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育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有机化学
  • 4篇有机化学实验
  • 4篇化学实验
  • 3篇乙基
  • 3篇有机化学实验...
  • 3篇三乙基
  • 3篇三乙基氯化铵
  • 3篇实验教学
  • 3篇苄基
  • 3篇苄基三乙基氯...
  • 3篇氯化
  • 3篇化学实验教学
  • 3篇教学
  • 2篇有机化学实验...
  • 2篇实验教学改革
  • 2篇氯化钯
  • 2篇课程
  • 2篇化学实验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催化

机构

  • 10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庆熙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作者

  • 10篇朱育林
  • 8篇曾卓
  • 4篇罗君
  • 4篇陈木娟
  • 4篇陶敬奇
  • 3篇方宇
  • 2篇王立颖
  • 2篇汪朝阳
  • 2篇杨艳
  • 2篇王辉
  • 1篇连朝美
  • 1篇孙峰
  • 1篇刘向前
  • 1篇朱锡淼
  • 1篇杨定乔
  • 1篇蒋腊生
  • 1篇胡小刚
  • 1篇李惠娟
  • 1篇曾荣华
  • 1篇张晓丹

传媒

  • 4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广东化工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钯催化多组分反应合成喹啉化合物研究
2015年
以芳香醛、芳香胺和二氢呋喃或二氢吡喃为原料,在氯化钯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复合催化作用下,在乙腈溶剂中进行多组分反应,高收率地合成了一系列的苯并呋喃类喹啉类衍生物和苯并吡喃类喹啉类衍生物,所有产物均通过熔点、IR、1H NMR、13C NMR、MS和单晶测试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与表征,其中包括12个新化合物.探讨了上述多组分反应的最佳反应温度、最佳催化剂及用量,并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罗君卢平平方宇朱育林曾卓
关键词:氯化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多组分反应
曼地亚红豆杉双黄酮结构表征和Taxol定量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对曼地亚红豆杉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对其不同药用部位紫杉醇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特征鉴定其结构。采用HPLC法测定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主根、须根三种药用部位中紫杉醇的含量,色谱柱为C18ODS(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3:1),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28nm。结果:从曼地亚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三个双黄酮类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为金松双黄酮(Ⅰ)、银杏黄素(Ⅱ)、7,7″,4'-Tri—O—Methylamentoflavone(Ⅲ)。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主根、须根中紫杉醇含量依次为:0.0308、0.02191、0.01983mg/g。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曼地亚红豆杉中除树皮外的药用部位枝叶的含量最高,主根次之,须根含量最低。
刘向前张晓丹朱育林申凡泳吴世旭
关键词: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
第一过渡系金属手性双核催化剂和相应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第一过渡系金属(3d金属)手性双核配合物的研究已渗透到不对称催化、生物酶模拟、功能超分子材料、医药等众多领域,是当前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相比传统的单核金属有机催化剂,第一过渡系金属手性双核配合物因催化活性中心的增加以及双核间的协同作用,在许多对映选择性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综述了近10年来,多种第一过渡系金属(V,Ti,Mn,Fe,Co,Ni,Cu,Zn)手性双核催化剂在不对称反应中研究进展,如不对称加成、动力学拆分、选择性氧化、不对称聚合等反应.同时,对基于同-或异-手性双核配合物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近况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杨艳王立颖罗君朱育林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被引量:17
2012年
有机化学实验课是高等教育培养化学相关专业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对实验技能培训、实验内容选择、科研资源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相关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陈木娟蒋腊生曾卓陶敬奇朱育林胡小刚孙峰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
深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被引量:1
2023年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推行系列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引入课程思政教育,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构新的基于能力培养的学习评价体系等。教学实践表明,上述措施能有效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陈木娟王辉曾卓汪朝阳朱育林陶敬奇蒋华卫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被引量:4
2020年
介绍了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学辅助平台,支持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并简单介绍了订阅号“有机化学实验”的建设。以“乙酰苯胺的制备”一课为例,介绍了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其教学效果。实践表明,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学辅助平台,能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效率,满足移动学习的需求,使高校实验教学资源轻松实现知识共享。
陈木娟王辉曾卓汪朝阳朱育林陶敬奇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知识共享
六钼酸/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催化合成氧杂蒽二酮类衍生物
2017年
在六钼酸和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的复合催化作用下,以芳香醛为原料,分别与1,3-环己二酮和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在乙腈溶剂中,通过缩合反应得到一系列高产率氧杂蒽二酮类衍生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合成该类化合物的最佳反应溶剂、最佳催化剂、最佳稳定剂及其用量等,同时验证了该催化体系可重复使用5次而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最后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方宇罗君连朝美朱育林曾卓
关键词:芳香醛缩合反应
智能手机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应用探索和实践被引量:7
2016年
移动通讯科技日新月异,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移动学习的一种主要终端设备。文章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提出一种以智能手机作为重要教学媒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阐述了智能手机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具体应用。教学实践表明,以智能手机作为重要教学媒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陈木娟曾卓朱育林陶敬奇杨定乔朱锡淼曾荣华
关键词:智能手机教学媒体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含氟吡咯联苯类液晶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设计了一系列基于含氟吡咯衍生物为末端结构的新型联苯类液晶分子,其关键中间体3,4-二氟-1-(4-碘苯基)吡咯通过环化、脱氟化氢芳构化两步反应获得.通过进一步甲酰化、成肟、脱水氰化得到侧位衍生的2-氰基-3,4-二氟-1-(4-碘苯基)吡咯.将其与联苯类液晶砌块芳基硼酸偶联,得到目标产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氟谱(19F NMR)、质谱(MS)、高分辨质谱(HRMS)和元素分析(EA)对新分子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热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OM)观察、热重分析(TGA)、紫外和荧光分析等研究其物理性质和液晶性能.结果表明:这些新分子具有典型的液晶相(多为近晶相)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在288.3~402.0℃.含氰基的液晶分子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基于理论计算,含氟液晶分子的偶极距(5.804 9~7.805 9 D)大于相应无氟液晶分子的偶极距(1.681 5~3.554 4 D),偶极距的增大有利于提高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这些以氟基和氰基取代的吡咯作为一类新的砌块,为将来合成大偶极距的液晶新分子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建晖卜肖娥郭炜杰尹伟朱育林曾卓
高效可循环使用的季铵盐负载氯化钯催化的Biginelli反应被引量:1
2015年
以季铵盐负载氯化钯为催化剂,由芳香醛、α,β-二羰基化合物、尿素(硫脲)合成了3,4-二氢嘧啶-2(1H)-酮/硫酮化合物.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使用季铵盐负载氯化钯为催化剂,在中性条件下合成目标化合物的产率最高.催化剂Pd Cl2/BTEACl是一种用量少、均相、中性、高效、可重复使用的催化Biginelli反应的催化体系.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实际应用性强,催化剂经简单分离后可循环使用.HPLC测定结果证实此催化体系循环使用7次后催化活性降低不明显.
王立颖罗君曾卓李惠娟杨艳方宇朱育林
关键词:BIGINELLI反应氯化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循环使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