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比较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aBMD)和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MD,vBMD)对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从而探索出针对大骨骼和小骨骼人群骨质疏松诊断的校正诊断方法。方法采用GE-Lunar DPX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仪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将仪器给的投影面积(cm^2)通过正方体数学模式(腰椎)和圆柱体数学模式(股骨颈)分别获得骨体积和vBMD(vBMD=骨矿物含量/骨体积),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20~39岁的aBMD和vBMD的标准差生成的T值定义正常、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诊断用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T值诊断法。结果腰椎和股骨颈vBMD诊断骨质疏松症避免了aBMD引起的小骨误诊两部位分别为16%和11.6%,大骨漏诊在两部位分别为7%和18%。腰椎骨体积每小于均值10 cm^3,其aBMD的误诊率为1%;每大于均值10 cm^3,漏诊率为0.44%。股骨颈骨体积每小于均值1.0 cm^3,aBMD的误诊率为2.6%;每大于均值1.0 cm^3,漏诊率为4%。结论诊断骨质疏松用vBMD可以避免aBMD引起的大骨漏诊和小骨误诊的弊病。
20多年来面积骨密度(areal bone mineral density,aBMD)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临床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的不完全标准化及与骨生物力学负荷原则的不适应,导致漏、误诊增多。因此,骨生物力学研究中提出了更好的表观密度(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vBMD)指标,vBMD是适合骨生物力学要求的形态学指标,可能是获得活体骨强度的过渡指标。vBMD排除了个体骨大小不同对骨量的影响,增强了个体间的可比性。vBMD在临床应用上拓宽了正常参考值的应用范围(儿童和成人共用),提高了诊断OP的准确性(避免了BMD指标引起的漏、误诊)。vBMD具有多种优越性,是值得进一步开发的中线骨骨质疏松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