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志
- 作品数:273 被引量:809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bFGF对脊髓神经组织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FSC)移植和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Ca2+、Mg2+的影响。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A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5ml FSC细胞悬液;B组注入20μl bFGF与FSC细胞悬液;C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6h、24h取A组、B组和C组动物损伤区脊髓组织测定水和Ca2+、Mg2+含量;术后5d取损伤脊髓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构变化。结果C组损伤区脊髓组织水含量增多,Ca2+水平升高,Mg2+水平下降,白质内髓鞘结构紊乱,囊性变严重;A组和B组上述变化均较C组改善。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FSC移植和bFGF可减轻离子失衡,从而对继发性损害有抑制作用。
- 郭风劲李新志许涛陈安民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胚胎脊髓移植神经组织损伤早期保护作用MG^2+
- 前踝关节撞击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的评估
- 目的 踝关节扭伤后通常行保守治疗,但一些患者随后可能进展为踝关节撞击综合症,我们的这项研究就是对前踝关节撞击综合症关节镜手术后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 随机选取35例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磁共振成像诊断为前踝关节撞击的患者(...
- 王茂朋陈明亮李新志周游
- 关键词:关节镜
- 损伤控制理论在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原则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从2008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脊柱脊髓型严重多发伤患者59例,平均年龄45.6岁,男45例,女14例.
- 李新志黄卫卢国强韩庆斌李霏霰陈文瑶
- 关键词:损伤控制理论临床治疗效果
- 全髋关节置换双下肢等长的控制策略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双下肢不等长是全髋关节置换后最受关注的并发症,可影响患者满意度和缩短假体使用寿命。因此,诸多专业人员十分关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如何选择和应用相关控制双下肢等长的方法和策略。方法:选择2004-01/2006-12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进行单侧髋关节置换87例患者。男36例,女51例;年龄35~78岁,平均60.2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48例,股骨颈肿瘤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髋臼发育不良4例,其中术前双下肢不等长共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双下肢长度测量和X射线片模板测量,从而确定髋臼中心,设计截骨平面和选择股骨颈长。同时术中使用克氏针法测量及综合调整决定截骨平面,确定合适的假体长度。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前双下肢等长(双下肢长度差小于1.0cm)17例患者中,仅1例延长1.5cm;术前肢体短缩1.0~6.0cm的70例患者中,术后恢复等长66例,均在1.0cm以内,其余4例延长或短缩1.6~2.1cm。结论:术前测量及术中测量和综合调整策略,有利于选择合适假体,有效控制置换后的双下肢等长。
- 谢德平董军峰郑之和李新志卢国强周治国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假体选择下肢长度人工假体
- “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部分地区大众急救现状横断面调查
- 何忠杰姚卫海张志成宁波何春来陈彦路晓光朱正姚建宋榕李新志胡艳娟阮小莲刘永庆李文峰姜伟郑艳杰王永春陈大庆蒋崇慧
- 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分析
- 2009年
-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足骨折,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笔者于2003-2006年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2例,
- 曾勇韩庆斌李新志卢国强
-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治疗疗效分析钛板切开复位
- 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被引量:20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取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18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时间3~6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法评价:优18例,良5例,中2例。结论经皮微创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李兵李新志刘建军郑之和
- 关键词:胫骨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微创
- 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修复股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缺损被引量:9
- 2012年
- 背景:由于骨肿瘤切除造成的骨组织缺损是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而如何修复缺损是骨科领域的热点问题。目的:探讨采用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上段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于2000-07/2005-06采用辐照冻存的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股骨上段良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大块骨缺损12例,手术采用类似脊柱的"蛋壳"技术,掏空股骨头,保留股骨头圆韧带及头的皮质骨,尽量保留股骨头的1/3的血供,应用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加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6~11年。术后所有12例患者的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在X射线中均显示整合血管化良好,骨小梁通过自体骨。MSTS93总体平均评分为26.33分,患者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为83.3%。提示大块异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是修复股骨上段肿瘤切除后骨大块缺损的有效方法,并能充分整合成周围的自体骨。
- 李波陈静阙祥勇陈文瑶李新志
-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移植
-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学生标准化病人在留学生骨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骨科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共11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床旁教学,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参加管床值班;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周增加1~2次标准化病人教学。教学结束后,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并采用评分制问卷调查来采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在系统问诊[(15.23±3.15)vs.(13.56±3.54),P=0.008]、体格检查[(17.24±4.23)vs.(10.32±3.75),P=0.000]、基本操作[(17.32±2.58)vs.(13.22±3.65),P=0.000]等各项临床实践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8.25±1.04)vs.(4.82±0.93),P=0.000]、沟通能力[(6.22±1.12)vs.(5.59±0.89),P=0.001]等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学生标准化病人开展教学,能够有效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临床实践能力,明显改善留学生教学质量。
- 刘建军李新志黄亮周游黄卫韩庆斌
-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骨科学留学生教学
- 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应用复方倍它米松的作用与风险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镜术中应用复方倍它米松对保护脊髓功能,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风险研究。方法: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60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男31例,女29例;年龄19~71岁,平均40.0 (间盘突出)岁;L3/4共9例,L4/5共31例,L5/S1共2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为单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B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明胶海绵浸润1 mL复方倍他米松覆盖于出口根及硬膜囊腹侧,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d、术后3 d、术后30 d及术后90 d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Index, ODI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腿痛程度。结果:因失访、需要其它复杂治疗等原因3例被排除,其余57例病人中,A组28例,B组29例。术后即刻、第1、3 d VAS疼痛评分:AA组(3.01 ± 1.06)分,(2.83 ±0.87)分,(2.04 ± 0.46)分;B组:(2.13 ± 0.84)分,(1.75 ± 0.68)分,(1.07 ± 0.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ODI评分:A组(11.0 ± 2.46)分,(9.83 ± 2.38)分,(9.05 ± 1.98)分;BB组:(5.02± 0.98)分,(4.86 ± 0.86)分,(3.26 ± 0.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30 d、90d 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皮腰椎间孔镜术中应用复方倍它米松可有效改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但术后30 d后恢复效果与应用复方倍它米松无关,同时应用复方倍它米松也没有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 李波陈静李新志阙祥勇李意田青松陈文瑶朱天波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