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志森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滑坡
  • 1篇单车道
  • 1篇匝道
  • 1篇软基
  • 1篇软基路基
  • 1篇软土
  • 1篇施工工艺
  • 1篇同侧
  • 1篇微型桩
  • 1篇物理模型试验
  • 1篇连梁
  • 1篇路基
  • 1篇锚杆
  • 1篇锚杆锚固力
  • 1篇锚固力
  • 1篇拉拔试验
  • 1篇交通流
  • 1篇交通流密度
  • 1篇公路
  • 1篇高速公路

机构

  • 4篇中交第一公路...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4篇方志森
  • 2篇赵祥
  • 1篇潘兵宏
  • 1篇吴善根
  • 1篇李涛
  • 1篇柳银芳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轻质泡沫混凝土在软基路基处理中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在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路基普遍存在,为避免路基出现沉降,本文通过对轻质泡沫混凝土的特性,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的分析,详细论述轻质泡沫混凝土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罗旋方志森
关键词:软土路基施工工艺
滑坡锚杆锚固力时间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研究陕南千枚岩边坡锚杆锚固效果,通过不同的加载方式进行了锚杆拉拔试验,对锚杆应力变化与位移的对应关系及锚杆应力的长期变化进行了总结。结果认为,采用逐级加载方式予以加载时,潜在滑面处应力增加滞后于锚头处应力值;采用瞬时加载至极限抗拉强度方式予以加载时,孔中滑面处钢筋计应力对外荷载不敏感。采用逐级加载方式予以拉拔后,锚杆锚头及潜在滑面处应力均需要经过约一年时间调整,同步达到稳定状态;采用瞬时加载至极限抗拉强度进行拉拔后,孔口应力调整需要较长时间,远长于潜在滑面处应力调整至稳定值的时间。
方志森詹珽赵祥
关键词:边坡锚杆拉拔试验
滑坡微型桩连梁作用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为研究微型桩连梁在抗滑作用中的效果,进行了滑坡微型桩抗滑作用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对比了有无连梁情况下,微型桩的破坏情况及其抗滑效果。试验结果为:连梁能有效减小微型桩桩身的破坏程度;能减小微型桩桩顶60%左右的位移;能够有效减小滑面处桩身位移,提高桩体的整体抗滑性,能促进其滑面处抗剪强度;连梁能有效提高滑坡体稳定性4.5%。研究结果可为微型桩加固滑坡机理提供参考。
方志森詹珽赵祥
关键词:微型桩连梁物理模型试验
高速公路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中对主线同侧相邻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的规定缺失。为指导设计人员合理选择其指标,提高主线合分流路段交通安全,以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主线同侧相邻入口与出口间距。通过分析前后合分流区交通量、服务水平、车流密度、构造长度等的影响,考虑变速车道长度和出口标志前置距离的要求,建立了满足合、分流区交通服务水平的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匝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无辅助车道情况下高速公路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推荐值。在此基础上,结合驾驶人对标志的识认过程,建立了满足安全舒适的相邻合分流区预告标前置距离计算模型,提出了不同道路与驾驶特征状态下的标志合理设置位置建议。结果表明: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与主线和匝道设计速度、匝道连续入、出口的设计形式均有关系。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中关于主线合分流区最小间距指标的空白,为主线同侧相邻合分流区最小间距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李涛方志森吴善根潘兵宏柳银芳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流密度匝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