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文英

作品数:102 被引量:1,612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经济管理
  • 26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政治法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生态
  • 18篇土壤
  • 15篇生态文明
  • 11篇免耕
  • 11篇城市
  • 10篇京津
  • 10篇京津冀
  • 9篇黄土高原
  • 8篇水土
  • 8篇耕地
  • 7篇退耕
  • 6篇水分
  • 6篇水土保持
  • 6篇土地资源
  • 6篇退耕还林
  • 5篇生态补偿
  • 5篇生态文明建设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壤水
  • 5篇土壤水分

机构

  • 89篇首都经济贸易...
  • 26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交通运输部
  • 1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河套学院

作者

  • 98篇彭文英
  • 19篇张科利
  • 4篇戴劲
  • 3篇张雅彬
  • 3篇徐丰
  • 3篇赵秀池
  • 3篇陈瑶
  • 3篇王文
  • 3篇杨勤科
  • 3篇洪亚敏
  • 3篇李俊
  • 3篇张丽亚
  • 2篇王龙
  • 2篇尹晓婷
  • 2篇张卓栋
  • 2篇何艳微
  • 2篇郑晓瑛
  • 2篇吴晓展
  • 2篇徐香兰
  • 2篇张强

传媒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生态经济
  • 4篇首都经济贸易...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学习与探索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地理科学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中国流通经济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前线
  • 2篇经济与管理研...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城市
  • 2篇改革
  • 2篇合作经济与科...
  • 2篇经济研究导刊
  • 2篇贵州省党校学...
  • 1篇人民论坛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建议——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公平
一、引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难点之一,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的重要基础。中共十六大以来,新农村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得以全部实现。然而,由于历史欠账太多,...
彭文英
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估测被引量:24
2015年
采用单项指标估测,分析了首都圈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及其限制性,提出了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策略。首都圈水资源及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限制了人口承载能力,京津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已基本达到饱和,环京津的冀东、冀中地区承载潜力还较大,冀北地区应紧缩开发空间而拓展生态空间。首都圈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人口发展战略分区为:首都圈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人口限制发展;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人口控制增长;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人口鼓励增长;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人口适度增长。首都圈的健康发展,应实施差异化的土地利用及人口发展政策,整体提升人口承载力,并加大区域统筹力度,科学、合理地引导人口的空间分流和聚集。
彭文英刘念北
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人口空间分布首都圈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估算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80
2003年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不仅会改变生态环境,也势必培育土壤,影响全球碳循环。要准确预测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乃至全球未来环境的影响作用,需要估算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量。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土壤类型图,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为0.66~12.18kgC/m2,其中大部分土壤有机碳密度集中在1~4kgC/m2,土壤有机碳面积平均加权值为2.49kgC/m2,总储量为1068Tg。此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的环境效益评价提供背景资料,以便通过对比分析退耕还林前后的土壤碳密度,预测未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徐香兰张科利徐宪立彭文英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环境效益评价区域生态环境
我国首都圈生态文明建设障碍及应对措施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态的严重恶化,人类不断探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道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开启了人类建构生态文明的里程,我国也不断为之付出努力。党的十六大将“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随后,胡锦涛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十七大对生态文明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
彭文英刘念北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首都圈《21世纪议程》生态文明教育
中国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空间优化格局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首都圈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有较大潜力;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的社会承载力较高,开发建设承载力最低;经济社会承载力与开发建设、生态环境承载力不相一致;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有一定开发潜力。为了提升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应针对不同区域特征进行空间优化。空间优化格局为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首都圈发展应针对空间格局特征,分区配套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与合作,从整体上提升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彭文英刘念北张丽亚
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京津冀
北京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建议——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公平
<正>一、引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难点之一,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的重要基础。中共十六大以来,新农村及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得以全部实现。然而,由于历史欠账...
彭文英
文献传递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与结构特征
合理布局和调整农村居民点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农村居民点分布与结构现状是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研究实地调查了北京10个远郊区县3000多个村庄,并结合农村经济普查和统计数据资料,系统地研究了...
张强彭文英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文献传递
基于DEA模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效率评价——以内蒙古磴口县为例被引量:9
2019年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牧交错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内蒙古磴口县,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3个方面评价我国农牧交错区现代农业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4年磴口县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效率平均值为0.851,体现为无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有提升空间;在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3种效率中,社会效率相对最低,对整体无效影响较大,生态效率相对最高,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变动基本与整体效率变动相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率损失体现为投入冗余,劳均耕地面积与农牧业机械总动力投入过多,受规模变动的影响使社会效率整体偏低,生态效率逐渐提高主要依赖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效率需要合理确定投入要素规模,调整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保险力度,重视生态效益和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何晓瑶彭文英李若凡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现代农业DEA模型
新时代生态文明体系构建思考被引量:2
2022年
生态文明体系构建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提升我国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内在需要。本文在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体系内涵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我国当前生态文明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构建涵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目标责任、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安全的新时代生态文明体系框架,以期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孙加峰彭文英
大城市边缘区环境特征及规划建议——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规模扩大和人口激增,而不论是规模扩展还是人口增加,都对城市边缘区的冲击最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和蔓延的主要地区,其范同和环境面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迅速变化,因而较长时间以来备受研究者关注。早期对城市边缘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范围界定、空间格局及区域划分等。
彭文英胡乐心
关键词:大城市边缘区环境特征城市空间扩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