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庆
- 作品数:105 被引量:84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西藏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调查西藏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方法:2017年2月-2018年7月对西藏高原地区177例T2DM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及中文版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调查,并对服药不依从原因进行质性访谈。结果:本次调查中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得分为(4.350±1.768)分。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婚姻情况、病程、家庭收入、是否定期测血糖及是否可定期接受健康指导对服药依从性有影响(P<0.05)。将其引入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婚姻情况、职业、病程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最大(P<0.05)。质性访谈结果也与调查结果相符。结论:需建立系统长期的糖尿病管理体系帮助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药,重点关注家庭的支持、职业教育及病程长的患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俞玲娜汤莉张刚庆刘丽红李兰
- 关键词:糖尿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
- 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效果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效果。方法查阅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前(2011年)和开展后(2012年)普通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病历资料,评价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3.90%(76/141),2012年下降至5.59%(10/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8,P<0.05);整治后(2012年)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为人民币81.52元,较整治前(2011年)的624.73元减少了543.21元,下降了86.95%;联合用药较少,均以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为主,分别占93.42%和80.0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降低了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相关费用。
- 林冠文刘瑛李贵涛张刚庆
-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专项整治
- 肾移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撤除激素17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肾移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撤除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可行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了17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31岁;12例为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例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时间为术后8~18个月,平均为13个月;1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均接受含激素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在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均迅速减少激素用量,并于1周内撤除;撤除糖皮质激素后,对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进行综合性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尿蛋白、排斥反应等。结果在558例肾移植患者中,并发不同程度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7例,发病率为3%(17/558);17例经撤除糖皮质激素、中药及理疗,16例症状消失,逐渐康复;1例无效,行左侧髋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在撤除糖皮质激素后多次复查肾功能均正常,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其中,2例在撤除糖皮质激素2周后,出现蛋白尿++~+++,检测CsA浓度低于100μg/ml,遂改用FK506同时加用雷公藤治疗,2个月后蛋白尿转阴。结论肾移植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时撤除激素,同时给予综合治疗,对缺血坏死的股骨头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撤除激素对移植肾有一定影响,不可作为预防肾移植术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常规方法;撤停激素的时间应在肾脏移植手术8个月以后。
- 黎程方驰华刘东吴家清张刚庆
- 关键词:肾移植糖皮质激素股骨头缺血坏死
- 应急反应后备医院急诊科加强灾害医学教育初步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医院在灾害医学救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急诊科是医院参与灾害救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后备医院的急诊科更是应该加强灾害医学教育。为了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灾害医学救援水平,本文分析灾害医学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对灾害医学教育的必要性、方式、方法及内容进行探讨,指出急诊科医务人员灾害医学救治的意识及能力的提高已经刻不容缓。
- 叶泽兵覃海森张刚庆
- 关键词:急诊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312例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与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有效降低治疗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312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等,诊断正确299例,诊断符合率为95.8%。本组非手术治疗25例,2例中转为手术,2例因病情危重死亡。手术治疗289例,治愈271例。全组共治愈296例,治愈率为94.9%。死亡16例,死于出血性休克和多发脏器损伤。结论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疗效较好,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和严重多发伤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外科治疗策略。非手术治疗应掌握严格的适应症。
- 刘兴涛叶泽兵张刚庆覃海森梁国挺李晓峰白鲲鹏
- 关键词:脾切除术脾破裂创伤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连续的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院前急救中给予替罗非班,后者常规治疗,两组入院以后即刻行PCI术,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 I血流分级,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治疗组和对照组CV的TIMI血流分级、CK-MB值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 叶泽兵张刚庆杨旺明饶先伟赵雅红李克明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院前急救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干细胞研究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6
- 2003年
- 干细胞的研究就是探索有关单个细胞增生、分化,甚至发展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在成熟的机体内健康的细胞替换衰老和受损伤的细胞规律和机制的研究.干细胞的研究已深入到了医学的各个方面.本文结合近年的文献,对干细胞研究过程中,随着新的发现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干细胞的定义、干细胞的来源、干细胞的不同类型、干细胞进行医学方面的治疗潜力、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必须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障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和进展作一综述.
- 张刚庆方驰华
-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分化生物学特性胚胎干细胞
- 黄芪注射液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β(NF-κβ)激活与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第2代HUVECs用于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β亚单位p65的表达程度,Western blot检测核内NF-κβ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6、ICAM-1浓度。结果TNF-α有效激活NF-κβ并诱导HUVECs分泌IL-6、sICAM-1增加;黄芪注射液预先孵育2h能抑制NF-κβ表达并减轻TNF-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TNF-α可能通过激活NF-κβ使IL-6、sICAM-1增加,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黄芪注射液对上述反应有拮抗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NF-κβ途径实现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 叶泽兵汪凡军张刚庆杨旺民覃海森刘兴涛
-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脐静脉内皮细胞白介素-6细胞间黏附分子-1
- 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被引量:42
- 1997年
-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近年来为防治腹腔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所采用的一种新技术。它综合利用了区域化疗、热疗和大容量液体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在术中清除和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有效防治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是配合手术最合理、有效的辅助措施。
- 张刚庆
- 关键词:肿瘤恶性药物疗法
- 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癌的研究——临床实验研究
- 1997年
- 本文报道了27例进展期胃肠癌术中根治或姑息性切除病灶后,施行丝裂霉素(MMC)腹腔或盆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在术中切除病灶后,以MMC~5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经NK-1单机电脑型热灌注化疗仪加热后循环灌入腹腔,使腹腔内温度维持在41℃~43℃,持续60分钟,并分别于灌注后10、20、30、40、50、60分钟分别取腹腔液、门静脉血、外周静脉血,以高效液相法测定MMC浓度。 结果:CHPP和PHC全过程顺利,血压、中心静脉压、二氧化碳分压稍上升,肺顺应性和血PH值稍有下降,无明显呼吸、循环障碍。术后无明显化疗症状,白细胞有暂时下降,3~7天恢复正常。无肠瘘、化学性腹膜炎、肠梗阻、腹腔感染出现。二例患者因其它病再次开腹,未发现复发和转移。药代动力学显示CHPP、PHC时,腹腔液MMC浓度最高,峰值浓度为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的1.6和4.4倍,平均分别为1.7和4.3倍。门静脉血MMC浓度次之,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为外周静脉的2.7和2.6倍。外周血浓度最低,三者间保持持久恒定的浓度差。结果表明:CHPP、PHC在腹腔或盆腔提供高浓度MMC,通过热疗与化疗协同作用,直接杀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残存微小癌灶,化疗毒副作用小。无手术并发症出现。防止术后复发和肝转移。
- 卿三华张刚庆周正端齐德林
- 关键词:热灌注化疗手术胃肠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