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琴

作品数:40 被引量:63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土壤
  • 12篇草地
  • 11篇氮沉降
  • 10篇生态系统
  • 8篇土壤呼吸
  • 6篇微生物
  • 6篇草地生态
  • 6篇草地生态系统
  • 5篇氮输入
  • 5篇降水
  • 5篇草地土壤
  • 4篇温室气体
  • 4篇陆地生态
  • 3篇氮循环
  • 3篇滴灌
  • 3篇羊草
  • 3篇有机碳
  • 3篇碳循环
  • 3篇农田
  • 3篇全球变化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江西省水土保...
  • 2篇江西省水土保...
  • 1篇教育部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0篇彭琴
  • 30篇齐玉春
  • 30篇董云社
  • 16篇贺云龙
  • 14篇郭树芳
  • 10篇李兆林
  • 9篇贾军强
  • 8篇何亚婷
  • 8篇孙良杰
  • 8篇刘欣超
  • 7篇肖胜生
  • 6篇曹丛丛
  • 6篇王丽芹
  • 3篇金钊
  • 2篇刘杏认
  • 2篇尹飞虎
  • 1篇孙小银
  • 1篇徐福利
  • 1篇马涛
  • 1篇李素俭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绿洲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深层土壤温室气体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壤温室气体采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层土壤温室气体采样装置及采样方法。包括采样箱,所述采样箱的底部内壁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输出端上传动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远离升降机构的一端设有钻孔采样机构;所...
彭琴
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关键过程对全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与机制被引量:52
2014年
氮(N)是蛋白质、核酸、酶、激素、叶绿素等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组成和功能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许多大型研究计划均把氮素循环过程作为其核心研究内容。草原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宝贵的自然资源,其功能的发挥对于维持全球及区域性生态平衡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对草地氮循环关键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CO2浓度升高、温度与降水变化、氮沉降)以及人类活动(放牧、开垦、火烧等)响应与反馈的认知远不及对草地碳循环过程那么系统与深入,迫切需要开展相关领域系统的科学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草地氮循环过程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主要影响途径以及关键机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研究中迫切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闫钟清齐玉春董云社彭琴孙良杰贾军强曹丛丛郭树芳贺云龙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氮循环
滴灌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2015年
文章综述了滴灌对农田N2O排放所产生的可能影响,并从灌水、施氮、作物覆盖以及土壤非生物因子等角度分别阐述了滴灌条件下这些因子对N2O排放的驱动效应与作用机制。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工作中的不足,指出未来需要加强:(1)不同区域不同气候特征下促使N20减排的水分和养分阈值范围研究;(2)不同驱动因子之间的综合效应研究;(3)多年滴灌长时间尺度的累积效应研究;(4)作物-土壤系统以及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
彭琴齐玉春尹飞虎董云社郭树芳贺云龙闫钟清李兆林
关键词:滴灌农田N2O施氮作物覆盖
不同灌溉方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田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节水灌溉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节水灌溉措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暗箱法研究了微喷水肥一体化(微喷)与传统漫灌方式下华北平原西部2013~2014年冬小麦田土壤CO_2及N_2O排放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微喷方式下垂直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空间位置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的空间变化.利用根排除法分析土壤呼吸组分,并估算不同灌溉方式下农田碳收支状况.结果表明:1微喷与漫灌方式下小麦田土壤CO_2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418.19mg·(m^2·h)^(-1)和372.14 m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CO_2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 150.6 g·m^(-2)及1 904.6 g·m^(-2).2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距离微喷管不同距离的3个位置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近的土壤CO_2排放量最大,但无明显差异.3微喷和漫灌方式下,小麦生长季土壤异养呼吸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468.49 g·m^(-2)和427.31 g·m^(-2),净初级生产力(以C计)分别为1 988.21 g·m^(-2)和1 770.54 g·m^(-2),生长生育期小麦田碳汇(以C计)分别为1 519.72 g·m^(-2)和1 343.24 g·m^(-2).4微喷与漫灌处理小麦生长季土壤N_2O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0.77μg·(m^2·h)^(-1)和28.81μg·(m^2·h)^(-1),两种灌溉方式间N_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72.67 mg·m^(-2)及154.08 mg·m^(-2).5小麦返青期-成熟期微喷方式下3个空间位置土壤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距离微喷管越远,N_2O累积排放量越小,但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小麦田由传统漫灌转变为微喷节水灌溉后,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通量均有增加,但农田碳汇强度也增加了.
郭树芳齐玉春尹飞虎彭琴董云社贺云龙闫钟清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反硝化产物比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4年
土壤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导致土壤N_(2)O排放量增加,引发了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同时土壤反硝化也是土壤N_(2)O还原的主要途径,因此调节土壤反硝化产物比N_(2)O/(N_(2)O+N_(2))是减少土壤N_(2)O排放的关键。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就土壤反硝化产物比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反硝化产物比对生物炭添加的响应机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反硝化产物比的影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生物炭添加能否有效调节反硝化产物比、减少N_(2)O排放受土壤理化性质、生物炭性质、施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现状,对未来完善反硝化产物研究方法、明确生物炭对反硝化产物比的定量影响及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展望。
高尚洁刘杏认徐春英彭琴
关键词:生物炭氮气
一种气体采样用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采样用吸附装置,包括采样管道,所述采样管道的底面对接安装有进气管,所述采样管道的顶部安装有防水罩,所述采样管道的顶面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过滤罩;所述采样管道的侧壁一体成型有更换仓,所述更换仓的内部开...
彭琴
内蒙古温带草原羊草叶片功能特性与光合特征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被引量:18
2010年
以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典型植被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4个不同氮素输入水平(0、5、10和20g·m-·2a-1)下羊草叶片功能特性与光合特征的响应,并分析了外源氮输入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势的变化.结果表明:中等水平施氮(10g·m-·2a-1)显著增加了羊草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叶氮浓度与净光合速率,但与中氮相比,高氮(20g·m-·2a-1)输入下却有所下降;施氮不仅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且延长了光合作用高峰期的持续时间;随着氮素添加梯度的增加,羊草叶片蒸腾速率降低,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增高,气孔导度增大,胞间CO2浓度逐渐减小.从光合固碳的角度来看,适量的外源氮素输入有利于草地生态系统固定更多的CO2.
肖胜生董云社齐玉春彭琴何亚婷刘欣超
关键词:羊草氮输入净光合速率固碳
冻融作用对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被引量:29
2015年
冻融作用是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土壤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非生长季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冻融作用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来影响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目前,冻融作用对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各个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理论机制尚不明晰,研究方法也需进一步地探索与创新,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更好地把握冻融作用下的氮循环过程.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论述了冻融作用对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关键过程(氮矿化、固持、硝化与反硝化过程、氮淋溶及气态损失)的影响效应及其主要机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并对未来研究中迫切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王丽芹齐玉春董云社彭琴郭树芳贺云龙闫钟清
关键词:冻融作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
温带典型草原土壤总有机碳及溶解性有机碳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26
2014年
2008年5月~2011年10月,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模拟控制试验,设置对照[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0 g·(m2·a)-1]、高氮[20 g·(m2·a)-1]这4个净氮输入量处理,模拟研究了大气氮沉降水平变化对土壤总有机碳(TOC)以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年际变化及其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个别年份外,土壤TOC与D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4 a的连续施氮并未改变土壤TOC与DOC的垂直分布规律,但施氮降低了土壤TOC的垂直变异,增加了土壤DOC的垂直变异;施氮4 a对于草地表层0~20 cm土壤TOC与DOC含量的变化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不同氮输入水平处理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在3.9~5.6 kg·m-2之间变动,试验前两年不同氮处理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接近,试验后两年,施氮对土壤总有机碳密度逐渐呈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的差异仍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0~20 cm土层DOC/TOC约为0.32%~1.09%,氮输入增加普遍降低了DOC在整个TOC中所占的比例;草地土壤TOC与DOC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处理草地土壤DOC随时间的变异均远大于TOC,与TOC相比,草地土壤DOC的变化更为迅速,是研究草地土壤碳库对氮沉降变化响应的重要敏感性指标.
齐玉春彭琴董云社肖胜生孙良杰刘欣超何亚婷贾军强曹丛丛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对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54
2009年
草地土壤碳库碳储量及其变化与调控机制是草地碳循环研究的核心。草地生态系统正经受着越来越严重的人为与自然因素干扰,如土地利用变化、大气氮沉降增加、施肥及大气CO2浓度与温度升高。因此,加强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响应研究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放牧、草地开垦及外来氮素输入等3种主要的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碳总量和活性碳组分的影响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研究的薄弱环节及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
肖胜生董云社齐玉春彭琴何亚婷杨智杰
关键词: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土壤活性碳全球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