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孢素A与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环孢素A与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44例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Ⅰ组(肾上腺皮质激素抵抗型NS(SRNS)组)和Ⅱ组(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型NS(SDNS)组),Ⅰ组分为Ⅰa组(环孢素A+强的松)和Ⅰb组(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Ⅱ组分为Ⅱa组(环孢素A+强的松)和Ⅱb组(吗替麦考酚酯+强的松)。研究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3月、6月、12月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6、12的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环孢素A与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具有相似的效果,均可以用于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梁意敏林红曾德辉张煜华古奕文
- 关键词: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
- 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其对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哮喘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用药3个月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儿外周血IL-4及IFN-γ含量变化并作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外周血IL-4/IFN-γ细胞因子水平下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具有明显免疫调节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可迅速有效缓解哮喘症状。
- 梁意敏林红曾德辉张煜华古奕文
- 关键词:孟鲁司特布地奈德IL-4IFN-Γ
- 埃索美拉唑四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四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四联1周疗法,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三联1周疗法,停药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溃疡愈合率。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33/4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5%、9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四联1周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时临床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
- 池桂林曾德辉林小风丘宇拉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ESD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肠穿孔、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手术创伤较小,病灶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优于EMR,且复发率较低,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曾德辉汪福群王胜炳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插管困难型ERCP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插管困难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ERCP时胆管插管困难病例53例,根据辅助插管方法分为双导丝技术+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组(实验组)、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成功插管耗时、手术平均耗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成功插管平均耗时(5.82±0.64)min,明显小于对照组(9.90±0.97)min(P<0.05);两组手术平均耗时、插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双导丝技术联合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比单一的应用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能更有效缩短插管时间,同时不增加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曾德辉曾安祥池桂林钟雄平
- 关键词:双导丝技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手法训练治疗4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康复期患儿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康复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鼠神经+高压氧+手法训练)与B组(高压氧+神经节甘脂+手法训练)各45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ABA)。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χ2=6.027,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NANB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A组改善较B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NIE患儿脑神经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 梁意敏林红曾德辉张煜华古奕文
-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高压氧缺血缺氧性脑病康复期
- 超声内镜辅助套扎切除胃固有肌层来源小间质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辅助套扎切除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间质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61例接受超声内镜指导下套扎切除术治疗的胃固有肌层来源的小间质瘤患者纳入回顾性研究,汇总手术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等。结果61例病变直径在5-12 mm,均采用胃壁全层切除方式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手术时间25-45 min,术中切口穿孔均应用钛夹预固定后成功闭合,术中仅发生极少量出血,术后无出血。术后住院5-7 d,病理回报均为极低或低度恶性间质瘤。随访1-27个月,均未见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的套扎切除术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的小间质瘤安全、有效,符合完整切除的治疗原则,还可获得完整的病理资料。
- 谢巧玉张德强王胜炳林小凤曾德辉杨智炜汪福群陈嘉瑜
- 关键词:恶性间质瘤固有肌层内镜辅助胃壁套扎
- 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和pH监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动力和p H监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08例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和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组(n=54),比较两组患者的食管动力和p H监测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LESP)、食管体部(L3、L8、L13和L18)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只有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P)存在差异,RE组、UESP明显小于N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反流周期数和最长酸反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长反流周期数明显大于NE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出现食管动力异常,同时酸暴露时间长可能是导致食管炎症的原因,临床中可针对性治疗。
- 侯天恩曾德辉汪福群
-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动力PH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与妈咪爱联合干预对牛奶蛋白过敏致特应性皮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与妈咪爱联合干预对牛奶蛋白过敏致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牛奶蛋白过敏致特应性皮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停用原配方奶粉,改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妈咪爱。1个疗程为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特应性皮炎评分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45/55),高于对照组58.18%(3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与妈咪爱联合干预在牛奶蛋白过敏致特应性皮炎患儿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 梁意敏曾德辉马远平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牛奶蛋白过敏儿童
-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与诊断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系统比较电子胃镜、CT和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筛查和诊断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于我院消化内科中心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行ESD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的126例,通过对比电子胃镜和CT检查两者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临床筛查准确率,并对筛查问题病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评估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以期为临床选择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和诊断手段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对于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电子胃镜的筛查准确率为100%(109/109),CT检查的筛查准确率为50.0%(48/96),电子胃镜的筛查诊断准确率高于CT(P<0.05),将电子胃镜筛查问题病例使用超声内镜诊断,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CT诊断准确率30.2%(29/96),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高达72.6%(90/124)。结论使用电子胃镜与超声内镜联用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叶万平曾德辉曾安祥王胜炳
- 关键词:超声内镜电子胃镜诊断准确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