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木辉

张木辉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有孔虫
  • 2篇二叠纪
  • 1篇灯影组
  • 1篇牙形石
  • 1篇盐岩
  • 1篇岩系
  • 1篇源岩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纪
  • 1篇三叠统
  • 1篇沙海
  • 1篇台地
  • 1篇碳酸
  • 1篇碳酸钙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碳酸盐岩台地
  • 1篇烃源
  • 1篇烃源岩
  • 1篇器官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深...

作者

  • 5篇张木辉
  • 2篇顾松竹
  • 1篇周炼
  • 1篇刘倩
  • 1篇喻建新
  • 1篇张宁
  • 1篇冯庆来
  • 1篇王夏
  • 1篇罗翠
  • 1篇江海水
  • 1篇雷勇
  • 1篇沈俊
  • 1篇张磊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纪末期缺氧环境中的有孔虫
华南晚二叠世的有孔虫已有较多报导,然而目前所发现的有孔虫基本上是来自含氧量正常的灰岩相地层,个别报导来自贫氧的硅质岩相。对于缺氧甚至还原环境中的有孔虫,迄今尚未有系统详细的报导,因为在这种环境下生物原本就稀少,同时还有后...
张木辉顾松竹
关键词:有孔虫缺氧环境二叠纪末期
文献传递
南海中沙海域表层沉积物浮游有孔虫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2022年
对南海中部中沙海域海底采集的93个表层沉积物样样品进行浮游有孔虫的鉴定分析,获得13属28种浮游有孔虫,依据其中20个主要浮游有孔虫属种的Q型因子分析结果及其抗溶性和生活的气候地带特征,共划分出3个浮游有孔虫组合(占解释总方差的92.3%),包括抗溶性不同的2个热带组合和1个温带-亚热带组合。易溶性的热带组合以Trilobatus sacculifer-Globigerinoides ruber为代表,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台地斜坡区和海岭区。抗溶性热带组合主要以Globorotalia menardii-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为主,主要分布在中沙海槽和南海深水海盆区。温带-亚热带组合以Globigerina rubescens为代表,主要分布在中沙碳酸盐岩台地北部斜坡区。研究发现,本区浮游有孔虫的分布主要受海水深度控制,而不同温盐性质水团的入侵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Globigerina rubescens在中沙碳酸盐岩台地北部斜坡区的富集就是响应研究区以北低温高盐水团的佐证之一。同时,浮游有孔虫的相关分布特征(丰度、简单分异度、碎壳率和易溶种/抗溶种)进一步指示研究区的碳酸钙溶跃面约为2750 m,碳酸钙补偿深度约为3400~3700 m。
刘时桥陈万利张木辉陈靓张经纬陈俊锦秦永鹏吴时国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表层沉积物
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初级生产力的演化以及大隆组黑色岩系初级生产力的定量估算被引量:9
2014年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后初级生产力是升高还是降低仍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华南两个深水剖面(峡口和新民剖面)的研究发现,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初级生产力是逐步降低的,而且从Clarkina changxingensis-C.deflecta带到Hindeodus parvus-Isarcicella isarcica带经历了升高-降低-恢复-衰退-萧条5个演化阶段.从C.meishanensis带底部开始,初级生产力开始大幅度衰退,但由于环境的恶化,海洋表层生物群发生了转变,大量适应恶劣环境的疑源类和蓝细菌(灾难种)反而繁盛.而后初级生产者在H.parvus-I.isarcica带出现大的萧条.通过对华南2个剖面晚二叠世大隆组黑色岩系初级生产力的定量计算发现,大隆组黑色岩系的初级生产力相当于现代海洋上升流区域生产力的平均值,这套地层是潜在的优质烃源岩.大隆组出现这种高生产力的现象可能与当时华南板块处于赤道上升流附近有关,但不同剖面因受氧化还原和后期改造作用的影响,保存下来的有机质含量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
沈俊周炼冯庆来张木辉雷勇张宁喻建新顾松竹
关键词:古生产力黑色岩系烃源岩大隆组
川东北灯影组克劳德管富集层及其储集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近年来,继安岳气田的发现和绵阳—长宁裂陷的提出,四川盆地埃迪卡拉系—下寒武统得到了重点关注。这些油气藏的储集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的微生物岩和富岩溶孔隙白云岩中。通过讨论埃迪卡拉纪末期首次出现的动物骨骼化石克劳德管(Cloudina)对当时白云岩储层的潜在影响,可拓展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思路。【方法】基于四川盆地东部鹿页1井岩心资料,通过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micro-CT分析,对灯四段顶部的岩矿特征、孔隙类型、成岩类型、成岩序列、孔隙演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川东巫溪地区灯影组顶部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中存在较丰富的管状动物化石,依据其形态特征可鉴定为Cloudina,其基质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组构。识别出的孔隙类型有管状化石壳体构成的生物孔,以及基质中的粒间孔、沥青孔、晶间溶孔和晶内溶孔;识别出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多期的溶蚀作用、胶结作用以及充填作用。从重建的孔隙形态与分布来看,管状化石对生物碎屑微晶白云岩的孔隙度贡献显著,化石富集层的孔隙度至少为0.7%,而基质孔隙度仅为0.1%~0.4%。【结论】富集成层的Cloudina是灯四段局部层位中除微生物礁丘以外的另一个重要孔隙来源。这说明埃迪卡拉纪末期动物矿化骨骼的出现不仅是生物演化上的创新,也为油气储层的类型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张敬轩罗翠王夏王夏刘倩张磊张木辉刘倩
关键词:埃迪卡拉系孔隙储集特征
四川广元上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部的牙形石Hindeodus齿串
几个或多个牙形石分子有规律地聚在一起,形成牙形石齿串(cluster)。齿串保留了部分牙形石多分子器官的信息,可以帮助重建牙形石多分子器官,对了解牙形动物这类已经灭绝的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处理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下三叠...
江海水张木辉
关键词:牙形石下三叠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