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能
- 作品数:24 被引量: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关系被引量:9
- 1984年
- 在人口研究中,怎样理解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关系,历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关系,实质上是人口和它的生存条件与增殖条件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同人口和生产资料、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一样,对任何社会的人口发展过程来说,始终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必须正确理解人口和生活资料的关系。而要做到这点。
- 李竞能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增殖条件自然资源人口研究物质资料生产
- 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农业粮食保障和乡村可持续发展被引量:2
- 1996年
- 本文探讨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农业粮食保障和乡村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内容为三个部分:首先论述研究农业粮食保障问题的意义、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并提出分析上述问题的理论框架;其次探讨影响我国农业粮食保障及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压力及其主要表现;最后分析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影响农业粮食保障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 李竞能徐斌
- 关键词:经济转轨时期人口压力人口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乡村地区
- 从两种生产相适应到可持续发展被引量:6
- 1996年
- 从两种生产相适应到可持续发展李竞能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步入新阶段。我们已经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
- 李竞能
- 关键词:两种生产理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发展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再生产人口规模
- 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回顾、考察与展望(续)
- 1988年
- Ⅱ,现状的考察:80年代上半叶的人口城镇化过程 根据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统计年鉴1986》的有关统计资料。在80年代上半叶城镇人口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迅速增长。
- 李竞能
-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人口数量统计年鉴总人口
- 学习马克思关于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
- 1983年
-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年了。在这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马克思革命学说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一个日益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 李竞能吴国存
-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共产党革命导师恩格斯劳动生产率
- 经济开发与城市人口发展战略
- 1986年
- 经济开发和人口城市化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经济开发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人口城市化的程度,而人口城市化带来的“聚集优势”的效益,又能促进经济开发。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必须反映出经济开发与人口城市化的这种关系。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市”。这一方针依据长期以来城市人口发展的经验教训和当前人口发展的现状,从宏观上看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从长远来看也符合历史所证明的城市发展规律。作为一个长期战略,这一方针的意义十分重大。经济发展史证明,当正确的政策与规划具有长期性、可行性并能持续推进,就会有好的结果。
- 李竞能谢晋宇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工商业
- 试论人口控制中的政府行为的规范原则和评价标准──评李新建《中国人口控制中的政府行为》一书被引量:1
- 1999年
- 李竞能
- 关键词:政府行为人口控制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工作指标体系
- 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研究在理论上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0
- 1994年
- 家庭经济与生育的关系是生育经济学,也是微观人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80年代以来,它日益受到中国人口学者的重视,家庭经济状况特别是家庭收入水平与生活方式,已被看作是家庭生育行为和孩子生产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随着人口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加强,许多西方人口经济学说逐渐被用于解释中国现实存在的人口问题,尤其是生育问题。在家庭经济和生育方面,经常被提到的西方人口经济学观点主要有:哈维·莱宾斯坦(H.Leibenstein)
- 李竞能
- 关键词:家庭经济传统社会生育率中国家庭
- 改革开放大潮中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及对策初探
- 1993年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未使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本质变化,今后仍然要“两种生产”一起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使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今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完善和发展,特别要倡导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化、社区化和家庭化。
- 李竞能
- 关键词:人口增长家庭化社区化人口再生产人口发展家庭计划
- 论现代化人口素质的基本内涵被引量:17
- 2000年
- 21世纪是高新技术飞跃发展的世纪,要实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必须同时实现国家、社会、制度和个人的现代化。本文从现代化对人口素质的要求入手,分析了现代化人口应具备的条件。
- 李竞能
- 关键词:中国经济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