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飞

作品数:67 被引量:535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4篇骨折
  • 48篇流行病
  • 48篇流行病学
  • 22篇性别
  • 22篇性别分布
  • 20篇流行病学研究
  • 20篇成人
  • 17篇年龄
  • 17篇年龄分布
  • 13篇成年人
  • 9篇股骨
  • 9篇病例
  • 9篇病例对照
  • 9篇病例对照研究
  • 7篇远端
  • 7篇肱骨
  • 7篇胫骨
  • 7篇胫骨骨折
  • 6篇远端骨折
  • 6篇桡骨骨折

机构

  • 67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衡水市第四人...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67篇张飞
  • 59篇张英泽
  • 47篇刘勃
  • 46篇陈伟
  • 44篇刘松
  • 40篇陈霄
  • 40篇田野
  • 34篇孙家元
  • 32篇杨光
  • 32篇刘磊
  • 32篇杨宗酉
  • 26篇殷兵
  • 20篇李佳
  • 18篇李彦森
  • 16篇董天华
  • 16篇王海立
  • 10篇张如云
  • 9篇赵海涛
  • 7篇张为
  • 7篇孙涛

传媒

  • 38篇中华创伤骨科...
  • 9篇中华老年骨科...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骨科临床与研...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8篇2017
  • 17篇2016
  • 13篇2015
  • 6篇201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 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问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诊治的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及Schatzker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结果 共统计2 004例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占同期成人胫腓骨骨折的10.87%(2 004/18 432),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1.86% (2004/107648).男l 425例,女579例,男女比为2.46∶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50岁(25.65%).高发骨折类型:AO分型为41-B型(67.91%),Schatzker分型为Ⅵ型(22.31%).A组1 033例,B组971例,分别占同期成人胫腓骨骨折的10.09%、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1.86%、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51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31.93%)、AO分型41-B型骨折构成比(71.06%)及Schatzker分型Ⅲ型、Ⅳ型骨折构成比(22.35%、19.88%)均显著高于A组(24.20%、64.96%、14.52%、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成人胫骨平台骨折占同期成人胫腓骨骨折的10.87%,占同期成人全身骨折的1.86%;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 ~ 50岁,AO分型41-B型骨折多见与前5年相比,后5年成人胫骨平台骨折占同期成人胫腓骨骨折的比例、≥51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AO分型41-B型骨折构成比及Schatzker分型Ⅲ型、Ⅳ型骨折构成比均增高.
田野王娟陈伟张飞刘勃刘松杨光陈霄杨宗酉张迪孙家元刘磊殷兵张如云张英泽
关键词:胫骨骨折流行病学成年人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成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整理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西部地区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将东部地区35家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损伤类型(Schatzker分型)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4603例成人胫骨平台患者,41—5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男、女性高发年龄段分别为41。50、51~60岁。A组骨折高发年龄段为51—60岁,B组骨折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两组间高发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346例,男2348例,女998例,男女比为2.35:1;B组1257例,男821例,女436例,男女比为1.88:1,两组男女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Schaztker分型Ⅵ型骨折所占比例最高,其中A组898例,B组411例;Schaztker V型最少,A组214例,B组149例,两组骨折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胫骨平台骨折均多见于男性,东部地区患者平均年龄较西部地区高。两个地区均为Schatzker VI型骨折最多。
于沂阳常恒瑞李石伦杨光陈霄刘勃田野张飞董天华郑占乐陈伟张英泽
关键词:胫骨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中国华北和华东地区2010至2011年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流行病学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老年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及病案查询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39家医院诊治的老年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将华北地区18家医院资料定义为A组,华东地区21家医院资料定义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和骨折分型等。结果共收集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 413例,其中男性2 116例(39.09%),女性3 297例(60.91%),男女比为1∶1.56。所有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9岁(65~103岁),80~84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25.46%(1 378/5 413);左侧(2 791例,51.56%)多于右侧(2 622例,48.44%)。A组3 324例,其中男性1 431例,女性1 893例,男女比为1∶1.32;B组2 089例,其中男性685例,女性1 404例,男女比为1∶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6.712,P<0.001)。A组和B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8岁和8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282,P<0.001)。A组75~79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25.42%(845/3 324);B组80~84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26.28%(549/2 089)。A组骨折高发类型为Ⅰ型,占28.34%(942/3 324);B组骨折高发类型为Ⅱ型,占29.15%(609/2 089)。两组比较,V型骨折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骨折类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女性多见,华北和华东地区高发骨折类型分别为Ⅰ型和Ⅱ型。与华北地区相比,华东地区患者年龄高,女性构成比高,Ⅰ型和Ⅲ型骨折构成比低,Ⅱ型和Ⅳ骨折构成比高。
刘松李佳李石伦陈伟朱燕宾张飞李彦森张英泽
关键词:老年人髋骨折流行病学性别分布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将我国东部地区35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 结果 共收集2 668例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A组1 852例,中位年龄为42岁(四分位数间距为33岁),高发年龄段为21 ~ 30岁,男女比为1.18:1;B组816例,中位年龄为37岁(四分位数间距为27岁),高发年龄段为31 ~40岁,男女比为1.80:1.A组患者男女比显著低于B组患者,中位年龄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6~20岁、31 ~40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B组,而≥61岁年龄段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AO分型:13-A型骨折1 399例(52.44%),13-B型骨折682例(25.56%),13-C型骨折587例(22.00%).A组患者13-A型、13-A1型骨折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肱骨远端骨折多发生于21 ~ 40岁年龄段,多见于男性,以13-A型关节外骨折多见.东部地区患者中位年龄及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西部地区,13-A1型骨折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西部地区.
陈霄刘勃李佳李石伦郭家良田野张飞杨光刘松朱燕宾张英泽
关键词:肱骨骨折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成年人
2008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5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儿童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儿童(年龄≤15岁)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等数据。所有患儿根据不同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3岁为婴幼儿期,3~6岁为学龄前期,7—11岁为学龄期,12—15岁为青春期,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段患者骨折部位的构成比。同时分析随年龄变化好发骨折部位的变化趋势。结果共收集8987例儿童骨折患者,占同期全部骨折的14.68%。其中男6225例,女2762例,男女比为2.25:1。以学龄期儿童骨折例数最多(2881例,32.06%),婴幼儿期最少(1245例,13.85%)。婴幼儿期男女比(1.65:1)最低,青春期最高(男女比为3.92:1)。骨折部位以肱骨远端骨折(22.40%)最多,其次为手部骨折(13.82%)和尺桡骨远端骨折(12.44%)。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最常见的骨折均为肱骨远端骨折,构成比分别为23.45%、33.52%、22.01%。青春期最常见的骨折为尺桡骨远端骨折(19.51%)。结论儿童骨折的特点是男性多见,骨折部位集中在上肢和手部,以肱骨远端骨折、手部骨折和尺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最常见的骨折为肱骨远端骨折。青春期最常见的骨折为尺桡骨远端骨折。
鞠林林刘勃陈伟刘松刘磊孙家元陈霄杨光朱燕宾李彦森张飞田野杨宗酉张英泽
关键词:骨折流行病学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儿童
牵引复位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本文介绍快速牵引复位器的结构及设计原理,对该复位器进行生物力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复位器符合力学分解平衡原则和人体生理特点。顺势双反牵引复位器是一种携带便捷、设计巧妙、牵引复位性能好的复位器,在手术室、急救现场和战场均可使用,并且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是目前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医疗器械之一。
叶丹丹李升侯志勇张飞陈伟郑占乐张英泽
关键词:骨折四肢长骨生物力学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成人浮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性别、合并骨折及骨折类型构成的差异,为此类骨折的诊治、预防等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诊治的成人(≥16岁)浮膝损伤患者资料,排除陈旧骨折、病理骨折及假体周围骨折等。所有影像资料由经过培训的4名本院骨科住院医师进行整理分型,并由本院2名骨科主任医师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进行监督检验,统计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合并骨折等数据。≤45岁患者为青年组,〉45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结果5年间共诊治成人浮膝损伤204例208侧,占成人全身骨折的0.40%(204/52225),占成人股骨骨折的3.93%(204/5196),占成人胫腓骨骨折2.49%(204/8199)。其中男173例,女31例;年龄16~85岁;青年组153例,中老年组51例。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90.20%(138/153)和68.63%(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808,P0.05)。 FraserⅠ型骨折87侧,Ⅱ型骨折121侧,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患者FraserⅠ型、Ⅱa型、Ⅱb型、Ⅱc型分别是70、40、16、30侧和17、12、5、18侧,两组各型骨折构成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字2=5.502,P〉0.05);Ⅱ型骨折中Ⅱb型骨折最少(21侧),Ⅱa、Ⅱc型骨折所占比例相近,但青年患者Ⅱa型(46.51%,40/86)骨折多于Ⅱc型(34.88%,30/86)骨折,中老年患者中Ⅱc型(51.43%,18/35)骨折较Ⅱa型(34.29%,12/35)骨折更多。结论青年男性为浮膝损伤的高危人群,常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胫骨平台较股骨髁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且骨折风险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张飞董天华陈伟刘勃田野朱燕宾陈霄杨宗酉杨光刘松张英泽
关键词:膝损伤股骨骨折胫骨骨折流行病学
2010年至2011年中国东部与西部地区成人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63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将我国东部地区35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地区28家医院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结果共收集7896例患者,其中A组5683例,男2829例,女2854例,男女比为0.99:1;中位年龄为42岁,四分位数间距为30—55岁。B组2213例,男1123例,女1090例,男女比为1.03:1;中位年龄为41岁,四分位数间距为31~54岁。两组患者的男女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594,P=0.441),而中位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44,P=0.000)。A组和B组的骨折高发年龄段分别为31~40岁、41~50岁,构成比分别为21.50%、2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骨折高发类型均为61-A型,构成比分别为82.23%、86.08%;骨折高发亚型均为61-A2型,构成比分别为41.47%、5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成人骨盆骨折男女比基本一致。东部地区以31—4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西部地区以41~50岁年龄段患者居多;整体而言,西部地区患者更年轻。两个地区均以61-A型骨折最多,骨折高发亚型均为61-A2型,但西部地区61-A型和61-A2型骨折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东部地区。
杨光陈伟于沂阳陈霄刘勃李石伦田野张飞刘松杨宗酉刘磊孙家元张英泽
关键词: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成年人
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肱骨髁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统计30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5.29%,占同期肘部骨折的3.39%,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24%。男197例,女106例,男女比为1.86:1。高发年龄段为青壮年,占63.70%;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高发类型为13-C2型(44.00%)。A组171例,B组132例,分别占同期肱骨远端骨折的5.40%、5.17%,占同期肘部骨折的3.72%、3.05%,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26%、0.22%,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男女比分别为1.44:1、2.67:1,青壮年患者构成比分别为58.48%、70.45%,13-C1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35.83%、18.10%,13.C3型骨折构成比分别为14.17%、44.76%,以上项目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问骨折多见于青壮年人群,男性约是女性的2倍。与前5年相比,后5年患者男女比、青壮年及13-C3型骨折患者构成比均升高,而13-C1型骨折患者构成比降低。
刘松陈伟朱燕宾李彦森殷兵王海立刘磊孙家元刘勃杨宗酉陈霄张飞田野姬晨妮李佳张英泽
关键词:肱骨骨折流行病学年龄分布性别分布
经骶1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时骶骨“非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观测骶骨侧位前上方“非安全区”的解剖学数据,为经骶1(S1)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18具正常成人骶骨防腐标本。行骶骨“非安全区”测量:应用游标卡尺及直尺测量S1椎体中线前后径长度( D)、测量骶骨翼斜坡在S1椎体投影的长度( L);圆规找到S1椎体前缘在椎体与骶骨翼移形侧面的投影点,游标卡尺测量两点间距离( H)。以L为底,H为高,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并比较不同性别间的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结果去除观测中变异较大的4具标本,余14具中,男(7例)、女(7例) S1椎体 D 分别为(27.68±0.90) mm 和(26.30±2.38) mm,L 分别为(23.62±2.62) mm、(22.05±1.25)mm,H分别为(17.70±0.98) mm、(16.40±1.03)mm。骶骨“非安全区”的面积分别为(209.10±30.99)mm2、(180.79±15.21) mm2,男、女骶骨“非安全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0, P〉0.05),且面积较恒定。结论 S1椎体侧位前上方存在骶髂关节螺钉置入的“非安全区”,且面积较恒定。避开“非安全区”置入骶髂关节螺钉可有效减少螺钉误置的危险。
杨毅鹏王玉郑占乐何泽阳张飞侯志勇
关键词:解剖学依据骶髂关节安全区椎体前缘解剖学教研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