),中胸椎12例(21.8%),下胸椎及胸腰段17例(30.9%),广泛分布者13例(23.6%)。4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7.1个月(6~168个月)。37例神经功能有改善,改善率为76.6%,无改善2例,加重4例。前方入路获随访者13例,其中3例症状加重,余改善率平均为82.9%(42.9%~100%)。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术获随访者25例,1例无改善,1例加重,余改善率平均为72.6%(22.2%~100%)。前后路联合手术获随访5例,1例无改善,余改善率平均为83.9%。结论胸椎OPLL常合并胸椎OLF及颈椎OPLL。上胸椎OPLL合并颈椎管狭窄可一期行颈后路单开门及上胸椎椎管后壁切除术。两个节段以内的OPLL且不合并有造成脊髓压迫的胸椎OLF可行前路OPLL切除减压术,否则行后路椎管后壁切除术。单节段的OPLL合并胸椎OLF可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 李危石陈仲强曾岩齐强郭昭庆孙垂国刘忠军
- 关键词:胸椎椎管狭窄骨化后纵韧带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术后远期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的远期疗效,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伴胸脊髓病接受手术治疗并获5年以上随访的44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手术时年...
- 孙垂国陈仲强刘忠军刘晓光齐强郭昭庆李危石曾岩
- 关键词:胸椎骨化异位性
- 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韧带细胞成骨潜能的评估及相关高通量测序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估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韧带细胞的成骨潜能,并采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进一步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入院的1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骨化组)与10例不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胸椎疾病患者(非骨化组),术中收集黄韧带标本行细胞培养,采用Flexeell FX-4000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对细胞施加周期性牵张应力来诱导成骨并检测两组细胞成骨指标的表达,再各纳入3例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染色镜下观察染色细胞数和面积半定量分析,以及ALP活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骨化组表达在0h明显高于非骨化组(t=5.757,5.141,2.358,P〈0.05),且随诱导成骨而增加,其中定量检测及染色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4,P=0.003;F=17.35,P=0.000)。Read-time PCR结果显示骨化组ALP、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骨钙素(Osteoealein,OCN)的表达水平在0h、12h和24h几乎均高于非骨化组,且随诱导成骨而增加,除BMP-2和OCN在12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指标在两组的表达与Real-time PCR结果类似。而在各项检测中非骨化组各指标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骨化组出现671个上调基因和314个下调基因。在得到的基因本体功能分析(gene ontology terms,GO terms)中可发现22个上调基因富集到的与成骨相关的GOterms。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韧带细胞具有较高的成骨潜能,并明显表达成骨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基因LIRL1、PTHLH、DKK1、BMP6、SPP1和FGF1等可能与TOLF的成骨紧密相关。
- 宁尚龙陈仲强马信龙范东伟孙垂国苗军曾岩李危石
-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异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