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索林 作品数:231 被引量:1,166 H指数:18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轻工技术与工程 机械工程 更多>>
腹腔镜次全结肠切除术(Deloyers手术) 被引量:11 2007年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手术治疗经历了包括Swenson、Duhanmel、Rehbein、Soave等多种术式,各有其特点,效果也各异。1994年Smith首次报道腹腔镜辅助下Duhamel根治术,随后Georgeson等。开展了腹腔镜Soave手术,在此基础上,1998年De la Torte—Mondragon报道了经肛门Soave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获得成功,代表了小儿外科手术向微创化发展的趋势,对于短段型或常见型巨结肠症单纯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手术不仅取代了传统开腹手术,也取代了腹腔镜的辅助手术,而对于长段型或全结肠型巨结肠症则是腹腔镜辅助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李索林 李英超 李萌关键词:腹腔镜辅助 次全结肠切除术 先天性巨结肠症 小儿外科手术 消化道发育畸形 SOAVE手术 腹腔镜对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评价 目的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按发病机理分为内因性和外因性两种类型。内因性疾病多见于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中受阻所致的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外因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成的环状胰腺或肠旋转过程中发生障碍形成索带的外来压迫。... 耿娜 李索林 李英超 于增文 马亚贞 李萌文献传递 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类缘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6年13例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并升结肠翻转手术(Deloyers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及其类缘病的临床资料。年龄4个月~7岁,长段型6例,常见型4例,类缘病3例。分别在脐缘、左右中腹穿置3个5.5 mm Trocar,变换腹腔镜和主操作孔位置离断结肠系膜、游离回肓部.肛门手术为改良Swenson方法。结果全部患儿腹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4±35)min,术后住院(6.5±1.3)d,无腹腔镜操作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4年,1个月内排便由5~20次/d,6个月后逐渐减少至3~5次/d,无大便失禁及便秘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次全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更能体现微创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李索林 左长增 王萍 李英超 王志超 李萌关键词:腹腔镜外科手术 结肠切除术 巨结肠 先天性 腹腔镜下涉及重要血管腹部淋巴管瘤的处理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儿童腹腔涉及重要血管的淋巴管瘤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涉及重要血管的腹内淋巴管瘤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处理策略、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其中18例完全腹腔镜淋巴管瘤切除获得成功,4例累及肠管巨大病变,延长脐部切口后,牵出腹外连同肠管一并切除。其中涉及重要血管包括脾血管3例、腹膜后大血管5例、肠系膜血管14例。手术时间50~270 min,平均(131.40±35.2)min;术中出血量1~300 ml,平均(41.84±5.24)ml;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平均3.45 d;术后住院时间6~38 d,平均(15.54±2.36)d;无切口感染,术后病理均回报淋巴管瘤。2例术后引流液每日100~200 ml,考虑淋巴管漏,经引流后治愈;2例术后超声提示少量腹水,经1~3个月随诊消失。所有患儿均无复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患儿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美观,尤其对于涉及重要血管的腹部淋巴管瘤切除,创伤小,手术视野显露好,裸化血管安全性高。 周辉 李索林 仲智勇 时保军 杨晓锋关键词:小儿 腹腔镜 血管 免水分离完全腹膜外改良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闭合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免水分离完全腹膜外改良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闭合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外科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中,27例采用免水分离法实施改良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腹膜外闭合治疗。在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改良钩针钩挂丝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钩针斜面背离术者视野,顶起后腹膜,利用钩针锹面顺势推进越过输精管与后腹膜之间间隙,在危险三角内抛置丝线于腹膜外间隙内;钩针沿原路退回至内环前壁腹膜外,进针经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外侧,钩针斜面背离术者视野,顶起后腹膜,利用钩针锹面顺势推进越过精索血管与后腹膜之间间隙,在危险三角内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闭合内环口。回顾性分析患儿基本情况、手术情况。对所有患儿随访至术后13~17个月,分析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7例患儿的年龄为11~21个月,男25例,女2例。术中证实单侧疝16例,双侧疝11例。38侧疝均采用免水分离方法实施改良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腹膜外闭合术。单侧和双侧疝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1.4)和(18.3±1.6)min。术后随访13~17个月,未出现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复发疝、鞘膜积液和皮肤结肉芽肿形成。结论采用免水分离完全腹膜外方法实施改良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腹膜外闭合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操作安全便捷,手术效果满意。 刘雪来 李龙 谢向辉 李索林 杨晓锋 崔钊 张创 葛晓丽关键词:腹股沟斜疝 单孔腹腔镜 完全腹膜外 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外科治疗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李龙 刁美 李索林 张金哲 张金山 陈震 李颀 刘雪来 姜茜 乔国梁 WHO报告出生缺陷率高达5.6%,而我国是高发国家之一,消化道畸形占出生结构缺陷的首位,死亡率几乎是100%,治疗一直是小儿外科领域创伤大、风险高、难度大的手术,并发症高达10-25%,影响儿童健康。项目组30年来在国家...关键词:关键词:外科治疗 微创治疗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被引量:60 2012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13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自制单钩疝针(单钩疝针组)63例和采用改良双钩疝针(双钩疝针组)72例。对比两种术式的操作要领、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双钩疝针组较单钩疝针组的手术时间在单侧疝[(13.21±3.86)min vs(17.92±4.37)min]和双侧疝[17.18±4.69)minvs(25.36±7.38)min]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病儿均于术后1-3d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出院,术后住院时间(2.14±0.67)d和(2.22±0.68)d,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疝针组未有出现并发症或早期复发,单钩疝针组术后出现1例复发和1例皮下线结反应。结论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不用辅助操作戳孔,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保持在同一路径,不遗留腹膜缝隙及牵涉皮下组织,能够确保腹膜外间隙紧密结扎疝缺损。 李萌 李索林 于增文 徐伟立 李英超 孙驰关键词:腹腔镜 结扎术 外科器械 TSP-1和NF—κB信号通路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抑制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信号通路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抑制机制中的作用,完善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手术获取增生期血管瘤标本,孵育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1阳性血管瘤内皮细胞传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普萘洛尔(0、25、50、100、150、200、250μmol/L)溶液,培养24h、48h及72h后,分别加入CCK-8培养液和BrdU标记液,酶标仪检测450nm处吸光度判定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Westernblot检测普萘洛尔干预前后TSP-1及NF-κB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荧光双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预前后TSP-1和NF-κB通路激活失活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分选CD31阳性细胞率达98.0%。加入普萘洛尔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活性和增殖状态受抑越明显。普萘洛尔浓度达100-150μmol/L时,细胞活性和增殖开始明显受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72h时为著;TSP-1及其受体CD36表达量随着普萘洛尔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多,而NF-κBp65及p-IκBα、p-IKKβ表达量开始逐渐减少(P〈0.05)。两个通路存在负向调控,TSP-1逐渐激活时,NF-κBp65逐渐失活。结论普萘洛尔可能通过促进TSP-1诱导的血管生成抑制和/或阻断NF-κB介导的促血管生成来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两个通路存在负向调控作用。 徐伟立 张永婷 李索林 李英超 于风雪 安雯婷关键词:血管瘤 普萘洛尔 体外培养 胆管囊肿肝脏病理变化与门脉压力关系的探讨 2000年 李索林 张道荣 牛爱国 李其云 牛风霞关键词:胆管囊肿 病理学 门脉压力 NSE和S-100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2009年连续CBD患儿36例,均行囊肿和胆囊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术,切取囊肿远、近端囊壁和胆囊壁为实验组。选取非正常怀孕或因其母亲特殊原因需终止妊娠胎儿15例的肝外胆管和胆囊为对照组。每组标本分别固定、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比其NSE和S-100表达,比较其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并对囊肿直径和胆道不同部位NSE和S-100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E和S-100在囊肿远端表达(1.86±1.29,1.81±1.04)均弱于囊肿近端表达(3.61±1.92,3.58±1.95)(P〈0.05);囊肿远端与胆囊(3.42±1.99,3.72±2.0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近端与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胆管(4.86±2.97,5.14±2.73)和胎儿胆囊(3.71±2.14,4.00±1.63)间NSE和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囊肿远端与胎儿胆管、胆囊间NSE和S-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近端与胎儿胆管、胆囊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直径和胆道不同部位NSE和S-100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胆道远端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和分布受限与CBD发病关系密切,与其囊肿大小呈负相关;NSE与S-100表达在CBD发病中协同互补,可为CBD术中囊肿切除范围的正确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徐伟立 李索林 杨以恒 时保军 李英超 仲智勇 李萌关键词:胆总管囊肿