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成

作品数:27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种源
  • 6篇黄梁木
  • 5篇性状
  • 5篇外植体
  • 5篇红椿
  • 4篇再生方法
  • 4篇植株
  • 3篇叶片
  • 3篇遗传多样性分...
  • 3篇移栽
  • 3篇植株再生
  • 3篇茎段
  • 3篇聚类分析
  • 3篇苦楝
  • 3篇基因
  • 3篇分子标记
  • 3篇SRAP
  • 3篇SRAP分子...
  • 2篇顶芽
  • 2篇多酚

机构

  • 27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嘉应学院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广西药用植物...

作者

  • 27篇李俊成
  • 25篇陈晓阳
  • 12篇欧阳昆唏
  • 9篇刘明骞
  • 9篇李培
  • 9篇张俊杰
  • 7篇陈丽君
  • 5篇廖柏勇
  • 5篇周玮
  • 5篇丁美美
  • 3篇黄浩
  • 3篇阙青敏
  • 3篇黄浩
  • 2篇刘双霜
  • 2篇李景剑
  • 2篇王芳
  • 2篇朱芹
  • 2篇周祥斌
  • 2篇陈涵斌
  • 1篇邓小梅

传媒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中国林学会林...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红椿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红椿再生方法。本发明的以子叶节为外植体的高效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方法,可摆脱外界条件的影响,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出健壮、整齐一致的红椿组培幼苗;与已经报道的以红椿大树茎段作为外植体构建再生体...
李培陈晓阳张俊杰李俊成周玮李青粉
文献传递
澳大利亚12个剑豆种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以从澳大利亚引进的12个剑豆种源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剑豆种源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间多数性状的差异显著;单株产量与株高、荚重、荚宽、荚厚、单株荚数、百粒重等性状呈显著正相关关...
刘明骞陈丽君李俊成惠文凯丁美美
关键词: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不同种源红椿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由于过度采伐和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等原因,红椿天然林分和林木的数量日益减少。深入研究红椿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结构分布,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序列多态性分子标记(SRAP)对来自中国的29个种源及1个澳大利亚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各种源地选取母树30株,株距50 m以上。澳大利亚种源取自华南农业大学红椿资源收集圃。利用POPGENE1.32,NTSYSpc2.1,Gen AIEx 6.5和STRUCTRUE 2.3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聚类图构建、主坐标分析、地理隔离模式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2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05条多态性条带,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为0.41;30个红椿种源间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377 0;种源内Shannon’s信息指数(I)变动幅度为0.157 5~0.467 5,种源间均值为0.556 9。分子方差分析(AMOVA)得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79.26%的遗传分化存在于种源间,种源内分化仅占20.74%,表明红椿的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红椿良种选育应首先开展种源选择。STRUCTURE分析将30个红椿种源分成2大组群,趋势呈现为华东与华中种源为一组,西南、华南与澳大利亚的种源为另一组;Mantel检测显示,中国红椿种源存在地理隔离模式(IBD)。非加权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红椿30个种源划分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14个种源,主要是来自华中和华东地区的种源;广东乐昌种源独立成为一类,形成第Ⅱ类;第Ⅲ类包括13个种源,主要是来自西南和华南的种源;广东云浮种源和澳大利亚多瑞格的种源组成第Ⅳ类。主坐标分析(PCo A)得到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结论]红椿分布地区生境片段化,使各群体在空间上相对隔离、基因交换频率低、流动程度小,从而导致地理变异。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吻合。在
李培阙青敏欧阳昆唏李俊成湛欣朱芹张俊杰邓小梅陈晓阳
关键词:红椿SRAP标记
苦楝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借鉴以往楝属文献报道的SSR引物,筛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苦楝SSR引物,为苦楝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研究领域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进行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并利用该体系以8个不同种源的苦楝基因组DNA为模板,从135对候选SSR引物中进行引物筛选。[结果]苦楝SSR-PCR最优反应体系为:1.0μL 50 ng·μL^(-1)模板DNA,1.2μL 100μmol·L^(-1)引物,1.0μL 10 mmol·L^(-1)d NTPs,0.8μL 25 mmol·L^(-1)Mg^(2+),0.15μL 5 U·μL^(-1)Taq酶,1.5μL 10×Buffer,补dd H2O至15μL;最终筛选出15对具有高度多态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SSR引物。[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苦楝SSR-PCR反应体系,并成功筛选出15对适用于苦楝的SSR引物。
王芳廖柏勇李培刘明骞李俊成吴琳瑛林玮陈晓阳
关键词:苦楝SSR-PCR引物筛选
一种高质高效的多酚多糖类植物样品RNA提取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糖多酚类植物样品RNA的提取方法,结合CTAB法和OMEGA试剂盒所提供的商业试剂盒,开发了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RNA提取方法,经过检验在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茶树(Camel...
李俊成欧阳昆唏黄浩陈晓阳
文献传递
红椿SRAP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优化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体系内的不同组分,建立适用于红椿SRAP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并进一步从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稳定、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为红椿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试验基础。[方法]针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5个因素各设置8个水平,先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浓度梯度,后在确定的梯度范围内选定4个水平,按照正交试验L16(45)进行优化,结合正交直观分析法和新复极差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筛选。[结果]确定最优体系为总体系25μL,模板DNA 25 ng,上下游引物各0.3μmol·L^(-1),Taq DNA聚合酶1U,Mg2+2.5 mmol·L^(-1),d NTP 0.3 mmol·L^(-1)。利用稳定的SRAP-PCR体系,从1 505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0对优质引物组合。[结论]通过不同种源红椿基因组DNA的重复验证,获得了稳定清晰、多态性较强的扩增条带,表明所确定的最优体系稳定可靠,适用性较强,可用于不同种源红椿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后续实验。
李培阙青敏王芳李俊成朱芹廖柏勇陈晓阳
关键词:红椿SRAP分子标记引物筛选
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为油茶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来源于江西省的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结果和结论】11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32个,多态性位点占比为95.6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距离介于0.2556~0.7384,平均遗传距离为0.5999,表明这些油茶无性系的地理来源相近.在遗传距离为0.5280处,可以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分为5组.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构建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每一对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均可以用于25个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
孙佩光奚如春李俊成欧阳昆唏钟燕梅陈晓阳
关键词:油茶优良无性系SRAP分子鉴别
一种黄梁木植株高效再生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梁木植株高效再生方法,在不同激素成份及浓度水平下,以DCR、MS为基本培养基,20d~25d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经不定芽诱导分化、芽增殖和生根培养,形成完整植株小苗,将小苗移栽到育苗基质和种植到...
陈晓阳黄浩欧阳昆唏李俊成
文献传递
团花树α扩展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采用扩增保守区域、基因组步移及3'RACE技术,在团花树中克隆到15个α-Expansin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AcEXPA2-16(GenBank注册号JF922686-JF922700),其相对应的基因组序列Ge...
欧阳昆唏李俊成黄浩刘明骞陈晓阳
关键词:基因克隆生长性状
文献传递
黄梁木幼林家系主要性状的观测与优良家系的初步选择被引量:4
2015年
2011年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择黄梁木幼树40株,2014年5月在广东雷州开展了家系造林对比试验,2015年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冠高比、冠径比等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性状家系遗传力均达到0.5以上,家系间选择潜力大;根据性状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判断,地径、树高、枝下高对材积指数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材积指数主要性状指数方程。以10%的入选率选出4个优良家系,4个优良家系的地径、树高、材积指数、枝下高、冠径比和冠高比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0.15%、20.49%、46.20%、9.98%、2.45%和-8.95%。
阙青敏欧阳昆唏李培李俊成张俊杰陈晓阳廖柏勇
关键词:黄梁木家系选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