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波

作品数:33 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降水
  • 8篇MCS
  • 7篇暴雨
  • 5篇中尺度
  • 5篇中尺度对流
  • 5篇统计分析
  • 5篇夏季
  • 4篇中尺度对流系...
  • 3篇地理分布
  • 3篇四川盆地
  • 3篇盆地
  • 3篇物理量
  • 3篇持续性暴雨
  • 2篇水汽
  • 2篇特征及成因分...
  • 2篇气候
  • 2篇气象
  • 2篇气象学
  • 2篇热带
  • 2篇物理量诊断

机构

  • 26篇中国气象局成...
  • 9篇中国民用航空...
  • 8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四川省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攀枝花市气象...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中国民航飞行...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凉山州气象局
  • 1篇甘肃地质灾害...
  • 1篇雅砻江流域水...

作者

  • 33篇曾波
  • 8篇王钦
  • 5篇何光碧
  • 3篇卢萍
  • 3篇余莲
  • 2篇张仙
  • 2篇铁永波
  • 2篇肖国杰
  • 2篇王磊
  • 2篇徐金波
  • 1篇郁淑华
  • 1篇汪丽
  • 1篇肖天贵
  • 1篇高洁
  • 1篇陈永仁
  • 1篇吴俊杰
  • 1篇伍清
  • 1篇师锐
  • 1篇张利红
  • 1篇龙妍妍

传媒

  • 9篇高原山地气象...
  • 3篇气象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2012年高...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高原植被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的相关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趋势系数、皮尔逊相关、Morlet小波分析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1982年1月-2002年12月川西高原植被和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原地区植被覆盖良好,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增加,局部退化(高原南部和东部);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总体少变,局部有所减少;NDVI与气温和降水有一定相关性,其中与气温的相关性比与降水相关性大;NDVI周期约为5和10年左右,与降水和气温周期相同。川西高原地区植被及气候特征的分析为川西高原旅游和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研究川西高原的生态、气候资源提供参考。
曾波谌芸肖国杰
关键词:大气科学天气气候归一化植被指数小波分析
青藏高原东南缘攀西一次突发性山地暴雨成因分析
2024年
利用地面气象站、LMF1.0三维雷电监测系统、CMPAS多源融合降水、FY-4A卫星云顶亮温等综合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8月20—21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攀西地区的一次突发性山地暴雨的动热力及水汽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弱天气尺度背景下,500 hPa和700 hPa切变线是主要影响系统,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且MCS后向发展较为明显;(2)在中低层高能高湿和强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持续的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对流性强降水的发展和维持,局地经向环流的上升支加剧了大暴雨区水汽凝结潜热释放,致使极端短时强降水出现;(3)青藏高原东南缘大地形对云贵高原偏东、偏南气流的阻挡作用造成中低层水汽大量堆积,边界层水汽强辐合,以及中高层较强的垂直水汽通量对局地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强降水区大部分水汽输送集中在边界层至低层,并以云贵高原偏东转偏南路径为主,水汽净收支的演变对降水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徐金波卢萍卢萍曾波
关键词:经向环流凝结潜热水汽收支
广汉机场春季地面风的变化特征及其对飞行训练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广汉机场2010~2014年遥测地面风场资料,分析了春季地面风的年变化、月变化以及日变化特征,讨论了地面风对飞行训练的影响。结果表明:广汉机场春季盛行偏北风,此外主要还受到北西北、北东北风的影响,飞行训练易遭遇左侧风;4~5m/s以及6m/s以上的地面风日数年变化不大,但春季最大风速的年变化差异较大;3~5月月平均地面风速呈递增特征,从3月到5月主导风向由北风顺时针变化为东北风,东东南、东南、南东南风频率逐渐增加,左侧风以及逆风影响增大。地面风速的日变化呈现出"一峰一谷"的大陆型变化特征,即白天风速大,夜间风速小,午后风速最大,4~5m/s的风受日变化影响大,6m/s以上的风主要受天气系统的影响。
王钦曾波
关键词:地面风广汉机场飞行训练
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持续性暴雨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逐小时降水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FY-2E卫星云图资料,探讨了2013年7月7~11日四川盆地西北部出现持续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暴雨主要是受到稳定少动的副热带高压和季风低压等低纬度地区的天气系统影响,由于这2个系统之间形成的气压梯度力使得南风异常强劲,中尺度东南风低空急流携带着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高温高湿气流与盆地西北边缘的地形相正交,地形抬升配合低空暖式切变线,使得盆地内不断有中尺度的对流云团发展、维持和再生,造成了暴雨的不断发生。此外,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集中释放使得暴雨过程中降水集中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王钦曾波龙妍妍
关键词:持续性暴雨四川盆地
1981-2013年内蒙古地区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内蒙古地区42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共33年逐日地面常规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平均风速呈西高东低的分布形势,逐月变化呈双峰型,春季风速最大,秋季次之,夏季和冬季风速最小;平均风速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减小的速度为0.18m·s-1·(10a)-1,20世纪90年代下降最为明显,近年来下降趋势较缓;风速显著减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阴山一带以及东部地区风速呈弱上升趋势;四季变化趋势与年变化一致,其中夏季变化幅度最大,冬季最小.内蒙古地区平均风速在研究时段内存在着准4a、准6a的年际和准14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突变检测表明平均风速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突变.
王钦曾波邓力
关键词:平均风速突变小波分析
川渝地区两类西南涡形成前环境物理量场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利用地面自动站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挑选了2009-2012年发生在27-33°N,105-110°E的25个有暴雨产生和25个没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通过再分析资料对两类系统形成前的环境物理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形成前约6h的环境物理量场区别明显:在对流层低层,相对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强度、尺度及冷暖空气交汇更强,涡西北侧有一股较强冷空气侵入;在对流层中层,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在上游有小槽存在,而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不存在明显的波动小槽;在对流层高层,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的涡中心位于南亚高压东北侧,高空急流在距离涡区北侧约500km处,而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上空为强劲的高空急流,没有闭合的南亚高压形态存在。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水汽输送和水汽汇聚量比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更大;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具有低层辐合、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辐散的一致性叠置特征,而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此特征不显著;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的涡中心附近上升运动为大值中心,中心及西、南侧为中性或不稳定层结,而无暴雨产生的西南涡的涡中心不是上升运动大值中心,低层为中性层结。
曾波何光碧余莲
关键词:暴雨环境场分析
我国南方地区1960-2009年冬季气温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利用1960-2009年我国南方地区277个测站逐日气温资料,通过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将南方冬季(12月、1月、2月)地区划分成4个区域,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MK)法对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三类气温整体皆自东南往西北方向递减;昼夜温差为减小趋势,减小显著区域为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川东、江淮地区及沿海局部区域;南方地区冬季整体呈升温趋势,上升趋势最大的为日最低气温0.411℃/10a,其次是日平均气温0.316℃/10a,最小的是日最高气温0.228℃/10a,而上升幅度最大为地形复杂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云南和川西地区,其次是沿海地区、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升温幅度最小的为川东、贵州、重庆、广西等地,而青海省河南站近50年为降温;日最低气温突变比日平均气温突变发生早,在1990年左右,而突变发生最晚的是日最高气温,在1997-1999年。
曾波闫彩霞余莲
关键词:冬季气温气候趋势系数
台风活动及其与中国西部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应用1949-2016年台风资料和中国地面逐日降水资料,针对中国内陆西部地区,通过对较长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台风活动及其在台风登陆背景下,中国西部年、夏半年和盛夏平均降水特征。研究得到:①67年间登陆中国大陆的台风年平均9.09个,6-10月是台风活跃期,登陆台风最早在4月,最晚在12月,8月登陆台风频率最高。②台风活动对宁夏全省、陕西大部、四川盆地、甘肃中东部和青海大部降水影响明显,台风活动多寡与该地区降水多寡总体成正相关。新疆和西藏降水受台风影响极小,贵州、重庆降水与台风活动呈相反情况,台风活动对云南降水影响不明显。③台风活动与中国西部部分地区降水呈正相关特征,其年均降水最明显,其次是6-10月平均降水。此项研究首次聚焦在远距离台风与中国西部降水特征上,将有助于系统全面地认识台风活动特征、登陆台风与中国西部降水的关系以及中国西部降水机理。
何光碧曾波
关键词:台风降水特征
四川冕宁山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基于卫星、风廓线雷达、加密自动站等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20年6月26日四川省冕宁地区一次致灾性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冷空气作用下多尺度天气系统和复杂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尺度小、突发性强。2)降水发生在前倾槽形势下,槽后弱冷平流叠加在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之上,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过程中副热带高压与南亚高压相向而行,中低层冷空气沿四川盆地自北向南推进,与两个高压之间阶段性增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西南涡随之先减弱后增强并东移,不断被触发对流云团,最终形成“列车效应”,从而导致降水显著增强。3)暴雨带分布和雨团活动与MCS发展演变存在关联。雷暴冷出流、地面冷空气、复杂地形三个因素在强降水云团的触发、组织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中低层冷空气侵入与西南涡强弱变化及降水起止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
闫彩霞曾波王钦张凯荣
关键词:强降水冷空气地形
攀枝花风廓线雷达探测能力评估
2023年
利用2021年5月—2022年4月攀枝花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ing Radar,WPR)水平风数据、ERA5再分析数据和GPS探空(GPS-TK)科学试验数据,分析评估了WPR数据的获取率和可靠性。结果表明:(1)获取率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雨季(5—10月)整层获取率显著高于旱季(11月—次年4月),全天午后和夜晚的获取率高于上午;(2)WPR与ERA5在全年和旱季的主次风向皆相同而雨季略有差异,旱季风向(雨季风速)一致性高于雨季(旱季);(3)WPR的纬向风(U)、径向风(V)与ERA5均有较大的相关性,U的相关性更大且在雨季大于旱季,而V的相关性整体在旱季更大,二者均方根误差700 hPa和500 hPa较小,而600 hPa较大;(4)WPR与GPS-TK在天气条件稳定时整层风向和中高层风速一致性较好,低层风速一致性较差,在天气系统过境时高层风向风速一致性较好而中低层较差。
徐金波卢萍卢萍曾波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